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跨越嘉庆、道光、咸丰年间,以及现代。
地 点:苏州和北京。
人 物:潘世恩 字槐堂,号芝轩,苏州府吴县人,晚清重臣,历事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官至军机大臣,缄默保守,克恭克顺。
潘曾沂 字功甫,潘世恩长子,正妻谢夫人所生,与林则徐交好。
汪夫人 潘世恩继室,贤良端庄,知心解语。
穆彰阿 满人,首席军机大臣,党羽众多,鸦片战争“求和派”代表。
王 鼎 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鸦片战争“主战派”代表。
林则徐 字少穆,王鼎门生,因“洋务事宜办理不善”被革职充军。
道光帝 厌恶战争,力主求和。
仙 子 潘世恩重返人间的引路人,身着景区讲解员服饰。
小女孩(现代人)、众舞者、顺天府尹、主副考官、众新科举人、侍女、小童(古代人)、衙役、家仆、大太监、小女孩父母(现代人)。
序幕 仙人引路
[幕启。
[人声鼎沸的苏州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
[潘世恩随仙子上,潘世恩身着古代装束,显得格格不入。
仙 子 老先生,前面不远处就是您的故宅了。
潘世恩 (看得认真)这里变了,好像又没变。
[一小女孩惊慌失措上,不小心撞到潘世恩。
小女孩 老伯伯对不起!
潘世恩 (惊诧)她能看到我?
仙 子 (笑)小孩子禀性纯净,心无所执,自然耳清目明。(蹲下身)小朋友,怎么自己一个人,你的父母呢?
小女孩 (指一个方向)爸爸妈妈去追卖糖人的,我没跟上……(委屈欲哭)
仙 子 那我们带你去找他们吧。(起身欲走)
小女孩 (拉住仙子)爸爸妈妈告诉我,走丢了要在原地等他们回来,不能乱跑。
仙 子 好。(对潘世恩)老先生,我去那边寻她父母回来,您留在此处帮忙照看这位小姑娘片刻可好?
[潘世恩点头应允,仙子下。
潘世恩 (指身后树下的长椅)到那边坐下等吧。
小女孩 老伯伯,你穿着古装,你是在拍戏吗?
潘世恩 (听不懂)“拍戏”是什么戏?
小女孩 那你是明星吗?
潘世恩 明星?
小女孩 不对,这街上这么多人,都没有人认出你来,就算是明星,应该也不是大明星。
潘世恩 “明星”是什么意思?
小女孩 明星就是人人都认识的大名人啊!
潘世恩 (爽朗大笑)那我曾经确实是“明星”。
[平江路街景隐去,留树下长椅上的一老一少。
[幕后伴唱:
四朝元老风光尽,
身死何惧身后名。
仙人引路回头看,
流连古街寻本心。
[收光。
第一场 重赴鹿鸣
[清咸丰二年 (1852),顺天府署。
[科举乡试揭榜次日,耄耋之年的潘世恩以乾隆朝举人身份第二次受邀出席宴请新科举人的鹿鸣宴。
[丝竹声起,幕内传来朗诵声:“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舞台一侧光亮,众舞者双手持笔砚,挥墨起舞。
[舞台另一侧光亮,潘世恩居主位,顺天府尹、正副考官及众新科举人围坐,把酒言欢。侍女列其后。
[丝竹声、朗诵声渐弱,众舞者下。
顺天府尹 圣上亲谕,体恤潘相国年迈,准请相国大人就近在顺天府重与鹿鸣宴,下官特别安排了魁星舞助兴,取“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美意,请相国大人欣赏。
潘世恩 你有心了。
主考官 潘相国历事四朝,德高望重,下官列坐席间,与有荣焉!
副考官 潘相国年过耄耋,重遇鹿鸣,实乃熙朝人瑞,吾辈楷模!
众举人 恭喜潘相国!贺喜潘相国!
潘世恩 老夫入朝为官五十余载,承蒙圣上恩重。今日与众新科举人同座,亦是甚感欣喜。
(唱)十年寒窗磨一剑,
一举夺得天下瞻。
听琴瑟鹿鸣呦呦魁星灿,
谢师恩仙林美酒交杯盏。
扶摇直上功名顺,
平步青云仕途安。
为江山拔真才任重道远,
尽光阴任凭他风烛年残。
遥祝诸位新科举人在会试上金榜题名,还望衷心辅佐皇上,效先贤行圣训,兴教化正德行,切忌浮华相尚、学风空疏。
众举人 后生谨遵潘相国教诲!
主考官 明年的琼林宴,潘相国想必也定会蒙恩到场吧?
副考官 潘相国仕途常青,先遇鹿鸣,再赴琼林,这是何等殊荣啊!
顺天府尹 自大清朝开国,像您老这般从状元做到宰相,生晋太傅,鹿鸣宴与琼林宴皆重赴者,目前看来唯有潘相国一人吧?更别提相国您还富贵寿考,子孙继武,实在是皇恩浩荡,福气满满呐!
[一小童持一画卷闯入宴席,一衙役慌忙追赶上。
衙 役 站住!快给我站住!
小 童 (边跑边喊)相国大老爷!有人让我把这幅画呈给您!
顺天府尹 谁家顽童?竟敢擅闯鹿鸣宴!还不快把这小童捉拿下去?
衙 役 喳!
[衙役继续追小童,小童灵活闪躲,两位侍女见状也一同追赶,场面乱成一团。
潘世恩 且慢!
[小童、衙役、侍女停下动作,众人看向潘世恩。
潘世恩 鹿鸣宴素来有百姓围观讨宴之风俗,这小童闯宴送画想必也是想讨一份吉祥。(对顺天府尹)把画收下,赏他一盘点心吧。
顺天府尹 潘相国大人有大量。(对侍女)还愣着干什么,收画,带下去领赏!
[一侍女从小童手中接过画卷,另一侍女欲带小童下。
小 童 相国大老爷!(不肯离开)
主考官 你还有何事?
小 童 请大老爷打开画卷瞧瞧。
副考官 (坐不住,欲起身) 欸,你个小童,潘相国赏你不知谢恩,还妄求大人听你指挥?快点带下去,别扫了相国大人和诸位新科举人的兴致。
潘世恩 打开看看吧,无妨。
[听言,两名侍女各持画卷一端,展开画幅示众。
[此画是时下市面有售的《芝相行乐图》,画中的潘世恩被一把大锁锁住嘴巴,双手也被数枚铁钉牢牢钉住。此画意在讽刺潘世恩为官不言。
[众人见画后面面相觑,潘世恩波澜不惊。
顺天府尹 大胆顽童,竟敢戏耍相国大人!先带下去关起来,鹿鸣宴后再与他算账!
潘世恩 等等!孩童尚小,或许并不知所言何意、所献何物。
顺天府尹 潘相国英明!顽童此番举动必有幕后主使,待下官明察,定给相国一个交代。
潘世恩 (摇头)老夫的意思是,童言无忌,孩童开个玩笑罢了,莫要责怪。
顺天府尹 可,可这画……
潘世恩 (踱步到画前,对侍女)将画收好。(又对小童)你可还有什么话想对老夫讲?
小 童 你……(鼓起勇气)你倒是福气满满了,那百姓的福气呢?
潘世恩 (叹息)百姓的福气……
顺天府尹 大胆!竟敢公然挑衅潘相国!来人,快把这小童抓下去,听候发落!
[衙役缚住小童,小童挣扎。
潘世恩 慢着!
顺天府尹 大人还有何指示?下官必定严办此事!
潘世恩 放他走吧。
顺天府尹 相国大人!
潘世恩 老夫说了,放他走吧。(转身背朝观众)
[衙役松开小童,小童朝潘世恩大声“哼”一声表示不屑,跑下。
[主、副考官二人气急,欲冲过去再捉小童问责,潘世恩摆手阻拦。
[众人呆滞。
[收光。
[光起。
[潘世恩立于舞台中央,四面八方不断有人声质问于他,追光随声照亮每个人。
[面对质问,潘世恩步履蹒跚欲上前开口解释,但未待开口,下一个质问接踵而至,不给他一丝解释的机会。
小 童 你倒是福气满满了,那百姓的福气呢?
潘曾沂 父亲,儿子也想像父亲一样,立德、立功、立言!
林则徐 潘大人,苏州水患,则徐恳请大人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汪夫人 伴君如伴虎,言多必失,我怎能不担心老爷的安危?
王 鼎 你为官不言,我王鼎问你:“你对得起皇上,对得起百姓,对得起大清吗?”
道光帝 潘爱卿,此事你怎么看?你觉得朕到底是应该严禁鸦片,还是弛禁鸦片呢?
穆彰阿 你一个汉臣,即使做到了军机大臣又有什么用?皇上最信任的仍然是我穆彰阿!
[众人隐去,留潘世恩一人无言长叹息。
[收光。
第二场 鲁不赎人
[清嘉庆中后期,潘世恩归苏丁母忧,后又以父年迈为由乞养在苏, 降为尚书,其子潘曾沂援例捐内阁中书。
[光亮,潘世恩在书房编著《正学编》。
潘世恩 (望向窗外,叹气)今年这大雨,不知要下到何时——
(唱)丁母忧尽父孝春秋冬夏,
遵祖训览群书不负韶华。
留余堂前庭院静,
妻儿相伴共煎茶。
编正学开宗明义兴教化,
史为镜践行圣训典范佳。
居安不忘朝堂事,
臣心忧耿系天下。
(念)离京归苏十载有余,远离朝堂纷争,静心研史读典,安居乐业,优哉游哉!
[叩门声,潘世恩循声抬头。
[潘曾沂上。
潘曾沂 父亲,圣上的诏书下来了,让儿子明年三月,到京赴任。
潘世恩 好。(放下笔)功甫,你二十一岁中秀才,二十四岁中举人,后来五次应礼部试均不第,如今得内阁中书一职,也算是功不唐捐。
潘曾沂 儿子才疏学浅,不及父亲分毫,这次得官也是全凭父亲蒙圣上恩宠,说来实在惭愧。
潘世恩 在其位,谋其事,不问出处,只求结果。(指案桌上的书稿) 功甫,为父正在编的这卷书,名曰《正学编》,你可知何为“正学”?
潘曾沂 所谓正学,乃正学明则人心正,教化兴,风俗盛,政治隆。也就是说,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追求德行高尚,为官则更是要以仁治天下。
潘世恩 说得好!范文正公中秀才以后,主张先忧后乐,这是何等的胸怀气魄!为父亦希望你能效仿范公,不被功名利禄所扰,端正学风,日常多读有用之书,切勿自满。
潘曾沂 儿子定将谨记于心。
[叩门声。
潘世恩 进。
[家仆上。
家 仆 老爷,江苏按察使林则徐林大人求见。
潘曾沂 (喜)是少穆兄!他怎么来了?
潘世恩 请他进来吧。
家 仆 是,老爷。
[家仆下,随后带林则徐上。
林则徐 下官林则徐拜见尚书大人。(对潘曾沂)功甫贤弟,多日不见,别来无恙。
潘世恩 林少穆有礼了,请坐。
[家仆为林则徐斟茶,林则徐喝茶,酝酿如何开口。
潘曾沂 少穆兄是公事路过,特来拜访的吗?
林则徐 我……
潘世恩 林少穆此番登门,想必是有事相托?
林则徐 (起身)尚书大人明察秋毫,下官确有一事相求。
潘世恩 请讲。
林则徐 大人,苏州一带大雨连降数月不止,江海骤涨,水患殃城,粮田损失严重,饿殍遍野,民不聊生。可恨的是,竟然还有官僚地主趁机囤粮,高价转卖,赚取不义之财。
潘世恩 此事老夫略有耳闻。
林则徐 下官已向朝廷上奏,求请遣派官粮,但远水不救近火,朝廷的补给还需几日才到,灾民们等不了那么久啊!
潘世恩 突遇涝灾,地方粮米存储不足,确实难办。
林则徐 我从乡民处得知,大人家中囤米万石。下官恳请潘大人,开仓放粮,赈济百姓!
潘世恩 实在不巧,老夫家中米仓皆空。
潘曾沂 (欲言又止)父亲,米仓明明……
林则徐 潘大人,下官并不是要求大人白白施米救灾,大人所放粮米,百姓都会按照市价购买啊!
潘世恩 林少穆,老夫爱莫能助。
林则徐 见死不救不是大人您的作风啊!
潘世恩 (起身送客)米仓确实已空,林少穆,请回吧。
林则徐 (无奈) 好,好。(转身离去,忽停)
(唱)听民言潘尚书扶贫善救,
今不知缘何故拒不应求。
潘世恩 (唱)林少穆急赈灾难掩消瘦,
婉言拒不由衷实属愧疚。
林则徐 (唱)涝害殃民暴雨骤,
迫不得已扰清幽。
潘世恩 (唱)今日拒之不得已,
明朝寺外粮米投。
林则徐 (唱)以下犯上亦坚守,
哪怕来日罪责纠。
(转身)尚书大人,下官刚刚突然想到,隔几日朝廷下放的大批救济粮正愁没有合适的地方存放,既然正巧大人家的米仓是空的……
潘世恩 你想如何?
林则徐 下官这就上奏禀报,暂且征用大人家的粮仓用以贮粮。皇上关心灾情,尚书大人岂有袖手旁观之理?
潘曾沂 少穆兄,你又何苦为难于人!
林则徐 待灾情平复,我必登门赔罪!
潘世恩 (苦笑)你啊……
林则徐 谢尚书大人,下官告辞!功甫贤弟,改日再会。(对外喊)门外听令,即刻封存潘府米仓,任何人等未经允许不得擅入,违令者严惩!(下)
潘曾沂 少穆兄平时不是这般作风,这次是救灾心切,还望父亲莫怪。
潘世恩 为父知道你与那林少穆交好,自然不会心生怨恨。
潘曾沂 儿子心有一疑,不知当不当问?
潘世恩 你是想问我,为什么不同意开仓放粮吧?
潘曾沂 往年遇饥荒,父亲都会安排下人去寺庙施粥赈灾,为何这次少穆兄亲自登门求施,父亲却谎称“米仓皆空”呢?
潘世恩 鲁人不赎人矣。
潘曾沂 (恍然大悟)父亲是指“子贡赎人”?
潘世恩 子贡出钱赎救沦为奴隶的鲁国人,却分毫不收取鲁国补偿给他的赔金。子贡的善行本该被树为道德典范,而他的老师孔子却批评了他。
潘曾沂 这是因为鲁国法律本就规定:救人者可向国库报销赎金,而子贡的无偿施救于无形中拔高了救人的道德门槛。
潘世恩 有子贡先例在前,就会导致一些原本有机会救人但囊中羞涩的人,不愿再向同胞施以援手。
潘曾沂 所以父亲不答应少穆兄开仓放米,是怕让其他正以低价售米的粮商蒙受无端指责。
潘世恩 命家仆送粮于寺庙为百姓施粥,绝口不提是我潘家的施舍,百姓只会认为是佛恩救世,心怀感激。如若以潘家名义放粮赈灾,哪怕是有万石粮米,能救的人也是有限的,那些领不到救济的人心中会生发出何想?
潘曾沂 大恩如大仇,任存粮再多,也承担不起人心的恶。如此看来,少穆兄今日之举确实有欠思量。
潘世恩 我不肯答应林少穆开仓施米,不是舍不得万石存粮,更不是怕招人记恨,而是不想伤了有良心的粮商们的心。一旦我开了这个先河,他日若再遇饥荒,到时潘家上下也无余粮,粮商们又不愿再供应低价粮米,最后受苦的还是贫苦百姓啊。
潘曾沂 儿子受教,是儿子思虑不周,我这就去追少穆兄,和他讲明父亲苦心。
潘世恩 罢了,他既已承诺按市价购入,想来也不会对其他粮商造成影响。粮仓就任由他处置吧,能尽早帮到灾民就好。
潘曾沂 是,父亲。对了,下月您大寿,您的许多同僚、门生发来了贺词和贺图。家仆见父亲忙于著书不敢打扰,我就命他们先安放在库房了。待父亲得闲,可以前去翻阅。
潘世恩 不用看也知道尽是溢美敬仰、阿谀奉承之词。
潘曾沂 相比于这些,父亲更想听的是真话。
潘世恩 吾儿懂我。
潘曾沂 所以少穆兄刚刚所为,父亲并不动气?
潘世恩 你能交友如此,为父为你高兴。林少穆胆识卓绝、雷厉风行,他日定有一番作为。
潘曾沂 父亲没有因为今日之事迁怒少穆兄,亦是胸怀过人。儿子叨扰父亲多时,就先行退下了。(转身欲下)
潘世恩 功甫,等一下。(从一摞书下抽出一张田契)这是潘家在苏的一份田契,为父打算将这两千五百亩地建为义庄,日后交与你来经营。
潘曾沂 父亲,我并不懂如何经商啊。
潘世恩 多学多看,万事开头难。你明年就要进京赴任,恐是无暇亲自打理,可趁还在苏州,集结几位相熟的富商一同经营,告知他们在丰收之年买进粮米,待到荒灾之年再平价售出。切忌,行事务必低调。
潘曾沂 (接田契)儿子明白,我这就着手去操办。(下)
潘世恩 (唱)子赴任老夫留家把行送,
岁月匆后生小辈奔前程。
遥盼他为生民安身立命,
又恐他守本性仕途难融。
闻融敦厚宅心重,
心怀高远志意诚。
生我潘家肩担重,
功名利禄累终生。
(叹气)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恰似苏东坡诗云:“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若不是为了潘家后世的功名仕途,我倒宁愿吾儿做个平凡乡绅,无拘无束。
[收光。
第三场 离苏赴任
[清道光七年(1827),潘世恩结束三年留苏丁父忧,即将返京上任。
[光起,静谧的潘家宅院,明月高悬,树影斑驳。
[潘世恩立于庭中,继室汪夫人伴于身侧。
潘世恩 明日就要启程赴京归任了。
汪夫人 老爷是舍不得这里吗?
潘世恩 当年我为奉养老父,购入此处扩建为宅第,命名“留余堂”。至今丁父忧期满,一晃十三载过去了。
汪夫人 老爷终日伏案著书,我在一旁研磨添茶,累了就一同来到庭中漫步,洗竹浇花,回想起来,也是一段难得的悠哉时光。
潘世恩 这十三年里,我遵从先父教导,补读有用之书,《读史镜古编》辑成,《正学编》付梓。虽无朝堂建树,倒也不算荒废了时日。
汪夫人 老爷切莫妄自菲薄——
(唱)建义庄济灾民不吝禄俸,
忧国事思朝政心系苍生。
万事辛苦旁人无从知晓,
老爷操劳尽收入我眼中。
潘世恩 夫人啊——
(唱)回首当年犹似梦,
夫人来归我家中。
亡妻儿女视若己,
侍奉双亲劳苦功。
夫人刚嫁进潘家时,亡妻留下的一双儿女一个不满五岁,一个刚到三岁,夫人对他们爱如己出,悉心照顾老父老母,夫人所做的一切,我也都看在眼里。
汪夫人 这都是作为妻子应该做的。
潘世恩 此次动身去京城,怕是再无返乡之日。
汪夫人 圣上恩重,准老爷升迁回京,我替老爷感到高兴,只是——
(唱)常言道风声鹤唳官场险,
我唯恐君心如水谏直言。
潘世恩 (唱)十余载沧海桑田天地覆,
惜流年回朝继任歧路难。
汪夫人 (唱)为民请命忠言献,
权谋纷争避牵连。
潘世恩 (唱)克恭保位难施展,
我亦有志效先贤。
汪夫人 (唱)善始善终得圆满,
谨言慎行盼安然。
老爷离京守孝十余年,朝堂之上早已天翻地覆。我听闻满臣穆彰阿深得圣上信任,位高权重,手段高明,在朝党羽众多。老爷与此人共事,务必多加小心。
潘世恩 夫人说的这些,我都明白。
汪夫人 伴君如伴虎,谨小慎微才是长久之计。老爷此番回京赴任,我高兴是真,忧心也是真,我宁愿老爷在苏州做一辈子无为的地方官,也不想看到老爷忧思为国却落得个惨淡收场。
潘世恩 和夫人相处这么多年,从未听你提及这么多官场上的事,今儿个这是怎么了?
汪夫人 老爷自在朝为官起,从不与家人谈论政事,哪怕我问,老爷也向来是缄口不言。
潘世恩 我少说、不说,对你们无碍;说多了,对你们未必好。
汪夫人 可是老爷您下了朝堂对自己所做之事只字不提,我这个做妻子的尚且知道老爷勤政爱民,但是寻常百姓根本无从知晓老爷您为他们做了些什么啊!甚至有传言说老爷您伴食默默,做官只求趋福避祸。
潘世恩 我无愧于心就好。
汪夫人 我知道老爷一直将古人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视作终身追求。此番回京,再无尽孝后顾之忧,老爷也正值气运之年,难免想要大展宏图,有所作为。然而天子身侧,言多必失,我怎能不担心老爷的安危?
潘世恩 夫人不必忧心如此,我定会善始善终。
汪夫人 我只怕老爷到时意气用事……
潘世恩 我在朝为官,挣的不仅仅是我自己的前程,更是潘家世代相传的基业。想我潘氏一族当年入苏经商,耗费了三代人的心血才有了今日这般作为。无论如何,我都不会让这份荣宠断送在我潘世恩的手上。
汪夫人 老爷这样说,我就放心了。
潘世恩 人生在世,功名利禄好求,知音知己难觅。好了,夫人你就不要担心我了,快去休息吧,明天一大早就要启程了。
汪夫人 那老爷也趁早歇息。(下)
潘世恩 (仰头)我想再多看看故乡的月——
(唱)范文公先忧后乐天下任,
韩昌黎百世之师敢言真。
鸿鹄不坠青云志,
老来难抑赤子情。
居高位碌碌无为愧青鬓,
守本性心如明镜始慎行。
皓月当空寒光沁,
幸得余晖照我心。
[潘曾沂上。
潘曾沂 (咳嗽)父亲,明早就要赶路了,这么晚了,怎么还不回屋歇息?
潘世恩 功甫,身体可好些?
潘曾沂 除了偶尔咳嗽,并无其他大碍,父亲不必挂心。
潘世恩 真是造化弄人,原以为等我守孝期满,你我父子二人就可以在京团聚。谁想到你却害了痨病,不得不辞官归乡。明日我一走,自此又是千里相隔。
潘曾沂 儿子无福,让父亲失望了。
潘世恩 人各有命,你安心留在苏州,继续经营义庄,为百姓做实事。
潘曾沂 父亲,义庄自建成以来,深得百姓信任,低廉的租金让贫苦百姓也有田可种、有粮可收。我还在当地推广了“深耕早种、稀种多收”的区田法,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成。
潘世恩 你做得很好,此事交由你来做我最放心。
潘曾沂 可惜儿子不能陪在父亲身边尽孝,不能继承父亲衣钵壮大潘家基业。
潘世恩 (笑)相比于在京为官,为父倒是更希望你留苏行善。
潘曾沂 父亲?
潘世恩 功甫,你为人刚正笃实,尔虞我诈的官场本就非你合衬的落脚之处。
潘曾沂 但我也渴望像父亲一样,在朝堂上有所建树——
(唱)求功名曾想朝堂天地广,
病体弱辞官归乡办义庄。
潘世恩 (唱)功甫儿德厚流光传街巷,
俘民心博施济重勤农桑。
潘曾沂 (唱)不忍父亲失所望,
我自发奋业未央。
潘世恩 (唱)不求吾儿功业建,
优游自得养心方。
虽说潘家向来教育子孙要“立德、立功、立言”,但这“三立”并不是一定要在朝堂上才能实现,只要力所能及为百姓做实事, 也是不负祖训。
潘曾沂 儿子明白了。
[收光。
第四场 殿前议事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后期,大清连连败退。
[光起,养心殿内,道光皇帝批阅奏折,大太监在一旁伺候。
[幕后传报:“武英殿大学士潘世恩觐见!”
[潘世恩急上。
潘世恩 臣潘世恩叩见皇上!皇上急诏臣前来,不知有什么要紧事?
道光帝 潘爱卿,你怎么看林则徐虎门销烟之举?
潘世恩 这……回圣上,林则徐禁鸦片不遗余力,然最终事与愿违,如今这番形势,是任何人、包括他自己,也都未曾预料到的。
道光帝 林则徐领命禁鸦片,灭了洋人的气焰,可谓大快人心。那爱卿再来说说,虎门销烟之后,他又做了些什么呢?
潘世恩 (谨慎)回皇上,虎门销烟后,大多数官员都认为应该概绝通商,概禁出洋。但林则徐上奏提出,沿海百姓多以捕鱼为生,禁止出海则是断了他们的生路。除此之外,林则徐也预料到一旦断绝与外商贸易往来,洋人很有可能以此和朝廷叫板。
道光帝 准许通商,好。那这之后,他又做了什么呢?
潘世恩 林则徐他……他因英国水兵闹事打死村民一事,下令禁止一切贸易,要驱除英人出境……
道光帝 那潘爱卿又是怎么看待林则徐处理洋务的一系列行为呢?
潘世恩 微臣以为,因噎废食向来不是解决问题的良策。林则徐处置洋务问题,或为变通旧例,或为循守成规,虽偶尔莽撞孤行,但也算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只是……
道光帝 (打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林则徐先是主张与洋人通商,眼见大清受鸦片侵袭又极力主张严禁,严禁鸦片后依然放纵洋人自由贸易,随后又下令切断一切往来。如此翻来覆去,朝令夕改,洋人怎会对我大清没有怨言?
潘世恩 (急切)皇上,林则徐下体恤百姓,上顾全大局,在处理与外商往来的问题上,绝非行事鲁莽、颠三倒四之人!
道光帝 看来潘爱卿是站在林则徐这边的喽?
潘世恩 臣从来不站在谁的一边,臣只是就事论事。
道光帝 但是现如今英政府以虎门销烟为由头,又找了一堆借口,派兵攻打我大清。你说这责任,是应该归负责禁鸦片的林则徐,还是下旨禁鸦片的朕呢?
潘世恩 (惊慌)这当然不是圣上之过!
道光帝 既然非朕之过,那就全怪他林则徐没能处理好和外商的关系。(见潘世恩低头不语)爱卿莫不是觉得朕对林则徐的处罚有失公正?
潘世恩 臣绝无此意。
道光帝 那依潘爱卿所见,大清到底是应该严禁鸦片,还是弛禁鸦片?
潘世恩 回皇上,臣以为,罂粟固然可以入药,但每日所用此项药材之人,算来也用不尽许多。如今每年进口数万箱,未必完全用于入药,无非卖给各省百姓熬膏吸食。纵使加重税率,税收固有稍增,此项金钱仍旧都取于百姓,依然得不偿失,徒苦我民,将来民穷财尽,国本动摇,危机四伏。总之,鸦片为害民毒物,皆当恶深痛嫉,断不能视作合法贸易。
道光帝 说来说去,还不是责怪朕对林则徐的处罚重了。
潘世恩 臣……
[幕后传报:“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东阁大学士王鼎求见!”
[穆彰阿、王鼎同上。
穆彰阿 奴才穆彰阿给皇上请安!
王 鼎 臣王鼎叩见皇上。
道光帝 两位爱卿平身。
穆彰阿 启奏皇上,钦差大臣琦善从广州传来奏报,说英军同意撤兵了!
道光帝 好!穆爱卿用人有方,琦善抗敌有功,重重有赏!
穆彰阿 奴才谢主隆恩!
王 鼎 (上前一步)臣恳请皇上从轻发落林则徐!
穆彰阿 王大人,这朝野上下谁人不知林则徐是你的门生,你护爱徒心切,但也不要口不择言!
王 鼎 (无视穆彰阿)皇上,林则徐他罪不至此啊!
穆彰阿 罪不至此?皇上派他处置洋务,他却办事不力酿成大祸,多亏琦善帮他补了这个窟窿。依我看,杀了他的头也不为过!
王 鼎 林则徐奉旨行事,何罪之有?
穆彰阿 那你的意思是,都是皇上的错?
王 鼎 穆彰阿,你颠倒是非,其心可诛!欺瞒圣上,其罪当斩!
穆彰阿 王鼎,你休得胡言乱语!
王 鼎 皇上,战况于英军并非不利,英方突然撤兵,恐怕有诈。
穆彰阿 皇上英明,及时止损,下旨将林则徐革职充军、流放边疆,英人见我朝对罪魁祸首处置得当,必然就不再追究。因果相生,何诈之有?
潘世恩 (劝和)两位大人,皇上今天传我们过来,是为了共商洋务事宜,大敌当前,我们自己人怎么还先吵起来了?
穆彰阿 (阴阳怪气)潘相,你这个和事佬还是这么称职啊。
道光帝 王鼎,你说穆彰阿欺君,他欺朕什么了?
穆彰阿 奴才冤枉啊,皇上!
王 鼎 皇上,既然穆相说,英军同意撤兵是因为琦善谈判有方,那就请穆相向圣上明奏,琦善和英军是怎么谈的!谈了什么?
穆彰阿 他们谈了……谈了……
道光帝 怎么了穆爱卿,有何难言之隐?
穆彰阿 皇上,英军同意撤兵,确有一条件。
道光帝 什么条件?
穆彰阿 (心虚)大清需割让香港领土,加之赔款……六百万银元……
道光帝 岂有此理!如此丧权辱国的条件,朕绝不答应!
潘世恩 穆相,私定卖国条约,以割地求和,琦善此举简直是削足适履,荒唐、荒唐啊!
穆彰阿 皇上,英军船坚炮利,我军实力难敌,割地赔款实属无奈之举啊!
道光帝 这……这置我大清的颜面于何地!
穆彰阿 皇上,割地赔款只是缓兵之计,待我方养兵蓄锐,休养生息,再派兵夺回即是。
王 鼎 一派胡言!穆彰阿结党营私,卖国求和,臣请皇上将他与琦善一并问责!
穆彰阿 王鼎,我知道你早就看我不顺眼了,但也不必借着国难当头之际急着搬我下马!(对道光帝)皇上,当前战况对我大清不利,罢战言和才是权宜之计,还请皇上以社稷为重,对英军提出的停战条件三思啊!
道光帝 潘爱卿,此事你怎么看?
潘世恩 臣一切听从皇上的安排。
王 鼎 潘相!(叹气)哎!
道光帝 英军的条件容朕再考虑一下。(对王鼎)王爱卿,你年事已高,近来又身体欠佳,朕准你无需上朝,在家休养。至于洋务事宜,爱卿也不必费心操劳了。
潘世恩 (上前)皇上,王大人他……
道光帝 潘爱卿,你才不是说一切听从朕的安排吗?这就反悔了不成?
潘世恩 微臣不敢。(退)
穆彰阿 (幸灾乐祸)皇上如此体恤年迈之臣,实乃我大清之幸啊!
王 鼎 穆彰阿,你!(对道光帝)皇上,臣愿为大清鞠躬尽瘁,请皇上收回成命!
大太监 大胆,圣谕已下,你不领情,难道还想抗旨不成?
王 鼎 (无奈)谢皇上圣恩!
[收光。
[殿前议事当日深夜,京城潘府。
[光亮,潘世恩在书房看书,家仆上。
家 仆 老爷,东阁大学士王鼎王大人求见。
潘世恩 请。
[王鼎急上。
潘世恩 王大人深夜来访,有失远迎。
王 鼎 潘大人,老夫有要事相求。
潘世恩 如果是林少穆的事,大人还是请回吧。
王 鼎 潘大人,你我二人同朝共事多年,我最知晓潘大人速来不喜过问他人之事。
潘世恩 大人懂我。
王 鼎 但此番少穆被降罪发配边疆,实乃穆党从中作梗、污言欺上!少穆自虎门销烟事起,鼎力迎战,虽有过失,瑕不掩瑜。
潘世恩 林少穆所为,满朝文武皆知。
王 鼎 穆彰阿之心,也是众人皆知。他为革除异己不择手段,纵容琦善拱手让渡大清江山!且不谈穆党气焰甚嚣尘上,单论少穆被革职充军,朝廷就此损失一员精兵强将。
潘世恩 我也为此惋惜不矣。
王 鼎 大人虽然平时不爱管他人闲事,但英军大举入侵,国难当头正是用人之际,潘大人断然不会袖手旁观。老夫恳请潘大人,为少穆在皇上面前求个情,让他回来吧。
潘世恩 王大人,你这是在为难我啊。
王 鼎 潘大人,老夫实在是没有办法啊!皇上下旨让我在家休养,就是变着法子不准我参与政事。如今这朝堂之上,除了穆彰阿,还能和皇上说得上话的大臣仅剩您潘大人一人了。
潘世恩 皇上终归还是信任穆相多些。
王 鼎 穆彰阿素来视少穆为眼中钉,哪怕我放下老脸相求于他,他也是断然不会出手相助的。老夫能找的人,只有潘大人你了啊!
潘世恩 (摇头)我实在是爱莫能助。
王 鼎 少穆当初上奏提出的多条处理洋务的章程,潘大人也是认可的啊,怎么如今就不肯替他说话了呢?
潘世恩 王大人,英军大举进攻,我军连战连败,皇上俨然已经失去信心。此时如果违背圣意替林少穆求情,岂不是逆龙鳞、忤圣意?无论是我自己,还是王大人你,都万万不可在此时有任何僭越之举啊!
王 鼎 僭越!僭越!潘大人,英军犯我山河,奸臣当道,国将不国,谈何僭越?臣子默默伴食,圣上昏庸无能……
潘世恩 (打断)王大人!切勿以下犯上!
王 鼎 (苦笑)朝内朝外都说潘大人谨小慎微,老夫一直觉得大人你只是太识时务,没想到局势已经涉及大清安危,潘大人依然置身事外,果然是权愈重而术益恶!老夫实在是看错人了!打扰了,告辞!(转身欲走)
潘世恩 (拦下)王大人,听我一句劝,莫要再因此事叨扰圣上!
王 鼎 (笑)叨扰圣上?潘大人,你为官不言,对得起皇上,对得起百姓,对得起大清吗?(下)
潘世恩 我为官不言,对得起皇上,对得起百姓,对得起大清吗?
(唱)山河破烽火连年英夷犯,
士不振一败如水壮志残。
爱国将虎门销烟发荒蛮,
忠君臣直言正谏相救难。
拒同僚袖手旁观心亏欠,
伴君侧心余力绌口难言。
遥盼复归山河日,
万死捐躯分亦甘!
(念)百代兴亡朝复暮,
江风吹倒前朝树。
功名富贵无凭据,
尽心情,总把流光误。
王大人,穆党当道,权势遮天,老夫若想与之抗衡,做那江风吹不倒的当朝树,唯有谨言慎行、戒急用忍啊!
[收光。
第五场 迟荐真才
[道光末年(1850),道光帝驾崩,咸丰帝继位,下诏求贤,因腰病乞养在家的潘世恩上书保举林则徐等人。
[光亮,京城潘府厅堂,林则徐赴任前求访,潘世恩由家仆搀扶上。
林则徐 潘大人,则徐即将赴任广西,平定叛乱,临行前特来拜见,感谢大人举荐之恩。
潘世恩 圣上下诏求贤,老夫只不过是做分内之事而已,无需言谢。
林则徐 潘大人于我之恩,我没齿难忘。
潘世恩 (苦笑)当年你被流放边疆,老夫没在皇上面上帮你说话,间接导致你的恩师为你求情以死尸谏,你难道不怨恨于我?
林则徐 恩师为救我枉死,我怎能再迁怒他人?我自知大人绝非缄默固宠之人,大人当时当势也属无可奈何。
潘世恩 你不怪我为官不言?
林则徐 (摇头)其他人处在大人的位置,未必会比大人做得更好。
潘世恩 穆彰阿大势已去,老夫如今才保举你,你难道不觉得我只是为了向新帝献殷勤?
林则徐 大人素来爱惜羽毛,绝非曲意逢迎之人。当年苏州水患,我冒然登门,不顾大人意愿,擅自封锁潘家粮仓……
潘世恩 (笑)你还记得。
林则徐 大人雅量,从未因此事记恨愚钝的我半分。后来回想起来,才发觉自己行事太过鲁莽,幸亏当年遇到的,是宽宏大量的大人您。
潘世恩 你也是急百姓所急。
林则徐 我任两广总督期间,大人对我提出的处理洋务举措大力支持,并且提出了诸多实事求是的意见。
潘世恩 少穆,你是对朝廷有心之人,当年本不该降罪于你。我虽位高权重,但圣意当头,满臣当道,我这个汉臣,也就显得人微言轻。
林则徐 下官深知大人不易之处,大人毋再妄自菲薄。
潘世恩 咸丰帝勤于政事,任贤去邪,乐于听取诤言良谏,你若衷心辅佐,定能重振纲纪,成就一番大业。
林则徐 下官谨遵大人教诲!
[收光。
[林则徐登门当日夜,京城潘府。
[光亮,潘世恩独自站立在庭院中,汪夫人上。
汪夫人 老爷,起风了。腰病不禁风寒,回屋歇息吧。
潘世恩 今天林少穆来过了。
汪夫人 老爷向新帝保举力荐,他才得以重任,登门道谢也是应该的。
潘世恩 我这“保举”迟了整整十年啊。
汪夫人 老爷还在为王大人之死感到愧疚?
潘世恩 我这一生致力于为大清选拔真才,但太过恪恭保位,不敢轻易直谏真言。
汪夫人 老爷虽然从不与我谈论政事,但我也知道老爷这权臣当的并不轻松。圣上面前,汉臣向来不敌满臣,当时的穆彰阿权倾朝野,老爷虽同为军机大臣,又怎能与他这个首席相抗衡呢?
潘世恩 夫人不必如此安慰我,王鼎虽非全然因我而死,但我当初如果同意帮他进言,他或许也就不会走得那般决绝。
汪夫人 王大人之事责不在老爷,更何况, 老爷如今力排众议保举林则徐,于情于理,也算不负王大人当年所托。
潘世恩 我年事已高,如今养病在家,选贤举能是我唯一能做的分内之事了。想我一生为官谨慎,为人处事但求无过,说来也是可悲。
汪夫人 老爷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做个纯臣,忠纯笃实,辅佐社稷。而这辅佐君王,最好的就是自己别犯错,也别因旁人犯错。
潘世恩 我做到了。
汪夫人 我还记得,老爷当年在苏侍奉父亲时,闲暇之余最喜读《儒林外史》,还亲自批注校阅,命人抄录留存。
潘世恩 现在想来,那句“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实在是讽刺至极啊。
汪夫人 我倒是想起了另一句,“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
潘世恩 是啊,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
(唱)五十载宦海沉浮智勇斗,
只为那勋名彩笔青史留。
纵多少空有声名挂千古,
尽忠孝寂寞成尘志难踌。
鸿渐于干需堪受,
老既至兮百事休。
汪夫人 老爷,风太大了,我们回屋去吧。
潘世恩 (抬头望月)夫人,你说,这史书上,会记我怎样一笔?
汪夫人 史书上寥寥数笔,便是人之一生。 老爷一生,为己、为子、为父、为帝王、为苍生,皆有所为,管他后世作何评说。
潘世恩 (会心一笑)好,管他后世作何评说。
[收光。
[丝竹声起,幕内传来朗诵声: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光亮,众舞者双手持笔砚,挥墨起舞。
[潘世恩上,走到众舞者之中,站定。
[丝竹、朗诵声止,众舞者下。
[潘世恩立于舞台中央,再次被众人用质问声包围。
小 童 你倒是福气满满了,那百姓的福气呢?
潘曾沂 父亲,儿子也想像父亲一样,立德、立功、立言!
林则徐 潘大人,苏州水患,则徐恳请大人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汪夫人 伴君如伴虎,言多必失,我怎能不担心老爷的安危?
王 鼎 你为官不言,我王鼎问你:“你对得起皇上,对得起百姓,对得起大清吗?”
道光帝 潘爱卿,此事你怎么看?你觉得朕到底是应该严禁鸦片,还是弛禁鸦片呢?
穆彰阿 你一个汉臣,即使做到了军机大臣又有什么用?皇上最信任的仍然是我穆彰阿!
潘世恩 我,潘世恩!
(唱)头角峥嵘摘状元官运隆盛,
历官四朝享恩宠久执文衡。
谨小慎微伴君侧不落话柄,
庇佑家族肩担负基业长青。
位极人臣回首看——
权重言轻救不了山河凋敝,
缄默中庸在朝堂寸步难行。
为官不言心难静,
趋福避祸遭骂名。
(肆意大笑)我潘世恩在朝为官五十余载,辅君王选贤举能,览群书研经探史,求功名荫蔽子孙,一生风平浪静,荣宠无尽!(慨叹)我尽己所能,做了应做的、能做的,但也因为官缄默,毁大清于无形,毁大清于无形啊!
[收光。
尾声 甘之如饴
[苏州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
[光亮,树下长凳上,潘世恩同走丢的女孩并排而坐。
[小女孩的父母急匆匆跑上,仙子跟在一旁。
[小女孩见到父母,跳下长椅,迎了上去。
小女孩 妈妈!爸爸!
女孩母 (抱住女孩)终于找到了,可把妈妈急坏了。
女孩父 (手里拿着两只糖人)对不起,刚刚爸爸一个没留意,就把你给落在后面了。
[女孩回头看潘世恩。
女孩母 (拉女孩)看什么呢?饿了吧?爸爸妈妈带你去吃饭。
[女孩随父母下,不停回头。
[仙子走到潘世恩身旁。
仙 子 老先生,刚刚我去找人耽误了些时间,不过您放心,我会补给您,绝不占用您重回人间游览的时间。
潘世恩 谢谢。
仙 子 刚才我引那女孩的父母回来,见您看前方看得出神,是想起以前住在这里的情景了吗?
潘世恩 我在看人。
仙 子 看人?
潘世恩 我为官一生,自诩为国为民,但从未有机会像今天这样,亲眼看看百姓是怎么生活的。
仙 子 您生前是重臣,出门车马随足,自然是没有机会接触平民百姓的日常。
潘世恩 现在的人,都生活得这样好吗?
仙 子 嗯,大部分是吧。(停顿) 不过,一定都会越来越好的。
潘世恩 那就好,那就好。
[幕外小女孩母声:“你要去哪? 别跑那么快!”
[小女孩手持一糖人上,跑到潘世恩身边。
小女孩 (举起糖人)老伯伯,这糖人给你吃。
[潘世恩接过糖人,小女孩随即跑下场。
[潘世恩看手中糖人,若有所思。
[幕外小女孩父母声:“再跑丢了找不到你怎么办?”“唉,看看你,又把糖人给跑丢了。”
仙 子 等会儿看完您的故居,本次的游览也就差不多了。
潘世恩 谢谢仙子带我重回人间,回到苏州,回到这平江路。
仙 子 老先生是有福之人,一生功德圆满,如今平江路上这处故宅,已被修缮为苏州状元博物馆,每年数以万计的游客来访参观,都想从您这儿讨个学业顺利、官运亨通。
潘世恩 (笑,尝了尝糖人)好,好。
仙 子 (打趣)味道怎么样?
潘世恩 甜。(看向远方)我这一生,亦是甘之如饴。
[收光。
邹 妍: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责任编辑:周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