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海漂垃圾综合治理工作探析

2024-11-06 00:00陈若荷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10期

摘要:海洋环境保护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切实保护海洋环境,地方政府应对海洋垃圾实行全链条监管。基于此,从福建省福州市海漂垃圾综合治理现状入手,阐述治理工作的特色、亮点,分析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进一步巩固提升海漂垃圾综合治理成效的对策。

关键词:海漂垃圾;综合治理;全链条监管

中图分类号:X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500(2024)10-0-03

42

Exploration into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Sea Drifting Garbage in Fuzhou City

CHEN Ruohe

(Fuzhou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Center, Fuzhou 350007, China)

Abstract: Se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building a beautiful China.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sea environment, local governments should implement whole-chain supervision of sea garbage. Based on this, starting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floating garbage in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highlights of the management work are expound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re analyzed,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further consolidate and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floating garbage are explored.

Keywords: sea drifting garbag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full chain supervision

福建省福州市作为东南沿海城市,管辖海域总面积为8 200 km2,大陆海岸线总长为920 km,拥有岛礁485个。福州市依托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优势,海上养殖业较为发达。受季风和闽浙沿岸流影响,海漂垃圾在近岸海域分布较广,其中连江县、罗源县湾内养殖区尤为集中,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环境。

1 福州市海漂垃圾综合治理现状

长期以来,福州市一直致力于开展海漂垃圾综合治理工作,积极探索特色鲜明的全链条监管模式。早在2017年,福州市出台《福州市海漂垃圾治理工作方案》,将治理工作纳入县(市、区)党政领导生态环保责任书考核和为民办实事项目,有力推动治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1.1 组建海上环卫队伍

福州市沿海地区全面建立海上环卫队伍,作为海漂垃圾收集、打捞、运输、处理的实施主体,开展常态化、网格化作业。福州市以县(市、区)为单位,依托国有企业,推行企业化运营与专业化管理,构建完整的海漂垃圾“陆海联动”特色海上环卫工作机制。目前,沿海5个县(市、区)均成立了海上环卫队伍,共配备人员420余人,各类打捞船只49艘,各类保洁车、转运车72辆,严格按照作业标准实行巡回保洁,实现全覆盖、无死角打捞清理。

1.2 推进海上养殖综合整治

早年对福州市海漂垃圾组分的初步分析结果显示,80%的海漂垃圾为废旧鱼排、网箱、白色泡沫浮球等渔业垃圾。为从源头上实现渔业垃圾减量化,福州市逐步改变传统养殖方式,对“木质鱼排+白色泡沫浮球”的传统养殖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推广可回收再利用的环保型高密度塑胶渔排,着力打造养殖平台“2.0版”。据海洋渔业部门统计,截至2023年底,福州市已累计替换塑胶浮球0.62万hm2,改造传统养殖渔排25.2万口,新建深水抗风浪网箱643口。

其中,福建省水产第一大县连江县于2018年在全国率先探索深远海生态养殖,作为养殖平台“3.0版”的先行者,相继投用世界首个深海绿色自动旋转海鱼养殖平台“振渔1号”在内的12个深远海养殖平台[1]。

1.3 运用科技赋能智慧监管

海漂垃圾监管海域范围广,治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监管人力不足、监测手段滞后等问题,无法第一时间发现管辖海域内出现的污染情况。为此,福州市直击治理痛点,充分运用科技力量破解难点,通过无人机、视频监控、生态云等智慧管理手段及时掌握海漂垃圾动态,借助海漂垃圾污染预警指导精准保洁。

2020年9月,福州市建成全国首套海漂垃圾视频监控网络体系。该体系包括前端监视系统、智能识别系统及智能分析预警系统,通过实现实时监控、智能识别、精准定位、即时预警、自动检验等一系列功能,逐步形成“精准发现问题—实时派发任务—自动核验结果”的监管防控闭环机制(见图1),提高海岸带生态环境管理水平。

首期选取沿海沙滩旅游、养殖区、码头等海漂垃圾较多的10个重点海岸段进行试点。目前,已有序开展两期建设项目,共建设投用20个监控点位。每个试点岸段安装1套视频监控设备,配置双400万像素的枪球一体智能摄像机,支持夜间拍摄,能够侦测有效距离在500 m以上的海面漂浮物。视频监控系统对侦测到的漂浮物执行锁定、抓拍和识别操作,分析漂浮物的类别、面积及聚集等情况,实现对重点岸段海域的24 h全景监测。

随着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化,福州市竭力打好“规定+自选+特色”系列组合拳。生态环境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福州市重点岸段的海漂垃圾平均分布密度呈逐年下降趋势,2023年公众对海漂垃圾综合治理效果满意度达94.59%。福州市海漂垃圾治理情况如表1所示,海漂垃圾清理量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

2 福州市海漂垃圾治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2.1 源头管控力度有待加强

福州市海漂垃圾来源广泛且成分复杂,既有来自海上养殖产生的废弃物,又有通过河流或直接排放入海的生活垃圾、工业垃圾等陆源废弃物。源头综合治理涉及多个行业及部门,全面管控无法一蹴而就,要大量时间和资金成本投入,必须多部门通力协作、持续发力。

2.2 互花米草整治难度大

据林业部门统计,截至2022年9月,福州市互花米草面积达2 124.48 hm2,主要分布于连江、福清、罗源、长乐等县(市、区)。“生态杀手”互花米草繁殖力极强,导致本土物种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破坏沿海生态系统平衡。此外,互花米草枯枝落叶大量聚集在水面上形成生物质垃圾,随波漂流易堵塞航道,且除治后复萌率高,长期管护成本较高。

2.3 配套设施尚待完善

福州市海漂垃圾的打捞清理主要依靠人工,机械化水平低,导致清理效率较低。海岸线曲折复杂,受风浪、礁石、水深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船只作业受限,清理打捞工作开展难度较大,亟待配备自驱动垃圾收集装备。垃圾收集、转运及处置等全环节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可能导致海陆管理缺乏有效衔接。

2.4 气候因素加剧清理难度

受福州市所处地理位置影响,台风季中台风频繁且强度大,不可控的气候因素易导致垃圾量暴增,进而导致清理难度增大。

2.5 公众海洋生态环保意识有待提升

沿海地区村庄、渔业码头、加工厂分布众多,渔民生产生活习惯相对固化,对于废弃的养殖设施、养殖饵料包装袋等渔业生产废弃物缺乏规范化处置意识;部分居民和游客的海洋生态环保意识薄弱,随意丢弃生活垃圾的行为时有发生。

3 福州市海漂垃圾综合治理对策

3jE6UbKsfH/EBNeHSg6t3zw==.1 持续加强源头管控

各相关部门应持续加强陆海统筹,以渔业养殖垃圾、排海垃圾、自然垃圾整治为重点,进一步落实源头管控。按照职责分工,加强行业垃圾源头治理管控,健全部门信息共享和沟通协作机制。海洋渔业部门牵头加强渔业养殖、渔船渔港垃圾治理;林业部门牵头巩固互花米草除治成效,加强除治后滩涂、自然保护地等的生态修复;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利、交通、海事等部门按分工加强城镇农村生活垃圾、河漂垃圾、港口码头垃圾及船舶垃圾等治理;生态环境、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指导督促工业固体废物治理;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部门指导督促农业废弃物治理[2]。

3.2 科学除治互花米草

大面积的互花米草被清除后,如果后续未开展维护工作,将导致生态位缺失,一旦出现新的种子,就又开始野蛮生长。因此,除治互花米草不能只是表面上“斩草除根”,全链条的治理更为重要,应注重科学除治与后续管护、生态修复齐头并进。针对自然保护地、滩涂、航道、港口码头和港池水域等不同功能分区,应结合属地实际进行科学定策、分类修复。

3.3 完善配套设施设备

投用垃圾收集机械化设备,提高海上环卫队机械化作业水平。科学设置打捞船舶停靠码头,以及海漂垃圾的中转站、转运点或临时堆放点。在渔船回港的必经航道和养殖集中区的水域附近设立海上垃圾集中回收设施,方便养殖户定点投放。在符合防洪要求的前提下,在入海河流、沟渠的入海口、水闸处设置垃圾拦截设施,提高末端拦截能力。

3.4 强化科技支撑

提升海洋垃圾漂移轨迹预测预报能力,分析垃圾漂移轨迹及可能登陆的岸滩分布,为海上拦截及岸滩清扫提供日常预报支持。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进潮间带、内湾海漂垃圾机械化收集设备的研发,改进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可再生利用工艺[3]。

3.5 加大资金投入

增加政府财政投入,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保障海漂垃圾日常清理及转运、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升级、生态治理修复等方面的工作经费充足。同时,拓宽融资渠道,尝试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鼓励专业化企业参与治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探索制定污染付费政策,将所得资金统筹用于治理工作。

3.6 促进社会共治

充分利用各主流媒体、新媒体作为宣传平台,丰富海洋生态环保宣传活动,提升公众的海洋生态保护意识。公开海漂垃圾问题举报电话,建立海漂垃圾收集奖励机制。引导企业、社团组织和居民等各类主体共同参与,最大限度地激发政策、资金、技术等要素活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共治模式。

4 结论

通过实施全链条监管模式,福州市海漂垃圾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综合治理过程中仍存在问题,如何巩固现有治理成果成为新的探索方向。

参考文献

1 陈弘毅.福州:科技助力“海洋牧场”提质增效[N].新华每日电讯,2024-08-21(5).

2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海漂垃圾综合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J].福建省人民政府公报,2021(2):17-19.

3 张长炜.山东半岛典型岸滩海洋垃圾和微塑料污染现状与应对研究[D].上海:上海海洋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