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悦读的五个理由

2024-11-06 00:00贺香沛
影剧新作 2024年3期

摘 要:江西省艺术研究院(现江西省文化和旅游研究院)出版了著名词作家秦庚云先生的《歌词写作纵横谈》,这是歌词界创作领域的大事,也是幸事。本文系统分析了秦庚云先生的歌词写作特点、风格、技巧,以及创作心路历程、创作态度、创作成就,为广大专业歌词作者、音乐教师和歌词写作爱好者提供一定的歌词写作理论支持和实践创作经验。

关键词:歌词写作 纵横谈 悦读 理由

秦庚云先生这本60万字的《歌词写作纵横谈》,系江西省艺术研究院(现江西省文化和旅游研究院)主编的“江西文化艺术研究与与创作丛书”(江西教育出版社2018年12月第一版),这是丛书的“东风第一枝”。

书中扉页,歌词大家晓光(原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长)的题辞:“歌词文章”——四个遒劲的大字令人瞩目,又耐人寻思。

初读之后再选篇细读,感觉走进了音乐文学的“大观园”。作为高校的音乐教师和歌曲创作的从业者,笔者相比一般的浏览,进入了专业与职业的、颇有兴致的“悦读”。

悦读之际,感悟甚多。于是,写下解读札记,与读者分享此书值得悦读的五个理由。

理由一:“新时期出现的代表人物”

要读懂一本书,首先要读懂作者。

只有了解了作者的“这一个”,才能真正地理解书的“这一本”。

著名词作家、音乐文学评论家晨枫的史论专著《中国当代歌词发展史》第七章《新时期雄踞八方的作家群》中,对作者有高屋建瓴的评价,特摘引——

“江西,同样是一个歌词大省,这里云集着一批歌词创作上的强兵……进入新时期,江西的歌词新人可以说层出不穷,其中秦庚云应当是新时期出现的代表人物。

作者所创作的千余首歌词,集中反映了他在歌词艺术创作上求新求变的心路历程。他的作品既擅长于以宏观的视角,洋洋洒洒地对一些重大题材进行吟咏,又善于在探幽寻微中通过一些细小题材展示自己的好奇心。

不仅重大题材上如此,在一些被认为是个人化的题材上也同样如此。其思路的繁忙与思维的缜密势必令他对作品进行针脚细致、严丝合缝的编织,也使得他的作品无论从对社会生活的洞察还是对歌词直感的掌握,都有着较高的能力,让人感到长而不冗,大而不散,并且有着音乐发挥的广阔空间……”[1]

笔者又补充以下——

他是“老三届”知青,社会阅历着实丰富——在县剧团担过乐手、作曲、演员、编剧;在县煤矿做过政工干事、工会主席;在县广播局当过记者、编辑;在县文联担任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音乐文学专业深造后,长期供职省歌舞剧院,系一级编剧。曾任江西省政协第六、七、八、九届委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常务理事;1992年被授予“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1993年国务院评为“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终身专家津贴。

他是中国当代有影响的词作家,亦是资深的诗人、音乐人、舞台艺术和电视节目策划人、撰稿人,是卓有造诣的音乐文学学者。

该书封底的导读词,首先点明了值得我们悦读的第一个理由——“歌词作家说歌词,邻家老叔聊歌事”;“采百家之长,书自家之悟”;“亦文亦史,词林撷英”、“谈艺说技,歌海扬帆”;“有‘教科书品质’的、供艺术院校师生和习词研乐者、艺术爱好者悦读的文艺参考书”。

理由二:鲜明的尊体观念

什么是歌词?什么是好歌词?这是曾经纠结了众多写手的现实问题。

在所有文学形式中,最容易混淆的是诗和歌词。所以艾青说:应该把诗和歌词分别出来,犹如应该把鸡和鸭分别出来一样。

书中指出:歌词是“诗本质,词本体”,他不无地风趣地说:诗人忙着做他们的烧鸡,我们则忙着做自已的烤鸭,各有各的嚼头,各有各的味道,我的烤鸭,总有一点烧鸡的味道。

书中强调:诗是纯文学,歌词是音乐文学,就好比电影文学、戏剧文学一样,属于艺术文学。他认为:诗歌是文字,而歌词是语言,歌词乃“别是一家”。

所以,认识歌词,必须有“尊体观念”,才能让歌词插上音乐的翅膀。

本体论,是一个哲学范畴,是由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提出来的一个观点。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最原始、最基础,体现了主观与客观之间的联系,是事物存在的最根本性质。尊体,就是认知词本体,研究歌词的本体、本质和本源,掌握歌词的属性、个性和特性。

常言道:学什么,先要“像”,后才可能“好”。作者认为:语言是歌词的第一要素。我们不能只用一支笔写作,一定要进入歌词的话语体系,体式语言是歌词表达的不二法门。

他指出:“歌词五体”即五大体式语言——古典体、民歌体、新诗体、唱词体和散文体。书中《万儿八千的“徒词”》《欲把新诗作词写》《读自己的歌词集》《删繁就简三秋树——歌词与新诗侧议》《关于歌词的音乐性》《赣南客家民歌语言的反复美》《唱词:别具风釆的歌词》《美丽地去描绘》等篇,均有不同角度的深入的体察和鲜活的讲述。

有了尊体观念,有了文体论的认知,才会知道理论对于创作实践有着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在“自序”中,他把歌词的基本理论归结为“歌词五论”:即文体论、鉴赏论、发展论、创作论和作家论。

“歌词五论”是支撑全书的主脉,“歌词五体”是渗透诸篇的毛细血管。该书的理论价值和实用效应也正在于此——这当然是值得我们悦读的第二个理由。

理由三:潜心的写作技巧

俗话说:欲建华厦,基础筑牢,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基础篇·歌词论说——谈艺说技”无疑是全书的重点篇章。作者针对初涉词道者忽视或轻视艺术技巧的现状,总结多年的切身体验,归纳成歌词写作的“十八般武艺”,一部分是《心声歌刊》的连载文章,笔者谓之“歌词写作十八讲”——

上六讲是《谋篇·炼句》《联想·幻想》《歌事·咏情》《归纳·演绎》《宏观·微观》《感觉·感悟》;

中六讲是《意象:心灵图画的放映》《意境:神与物游的醇化》《寄托:此岸彼岸的金桥》《象征:形象浇铸的符号》《气象:仪态万方的情景》《滋味·审美观照的快感》;

下六讲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歌词的空白美》《一枝红杏出墙来——歌词命题漫议》《借问酒家何处有——歌词设问览胜》《在天愿作比翼鸟——歌词对仗ABC》《大珠小珠落玉盘——歌词押韵例说》《赤橙黄绿青蓝紫——“形象歌曲”随谈》。

这十八讲多为短小精粹之文,语言活泼且文釆斐然,无一生晦论道,且篇篇翻出新意新解。初学词者阅后,定然有跃跃一试之欲。

另一部分则是更具普泛性和专业性的文章,均是在《词刊》等专业书刊发表的长文,笔者谓之“歌词写作新论”——

其中有深入考察修辞的专论《比喻:修辞里的“铯元素”》,有讲提升歌曲辨识度和传播面的《意匠惨淡经营中——歌词的记忆点》,有讲同题新诗与歌词个性比较的《删繁就简三秋树——歌词与新诗侧议》,有专题论述歌词特性的《关于歌词的“音乐性”》,还有专讲歌词体式语言的《唱词:别样风釆的歌词》《赣南客家民歌语言的反复美》等。

笔者以为,艺术技巧的功能主要是:题材与形式的择选、创意与创新的确立、情思与想象的发挥、语言与笔法的运用。艺术技巧是决定作品艺术性高低的至要一环,是文艺家最大限度地综合运用艺术手段创造优秀作品的真功夫。

对于青年作者,他认为不仅要知道“歌词应该怎样写”,更要知道“歌词不能这样写”——

没有想好最后一行,尽量不要开始写第一行;

没有音乐的参照和预想,一行也不要写;

歌词不是一轮满月,它至多是半个月亮;

同样的题材,要有不一样的题目;

没有“出口”的歌词,尽可不去写;

容易“过期”的歌词,大可不必写;

不要把刚写好的歌词,轻易拿去发表;

歌词是精短的美文学,容不得瑕疵,更容不得疤痕。

作者创作的圭臬,也是审美宗旨——“歌词四好”:“看要好(明白如话)、诵要好(行云流水)、听要好(金声玉振)、品要好(回味再三:有趣味、有韵味、有意味)”。

对自己,学而不厌;对别人,诲之不倦。从上世纪的1979年开始力攻词艺,从1980年代起步苦修词道,“基础篇”是作者“甘苦寸心知”的结晶。

——“熟能生巧”,功夫不负有心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往往来自于作者对社会生活细水长流的观察和孜孜不倦的实践。技巧之“巧”,在于受众的普泛认同,这是常识、常情、常理。花大功夫研读此篇,定有满满收获——这必然是该书值得悦读的第三个理由。

理由四:执着的经典意识

经典不是刚出炉的面包,不是“随风潜入夜”的小草,经典是时间长河里浪淘风簸、沙里淘金的产物。

所以我们常说,经典是文化长路的丰碑,是艺术长河的航标,是音乐星海的北斗。

作者指出:好歌应该是“唱得响、传得开、记得住、留得下”的,好歌应该具有穿越时空的审美价值。书中有一段很时新的论道——那些当年曾经风行而当下有些“不合时宜”、造成审美障碍的名歌,我把它归为“音乐史名作”“史上名作”;而至今“畅听无阻”“时人皆宜”“津津乐唱”的,称为“音乐名作”“史上经典”。二者都能“入史”,是因为它们曾在音乐的发展史上产生过较重大较广泛的影响;但只有能流传、留存,能跨越时代而依旧生机盎然的才能“入典”。

以经典为师,向经典看齐。以执着的经典意识,构建歌词经典的参照体系。他向自己、向读者提出了一个大大的“设问”——经典是怎样炼成的?

书中的【鉴赏篇 · 歌词经典——时代观象】聚焦“歌词作家说歌词,邻家老叔聊歌事”。词海钩沉,珍珠迸射,歌海扬波,浪花扑面。无论是长篇还是短制,皆为该书可读性最强的故事篇章。

美文式的讲述,对经典作品与经典作家作历史性的巡礼,既是鉴赏论的导引,又是发展论、创作论和作家论的交融汇萃——

先是十二篇《歌曲》连载文章:《涛声依旧:那一条大河》《时人江山:左手一指,右手一指》《风车咿呀:〈柳堡的故事〉的故事》《可克达拉:“东方小夜曲”的故乡》《一片丹心:只把春来报》《人间正道:天翻地覆慨而慷》《怀念战友:雪崩飞滚万丈》《山野来风:吹动我们的旗》《西海歌事:金瓶似的小山》《罗霄山脉:红旗砜扬在云端》《阿拉黑司:温暖的太阳翻过雪山》《北京颂歌:朝霞升起来》——娓娓道来名歌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引人激奋又令人深思,更叫人击节浩叹!

接着,是十篇《词刊》发表文章:大梦先觉的孙师毅是《现代新兴音乐的开路先锋》,安娥的时代记忆是《声波粼粼〈渔光曲〉》,桂涛声的传世之作是《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抗战歌曲之珍稀是《国难时期的爱情》,陈毅元帅以诗为词的代表作乃《我们是铁的新四军》,光未然的盖世长歌是《朋友,你到过黄河吗?》,在抗战题材的影视和戏剧金曲里倾听《历史深处的回音》,影响中国当代词家的伊萨科夫斯基之经典名作《卡秋莎与卡丽娜》,在“秋风里格细雨”里聊起《说不完的〈十送红军〉》,站在《大海拥抱的高山》上,有着如数家珍的井冈山歌事……

——往事并不如烟,昔人栩栩如生。作家要靠作品说话,用作品证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读罢这些“中国故事”,你能翔实地了解“经典是怎样炼成的?”——这自然是该书值得悦读的第四个理由。

理由五:真诚的艺术合作

歌词本身是个半完成体,它有待与音乐的“珠联璧合”才能愈飞愈高、越飞越远。

书中《读自己的歌词集》一文中说——

歌词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先天性地赋予了它的受限性,是“带着镣铐的舞蹈。”“这多年来,我习惯了在限制中去显示自己的身手。我不仅有许多甘苦共知的词友、曲友,还与歌手、乐手、编辑、录音师、导演、摄像、指挥合作为友,和大家‘泡’在一起,许多自以为是的歌词,就是这样‘泡’出来的。”

一首词“过五关斩六将”,最后于一种高度综合的表演形式出现时,歌词已经是好几次“热处理”了。这时,若是作品成功,真是倍增其欢乐;若是失败,则是倍增其遗憾。不管最后成功与否,歌词还是原来的歌词,甚至没动一个字眼——不由得我好生感慨!不由得我常常想起老黑格尔的一段话:“真理是所有的参加者都为之酩酊大醉的一席豪饮,而因为每个参加豪饮者离开酒席就立即陷于瓦解。”

作者的这番感慨,讲的不仅是“歌词的音乐性”,讲的还是“词曲关系论”和“艺术综合论”。真诚的写作姿态,真诚的艺术合作,孕育出勤奋耕耘的累累硕果——

所获主要奖项: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音乐“金钟奖”、“中国广播金奖”、澳门基金会全球华人征歌大奖、江西省政府优秀文化成果一等奖、天津、广东“鲁迅文艺奖”、中纪委亷政歌曲评选特等奖、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等。

主要作品:

【独唱类】《我们的共和国》《翻开〈可爱的中国〉》《〈清贫〉颂》《镰刀斧头》《清明》《轻轻地走近你》《爱的珠穆朗玛》《老三届》《向着春天诉说》《老表,老表》《我发现了我自己》《勿忘我》《跟我去南方》《畲家花朝节》《老家》《画荻教子》《好地方》《江山游》《每一公里》《青花》等;

【合唱类】《映山红》《大海拥抱的高山》《遥远的小渔村》《亲亲白莲花》《森林里飞来啄木鸟》《好一个杜鹃花》《绿风歌谣》《走进七月》《红土之恋》《江山多娇》等;

【套曲类】《赣水那边》《鄱阳湖组歌》《我的红土地》《映山红的故乡》《乡土情结》《当代检察官》《红枫礼赞》《大路之子》《奔向蔚蓝色》等;

【跨界类】大型民俗风情歌舞《赣风》、民俗节日大型交响音舞诗画《山那边里格水那边》等。

“例不宁贴誓不休”。这些入乐的歌词,多为体例引入“基础篇·歌词论说——谈艺说技”“创作篇·歌词札记——心路旅程”“品评篇·歌词人云——众家词说”中,在“唱诗篇·歌词音缘—— 一十九首”中又将歌谱展示。为助阅曲读词、解析作品,作者很实在地说了一番“歌词心得”:

在语言的尽头,产生了音乐;是歌词的创意,激发了旋律。

歌词作家的任务,就是为作曲家提供一条天才起飞的跑道。

歌词是需要“经营”的,因为“酒好也怕巷子深”;歌词又是不能太过“经营”的,因为“太过”的东西,往往难免趋时追风而与艺术无关了。

歌曲能不能流行,主要在于音乐;歌曲能不能留传,主要在于歌词。

写词很简单,简单的事情反复做,你就成了行家;写词很复杂,复杂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成了专家。

……

——现身说法,纵横捭阖,说词说到了家;快人慢语,河东河西,聊事聊了个透。知识性、趣味性、启迪性、可读性——强!

凡爱文爱乐爱艺的圈里圈外之人,开卷皆有益——这定然是该书值得悦读的第五个理由。

跋:我们的合作从“书”开始

笔者有幸,大学毕业的时候,就结识了书的作者。年纪差了辈了,与先生只是淡淡而交,长长而往。前些年得获此书,疫情期间,悠然慢读。书中第280页有一段话——

总记得冰心说的话:年轻的时候能写诗算不得诗人,年老的时候还能写诗才算得是诗人。“我想,等我真正老了的时候,还依然年轻地写着歌词,我一定要做一顶词家的桂冠送给自己。至于目前,只好让别人称我是‘搞歌词’的。”

忽然想到,先生已近八旬,他还在写词吗?恰在这天,我在《歌曲》2021年第1期的《歌海觅词》栏目里,读到了他的《捧起〈可爱的中国〉》:

我捧起你的书,看见你在默默地倾诉;

我捧起你的书,听见你铿锵的脚步。

铁窗里那闪闪的红烛,

红烛下你在奋笔疾书。

书中有你的诗、有你的画、有你的歌,

书中有一幅最亮最美的蓝图。

啊!《可爱的中国》,

一个共产党员的遗著,

这本越读越薄的书,

读到月落,读到日出。

我捧起你的书,白发人在深情地回顾;

我捧起你的书,黑发人啊在高声地诵读。

你的故事写成了史书,

你的史书做成了雕塑。

书中有我的菊啊、有我的兰、有我的竹,

书中有红梅最亲最爱的乡土。

啊!《可爱的中国》,

我们共产党人的财富,

这本越读越厚的书,

只有开头,没有结束。

啊,《可爱的中国》!

啊,《可爱的中国》!

这是一首别开生面、别具匠心的好词!选取捧读“红色经典”的视角,从方志敏烈士的狱中遗著《可爱的中国》切入,用“读书笔记”的手法,表达了对革命先烈无限热爱无比景仰的深情,抒发了代代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忠诚信念与家国情怀——它立马激起了我的创作欲望。

一周以后,我携歌稿登门求教。

先生说:“此词发表后,收到多份曲谱,唯你这首我最满意!”

先生又说,你抓住了歌词的“情景现场”,谱成了一首类歌剧风格的“咏叹调”,正合我意,你真是用心分析了歌词啊!

接着,先生又以“一个词作家、半个作曲家”的身份,对音乐的结构、旋律和多个细节,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他说,要改,好作品都是改出来的。

这首歌达到双方都满意的时候,我已经几易其稿了。先生激动地对我说:“这是我们两个共产党员向建党100周年的献礼!”

这首《捧起〈可爱的中国〉》,首由“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推出,并在重大主题晚会演唱;在得到多个重点项目基金资助后,再次重新录制并制成MV广为传播。京城一位资深作曲家说:“这是江西近年来颇见功力的红色题材精品力作!”

后来,这首作品刊发在《歌曲》2022年5月号上。这令我好生感慨——

我是因为读了《歌词写作纵横谈》,再一次触发了与他的合作,而合作的成功,又恰是一首关于“书”的歌词——这真是我的“书缘”啊!

我再度翻开这本《歌词写作纵横谈》,写下了这篇读书札记。成稿之际,正值2024年的“世界读书日”。

攀书山,带着知识旅行;游学海,梦想携风扬帆——我想,对于一个热爱阅读、醉心博览群书的人,天天都是“读书日”!

[本文为2023年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年度项目“江西音乐创作现状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YG2023003)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晨枫.中国当代歌词发展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504.

贺香沛:豫章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许丽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