革命老区人文经济发展研究:意义、现实与路径

2024-11-07 00:00黄威
中国经济报告 2024年4期

提 要: 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始发地和红色精神的根基支柱,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最牵挂、最关注的问题。在深入江西调研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发展人文经济对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西这一代表性的革命老区为例,它一方面具备发展人文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另一方面也存在文化创新利用不足、文化产业链条不完备、人才资源缺口较大、市场环境有待优化等瓶颈问题。鉴于此,江西革命老区人文经济发展要着力于三个方面:一是守护中华文脉,加强赣鄱文化保护传承;二是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文化经济”点亮江西经济;三是文化赋能国民经济各领域发展,以人文经济之力助推共同富裕。

关键词:人文经济;革命老区;江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

人文经济的实质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共进互动的良性发展状态。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深刻提出:“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真正有着恒久生命力的经济体,无不同时也是有着骄人文化的文化体。在《之江新语》中,他指出:“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深厚的人文价值”;文化的力量“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①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文化与经济从来是相辅相a8e42806ef2f17b75dff29848ddb219259b9fb16729faef6a1451cb051606d9a成、相互作用的。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见证和红色精神的根基支柱,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最牵挂、最关注的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作为最典型、问题最突出的革命老区,江西是人文经济发展的难点区域和主战场之一。在深入江西革命老区调研的基础上探讨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的现实和路径,对于进一步把握革命老区人文经济发展的核心要义,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以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价值。

一、人文经济发展: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文化-经济共兴机制

理解人文经济对革命老区发展的意义,首先要把握这一理念的深刻内涵。人文经济的本质内涵在于:“文化是由经济决定的,经济力量为文化力量提供发挥效能的物质平台。然而,任何经济又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深厚的人文价值。”①这一理念在文化和经济总体关系的高度上阐明了人文经济的本质、特点及其发展规律,充分彰显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相互贯通,体现了文明进步、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协同性、互促性和有机统一性。人文经济对于革命老区在经济文化实践中厚植文明价值底蕴、助力高质量发展和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化与经济同频共振,助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

发展人文经济对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图/中新社

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随着我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成为审视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各类问题的主导范式,其本身就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临沂、福建古田、陕西延安、贵州遵义、江西井冈山、安徽金寨、山西吕梁、江西于都……这些革命老区都留下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红色足迹”。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要“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要“用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砥砺党员、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不仅为革命老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而且也彰显着高质量发展的人文价值取向,给予老区人民以巨大的鼓舞和激励。

其一,以文铸魂,凝聚强大精神动力。红色文化是中华文脉不可或缺的组成,是革命老区人文经济发展最深厚的根基和底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①红色文化代表着一代又一代老区人民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道德风尚,是振奋老区精神的“营养剂”,为老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一方面,红色文化激励老区人民更新观念,大胆探索经济发展新路径,特别是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和创新红色文化活动的表现形式,进而带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另一方面,红色文化激活老区人民参与建设美丽乡村、文明乡村的热情,通过传播革命故事和事迹,增强文化认同感,提升赓续传承老区精神的积极性和使命感。此外,革命老区不仅具有深厚的红色底蕴,也往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域文化。充分发掘这些地区传统文化资源(如古建筑、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等)中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和广阔的文化胸怀,可以加强老区人民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传承革命老区红色基因和人文精神,能够引导人们坚定理想信念、汇聚共同力量,为构建一个融合人文关怀、文化韵味和现代经济共同发展的革命老区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其二,以文惠民,满足人民美好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是新时代的必然选择,更是党的二十大指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的具体表达。多年来,老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舟共济,铸就辉煌,共享成果,全国老区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物质条件极大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自豪感不断增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这些牺牲和贡献永远镌刻在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①“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②满足革命老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需求,还包括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在人文经济视角下,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就在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在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在于满足人民文化需要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为此,在不断夯实物质基础、实现物质富裕的同时,要扎实推进精神共富、文化先行,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文化获得感。

其三,以文兴业,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在新时代人文经济实践中,文化不断提升经济活动的附加值,激活创造力、提升发展品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当前,推进以文兴业、科技赋能,成为革命老区有效应对发展挑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突破口,成为转变老区经济发展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人文经济使老区传统经济充满神韵、灵动和活力,是代表未来老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经济形态。首先,发展红色文化产业不仅能够扩大红色文化影响力,也能提升老区的知名度,成为展示老区形象的一张“亮丽名片”。借助众多广为人知、口耳相传的革命故事,老区可以积极拓展红色文化相关的创意产业,让红色基因在老区代代传承,让红色经典在红色大地上永续流传,同时进一步把红色文化塑造为让外地人了解老区的特色地域文化品牌。其次,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生态文化可以催生文旅融合的产业经济新业态,即将文化基因渗透到旅游产业中,提升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传统人文精神、革命传统和旅游观光相结合。最后,文化作为一种复合型的创新要素,可以借助知识技术、人力资本、无形资产、数字资产等形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也可以通过重塑组织运行方式,提高政府组织运行效率,改善各类政策制度实施效果,引导各类资源动态优化配置,从而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进一步带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同提高。文化与经济的交融共生,不仅能不断派生出新的经济形态、产业门类、文化形态,而且能够以人文理念积蓄老区发展效能,以人文精神引领老区发展方向,实现老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全面协调发展。

(二)厚植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文化底蕴和文明价值,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文化与经济之间的互动,深刻反映了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内在联系以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和谐统一。人文经济既坚持经济发展建设在文明进步中的中心地位和基础作用,同时也强调人民是经济社会文化活动的主体与发展旨归。它一方面突出了经济增长、经济效率对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意义,另一方面也没有忽视经济平等、财富共享对于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支撑作用。

一方面,人文经济发展厚植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文化力量。经济繁荣、人文鼎盛,是中国人对清明盛世的美好向往。更加重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这是革命老区未来发展的“人文密码”。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文明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的目标。革命老区人文经济发展,为老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深厚文化底蕴和不朽文明价值,是推进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有力支撑。在人文经济视域下,老区振兴发展不仅关注经济价值的创造,更注重文化价值、文化环境和文化精神的构建。首先,挖掘和传承老区独具特色和深厚底蕴的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文化价值的创造还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为老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其次,在老区振兴发展中,注重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设施水平,丰富群众文化活动,营造良好文化氛围,使老区人民在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的同时,精神生活也得到丰富;良好的文化环境有利于吸引人才、投资和创新,为老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最后,老区革命精神和传统人文精神是激励人们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奋斗的重要力量;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意识,培养新时代青年的担当精神,为老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

另一方面,人文经济发展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持续增进老区人民福祉的题中应有之义。人文经济理念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公平和正义,这与共同富裕的目标高度契合。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共同富裕不是单一的物质富裕或精神富裕,而是全方位共富,包括经济共富、社会共富、文化共富、生态共富等各个方面,是物质与精神的双富。提出和发展人文经济,旨在全面满足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革命老区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让老区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牵挂和殷殷嘱托。他多次强调,“加快老区发展,使老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历史责任,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事关老区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的重大问题。人文经济发展,可以有效提高老区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民生,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全面跃升。

二、革命老区发展人文经济的优势条件与瓶颈问题——以江西为例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致力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要文件,其中包括《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等,旨在推动赣闽粤、川陕、海陆丰等12个革命老区的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发展,让老区人民能够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果实。当前,得益于政府的支持政策和丰富的文化底蕴,革命老区在文化和经济领域正展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但总体而言,这些地区在文化和经济的互动融合、共兴发展上仍然不充分不完善,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为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把握这一现状,本研究基于深入的实地调研,选取江西这一具有代表性的革命老区作为样本,对其人文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剖析。

(一)江西革命老区人文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其一,人文底蕴深厚、丰富多样的赣鄱文化资源为革命老区人文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赣鄱文化是江西革命老区人文经济发展的根基。其中包括:“古色”文化,代表了江西兼容并蓄、多元一体的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彰显了江西在革命历史中的光辉篇章;“绿色”文化,则展现了江西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

其二,文化产业稳步发展,江西文化和经济的融合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深化。自十八大以来,江西文化产业展现出蓬勃发展势头,其规模更是实现了显著扩张。

如表1和图1所示,2013年,江西省的文化产业增加值为501.8亿元,而到了2018年,这一数字飙升至854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也从3.50个百分点攀升至3.80个百分点。然而,站在全国的高度审视,2018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48%,江西省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仍有待提升。当前,江西文化产业竞争力取得新优势。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优质文化产品供给进一步扩大,更多优质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国内市场,文化消费更加旺盛。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得到更好发挥。据相关统计,“2022年,全省规上文化产业营业收入3305.11亿元,较上年增加248.95亿元;全省规上文化产业实现利润230.21亿元,增长17.92%。①

其三,政策大力支持推动江西文化和经济融合发展。在文化传承弘扬方面,江西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江西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实施方案》等文件②;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省委、省政府接连出台了数个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政策法规与实施意见,对推动江西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③

其四,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和技术创新、深度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等为江西人文经济发展提供支撑。6AFD41QLPbb7SUCHaY8ayw==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目前江西的航空、高铁、高速公路等立体交通体系日益完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基本形成,这为江西构建对内对外双开放的经济格局和区域文化协调发展格局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在教育和科技创新方面,近年来,江西省的教育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全域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并向优质均衡迈进,同时,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在江西域内实现创新要素的积聚和创新创业活力的激发,助推了经济文化发展动力的转换。最后,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为江西人文经济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近些年,伴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以及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纳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等,为江西文化和经济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崭新的舞台和升级空间。

(二)江西人文经济发展亟待突破的瓶颈问题

调研发现,要实现文化和经济的充分互动、共荣共兴,当前江西革命老区仍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一,优质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及创新发展能力不足,人文精神彰显不足。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至今从未断流,要实现文化保护与文旅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挖掘赣鄱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当代价值,“寻找优质文化资源融入现代生产生活的契合点,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的关键。”①当前,江西革命老区人文经济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偏重投入与收益转化的快速获取,同质化发展明显,文化产品内涵尚未得到深度挖掘。调查了解,老区文化保护传承相关项目的分布及发展水平呈现明显不均衡性,少数项目通过产业发展走上了良性发展道路,而大部分项目在实际生产运营中并未形成一定规模和成效,未形成文化保护传承类的产业项目集群。

其二,文化产业链条不完备,缺乏区域“协同效应”。自十八大以来,江西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规模扩大,但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还未形成有效的对接,缺乏联动力,反哺效率低,抑制了文化产业质量效益的提升。同时,革命老区文化旅游资源与经济发展尚未形成互哺机制,文化理念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不够紧密,文化产业对老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较低,文化产业未能充分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总体而言,江西文化产业尚未形成一个闭合且高效的产业链,产品的设计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存在脱节,同时,省内的文化产业单元普遍规模较小,运营方式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整合与管理。

其三,人力资源缺口较大,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尤其匮乏。人才优势是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当前,江西出台了一系列吸引相关人才的优惠政策,但始终存在领军型高层次人才匮乏问题,高端人才“引不来,留不住”,人才与技术的整合有待提升。目前,江西没有设立专门的文化产业人才相关政策与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文化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质量有待加强;同时,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不够清晰,对人才的挖掘和扶持政策也不够完善,这不仅导致了本土人才的流失,也增加了留住和吸引人才的难度。

其四,资金不足问题突出,市场环境仍需改善。资金支持和营商环境是文化企业考虑投资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江西省对老区文化产业投资帮扶力度持续增加,但与产业发展的整体需求和一些文化产业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很大缺口,同时在资金使用方面,可能存在管理和分配不够科学合理的问题。另一方面,尽管江西省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化产业赋能老区振兴发展的政策,但政策环境仍然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例如,部分政策可能过于宏观,缺乏具体操作指导,或者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和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三、江西革命老区人文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针对老区人文经济发展现状,为贯彻落实人文经济理念,江西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发展人文经济。

要充分发掘并发挥文化的价值和功能,让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激活老区乡村文化生命力。图/中新社

(一)守护中华文脉,加强赣鄱文化保护传承

在赓续千年文脉中推动赣鄱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弘扬革命文化中砥砺奋进的力量。深挖当地红色资源“富矿”,推动红色史料转化为生动教材,让红色基因在代代相传中焕发新活力。加强古村落保护和利用,留住乡愁古韵。深化赣鄱文化价值阐释,全面梳理赣鄱文化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建立赣鄱文化遗产标识系统。要用好用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实施戏曲振兴工程、传统节日振兴计划,开展特色鲜明的非遗展览、展示和展演活动,推动非遗项目与旅游产业、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大力发掘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文化保护传承项目,使其在生产实践中得到活态传承与保护,推动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使其更加贴近当代社会的需求和期望。要做好与文化产业政策的对接,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开辟非遗产业区域,由政府出资建设厂房和基础配套设施。同时,在土地、税收、融资担保等方面给予优惠,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及时注册非遗商标,申请非遗技艺专利等。

(二)“文化经济”点亮江西经济,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要实现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住各种变革的机遇,江西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要始终把文化产业摆在重要位置,聚焦文化和经济融合发展趋势。

其一,扩大优质文化供给,打造具有经济效益的老区文化精品。注重文化创意,扎根江西文化,创作生产体现中华传统审美和先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精品力作,推出能够成为文化品牌、给创作生产者和投资者带来丰厚经济回报的优质文化产品。不断提升优质文化产品传播力,以多元主体拓宽传播渠道,以优质内容保障传播质量,以文化认同提升传播效能,以综合治理规范传播环境。深耕文化产品附加值,以文化消费促进文化供给,通过文化和其他传统行业的结合以及新技术的结合,来推动整个经济的文化发展。实施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重点打造高品质文化综合体、文化主题公园、特色文化 IP、人文精神标识、美学赋能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等高质量项目,引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其二,提升文化产业质量效益,打造老区新型文化生态。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完善老区科技和文化融合发展的激励和奖励政策。深化文化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既要激励大型文化企业发挥引领作用,还要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上的中小微文化企业共同进步。充分利用聚合效应,建立健全老区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规范。深耕产业链现代化,不断延伸文化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提高组织化程度及运行效率,聚集各种要素,推动江西革命老区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带动的新型文化生态。

其三,把握时代风口,以数字化之力抢占老区文化产业发展新赛道。加强顶层设计引领,建设数字文化产业园区、大数据中心、云平台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加快数字化转型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发应用,鼓励各类数字文化企业在产业业态创新、市场运营与资本市场开拓等领域大胆创新,积极探寻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架构。进一步优化老区营商环境,为数字文化企业建设专门的进出口交易平台,放宽数字文化产业的准入条件。

其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加快推进老区文化产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红色文化、传统文化“走出去”,提升老区对外文化交流和贸易投资合作质量与水平,全面准确、生动鲜活地讲好中国故事、老区故事。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海外文化贸易促进平台,引导带动上下游文化产业链“走出去”。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为总揽,培育文化出口贸易基地,优化文化贸易发展环境,实施老区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对外推广工程。

(三)文化赋能国民经济各领域发展,以人文经济之力助推共同富裕

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回答的重要问题之一。革命老区要推动文化与各产业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文化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文旅融合等方面的作用,让老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其一,推动区域经济文化协调发展,扎实推进老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在革命老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纳入人文经济发展目标,进一步提升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构建层次清晰、各显优势、融合互动、高质量发展的 “一圈引领、两轴驱动、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格局。综合城市功能定位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美丽乡镇建设,打造“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交相辉映、城市气质与人文精神相得益彰”的现代赣都文化。

其二,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激活老区乡村文化生命力。不断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乡村优秀文化。建立老区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企业库。在革命老区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与农业、加工流通、旅游、科普教育、健康养生、信息技术、商贸服务等产业深度融合;结合江西“红绿古”三大特色文化,打造红色文化游、乡村绿色休闲游、传统民俗风情游、江河湖泊滨水游等一批乡村特色文化和旅游品牌;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挖掘乡村人才资源,培育一批乡村文化产业、旅游致富带头人。

其三,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唱响江西革命老区风景独好品牌。首先,制定老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综合性政策,为基础较好、市场潜力大的部分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提供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其次,围绕江西 “红绿古”三色文化优质资源,整合老区文化旅游资源,强化联动协作。最后,突出地域性和特色性,打造老区特色文化旅游精品。打造和推广一批红色经典、古色文化、最美乡村等精品旅游线路和革命伟人诗路、江西山水诗路等文化沉浸式旅游线路。推动非遗项目融入老区旅游产业,开发非遗旅游经典景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2]习近平. 文化是灵魂[N]. 浙江日报,2005-08-12.

[3]习近平. “文化经济”点亮浙江经济[N]. 浙江日报,2006-10-30.

[4]习近平在江西考察并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时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9-05-23.

[5]弘扬沂蒙精神,加快革命老区振兴发展[N]. 人民日报,2021-05-26.

[6]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藏[N]. 光明日报.2022-09-08.

[7]习近平. 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J]. 求是,2021(19).

[8]万建军,钟薇.“智能+”时代江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23,44(18):1-3.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研究员)

① 习近平. “文化经济”点亮浙江经济[N]. 浙江日报,2006-10-30.

① 习近平. 文化是灵魂[N]. 浙江日报,2005-08-12.

① 习近平. 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 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J]. 求是,2021(19).

① 习近平. 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② 弘扬沂蒙精神,加快革命老区振兴发展[N]. 人民日报,2021-05-26(1).

① 具体数据参见《江西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3)》。

② 文件提出:“深化江西历史文化研究,加强文物资源保护利用,推进非遗和古籍保护传承,宣传普及优秀传统文化等政策措施;建设国家长征文化公园,完善“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推进景德镇市陶瓷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网上博物馆建设,加快博物馆与教育、旅游、科技的融合等文化繁荣发展部署等。”

③ 2014年,出台《江西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文化产业市场需要完善,文化企业需要做大做强。2015年,出台《江西省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行动计划》,提出了7个有关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2016年,出台《江西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文化产业依托江西特色文化,努力开拓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格局。2018年,出台《进一步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其中指出文化产业建设需要持续推进,努力在2025年成为江西省的重要支柱企业;同年发布了《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以13条奖励措施,激励文化产业加快发展。2021年,印发《江西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力争达到5%;旅游接待总人次达到10亿,旅游总收入达到1.2万亿元;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达到5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数量达到15家的总体发展目标。

① 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藏[N].光明日报.2022-09-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