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 自ChatGPT出现后,AI编程、AI绘画、AI音乐等AI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对就业市场带来的影响备受关注。本研究发现,AI工具应用范围的日益扩大,带来了特定岗位数量缩水、求职技术门槛提高和AI人才争抢加剧等新变化新趋势,或将引发工作岗位的结构性变化和导致就业市场供给转变滞后,同时加剧我国AI人才自供给能力不足与引进难并存难题。
关键词:AI;就业;影响;应对
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工具虽然很多方面仍不完美,但凭借极高的内容创造效率,在开始冲击文字编辑、图像设计等工作岗位的同时也扮演了办公辅助工具的角色。用人单位开始将“会使用AI技术办公”列入招聘条件。与此同时,作为可能引爆下一场技术革命的关键,AI领域的人才竞争开始拉开帷幕。AI工具“破圈”向通用领域延伸。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发布的《2024年总统经济报告》显示,20%的美国员工从事工作与AI高度重合。
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工具应用“全面开花”,引发裁员。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工具凭借极高的创作效率,小范围内开始冲击一些工作岗位,引发裁员。如去年5月,谷歌就宣告“AI广告新时代”来临,即根据客户信息自动生成和创建高质量广告。去年年底谷歌负责广告销售的总裁宣布了重组销售团队的计划,据Business Insider报道,今年年初谷歌广告销售团队解雇数百名员工。再如,匿名合同工在Reddit上透露,语言学习平台多邻国(Duolingo)应用ChatGPT-4简化内容制作和翻译不到一年后,裁掉了数千名人工翻译,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裁员事实被证实。此外,在ChatGPT作为编程辅助工具的重压下,全球最大程序员问答网站Stack Overflow的CEO发布博客文章表示,已解雇了约28%的员工。
熟练掌握ChatGPT、Midjourney和Stable Diffusion等AI工具,开始成为求职门槛。AI工具已经开始介入办公,成为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内容创作的重要辅助工具,如AI绘图软件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直接给出多个短平快的成品结果,给原画师提供前期创意素材。不同于会使用Word、Excel等计算机软件的求职年代,从去年夏季应聘季开80acd2a4547101d02a3b594b1053fbcc76a0c8f53e6c97396fa5affb377bec5f始,ChatGPT、Midjourney和Stable Diffusion等成为招聘广告中的热词,越来越多的招聘岗位提出“了解ChatGPT,熟练使用AI辅助工具优先”等类似要求。如知乎在“内容编辑”的招聘中明确提到“对ChatGPT和Midjourney等AI工具具有深入研究,能熟练使用AI工具生产和优化软文内容,提高生产效率”。再如,腾讯游戏正在招聘的“AI绘画技术美术”岗位明确提出熟练使用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和WebUI等工具。
科技企业竞相入局,AI顶尖人才争抢大战正式拉开帷幕。谷歌、亚马逊、微软、Meta、字节跳动等大部分头部科技企业都纷纷实行“断舍离”,全力进军AI。苹果公司CEO近日表示,决定放弃长达十年的造车项目“泰坦计划”,加大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投资。与此同时,AI领域的顶尖人才抢夺已初露端倪。如据硅谷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报道,Open AI和谷歌都在积极招募对方的AI研究人员,Open AI通过百亿美元的股权激励计划,正试图将谷歌的顶级AI研究人员纳入麾下,招聘重点瞄准谷歌Gemini AI模型的研究人员,而谷歌不甘示弱,也高薪从Open AI挖人。再如,拜登政府新签署的人工智能行政命令,通过增强AI领域签证、移民等申请优势,提升美国对全球AI人才的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会改变工作方式,但不一定会完全淘汰工作岗位,如AI能让校车、飞机等实现自动驾驶,但校车司机、飞行员等工作并不一定会消失。新一轮AI工具可能会引发工作岗位结构性变化、就业市场供给转变滞后等,同时加剧我国AI产业人才自供给能力不足与引进难并存难题,我国需要未雨绸缪。
引发工作岗位的结构性变化。一是人工智能开发和应用相关的就业机会将明显增加。人工智能从开发到公众使用将会创造一系列的新工作机会,如语言模型训练师、提示工程师、界面交互设计师、数据管理员、伦理与治理专业人员等。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3未来就业报告》显示,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专员是未来五年内增长最快的职位。二是与内容创作类相关的中低端工作岗位将明显减少。各行业顶级核心信息或知识不能在公开信息中找到,使AI工具无法进行学习训练,将AI工作范围限制在初、中级领域。AI将率先冲击与文字生成和修改高度相关的职业,如翻译、文字编辑、文学作家等,以及与美术、视频、作图相关的职业,如美术编辑、广告设计师、剪辑师等。三是对动手实操类职业领域影响较小。本轮AI工具擅长做语言处理、IT编程、文本分析、广告创意和行政管理等文字工作,并不擅长电器产品维修、考古文物保护和育种栽培等动手实操类工作。
导致就业市场供给转变滞后。AI生成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初期素材库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正逐渐成为重要的办公辅助工具。但人才市场上能够熟练使用AI工具的人并不算多,应聘者多以初步上手为主。如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关于AI工具使用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6.30%的受访者经常使用AI工具,57.49%的受访者偶尔使用,19.43%的受访者基本不用。同时,与AI相关的付费社群、课程训练营等大量涌现,热度居高不下,但授课质量却不能得到保障。如靠知识付费起家的职业讲师不久前还在讲新媒体写作、职场进阶等其他课程,有些甚至完全没有AI领域的专业背景,依然能在“一夜之间”变身ChatGPT专家。随着AI工具发展的更加成熟与多元化,可能会像Word一样普遍,未来将会有更多工作岗位对使用AI工具提出更高要求,若相关正规培训不能及时跟上,会拉长从业人员技能转型“阵痛期”。
我国AI产业人才自供给能力不足与引进难并存。一是我国AI人才结构分布不均衡,产学人才结合不紧密。我国优秀AI人才在高校和科研机构分布较密集,产业界人才不足,学科人才和产业人才结合还不够紧密、交流还不够频繁,而美国许多顶尖AI人才都在企业做过首席科学家或技术负责人。二是我国对顶尖AI人才吸引力不强。硅谷拥有优良的产学研综合环境,待遇丰厚,对顶尖AI人才具有很大吸引力,如谷歌招聘信息中全职“高级软件工程师、大型语言模型”岗位基本年薪约120万-190万元人民币,微软研究院AI博士后年薪约64万-125万元人民币。而我国待遇相对一般,如清华大学AI博士后招聘待遇为年薪30万元。三是美西方国家进行AI人才封锁,加大我国引进难度。为长期保持AI优势、遏制竞争对手发展,美西方国家限制其人才流动,如美国禁止联邦研究机构人员加入“外国人才招聘计划”。
当下,我国需要加快AI人才自主培养、提升AI技能应用普及水平和加大AI人才引进力度,为AI在我国就业市场平稳落地做好准备。
加快AI人才自主培养。从义务教育阶段普及人工智能素养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设置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同时将相关内容纳入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深化高校、职业技术学校和企业间的交流合作,提供实习实践机会,培养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综合型人才。支持和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AI领军人才,加强AI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运行维护等方面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通过重大研发任务和基地平台建设,汇聚AI高端人才,在若干AI重点领域形成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
提升AI技能应用普及水平。加快开发AI工具相关的职业技能标准、培训教材和评价规范,推动AI技能培训规范化发展。鼓励有条件的行业组织、优秀个人等制作分享更多的优质AI素养与技能学习课程。建立健全AI技能培训制度,鼓励企业加强对员工的在职培训和再培训,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渠道和资源,帮助员工适应技术变化,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定期举办AI技能相关大会、大赛等主题活动,以会促学,以赛促用,持续提高从业人员AI技能水平。
加大AI人才引进力度。鼓励采取项目合作、技术咨询等方式柔性引进AI人才。统筹利用“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现有人才计划,加强AI领域优秀人才特别是优秀青年人才引进工作。加大对高端AI人才的精准引进力度,重点引进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类脑智能计算等国际著名研究团队和高水平研究专家。对于有意向来中国发展的海外AI人才,在签证、落户、社保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鼓励猎头机构建立AI领域全球候选人才数据库,绘制“全球人才分布和需求地图”。
(延玲玲,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科技与标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郭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科技与标准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