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指导员

2024-11-06 00:00李兵
军嫂 2024年10期

1969年初,我们舰队来了一位新指导员。

“我叫宁大龙,山东德州人,山东人的标准形象是彪形大汉,而我相对瘦弱,所以用山东人介绍自己似乎有攀附之嫌。但请你记住德州,那里有美食扒鸡,虽不中看,但香脆可口,或许我有德州人的本色,中吃不中看。”在欢迎仪式上,他一张口,铿锵的气势和儒雅的形象就形成强烈反差,清脆而充满穿透力的声音横贯甲板,还幽默风趣。

官兵立刻被感染,掌声笑声连成一片。

指导员上任后,大家私下里评头论足,甚至伴有调侃。记得一次饭后,信号班几个战友闲聊,话题转到指导员身上,人高马大的老兵一脸嘻笑:“个子那么小,还叫大龙?那我该叫巨龙还是霸王龙?”

指导员正好经过门口,他听到这话,抬脚跨进门。那名老兵顿时脸色绯红,指导员拍拍老兵的肩膀说:“别紧张,你们议论我,说明关心我。”

然后,他转脸对大家说:“大龙也好,巨龙也罢,关键是我们都要做强龙,不做不思进取的懒龙,你们说对不对?”

大家对指导员的大度和临场应变能力刮目相看,纷纷送上钦佩的目光。

后来,我们了解到,指导员入伍前当过小学老师,爱好文学,说起话来能引经据典。而我们的航海长是海军某学院的高材生,他俩常在一起探讨文学,有时还会辩论起来。

一次指导员探亲回来,谈及拜访恩师时,用了“拜谒”一词。航海长提出疑问:“‘拜谒’通常是指拜访已故先贤,你的恩师健在,怎能用‘拜谒’?岂不是诅咒他?”指导员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对健在的恩师用‘拜谒’没错!”

两人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去翻字典,结论是“拜谒”多用于故去的人,但用于健在的长者也不错。

航海长一下耷拉了脑袋,但很快对指导员竖起了大拇指。

1970年8月,指导员听人反映,我不愿当战士小顾的入党介绍人,于是来找我谈话。

我是党支部委员。小顾递交几次入党申请书均被拒绝,于是请我帮他分析自身问题。我发现他过于倚重别人评判,才变得瞻前顾后。我告诉他,大胆做好自己才是关键。之后,小顾请我当入党介绍人,我仔细考虑一番,觉得本党小组一人,照顾到点,再请指导员当介绍人,兼顾到面比较好……结果,误传成我不愿给小顾当入党介绍人。

得知误会了我,指导员在党小组会上主动检讨,说自己偏听偏信,不经调查研究就妄下结论,思想深处是自以为是在作怪。我也主动检讨自己,因为没有及时沟通造成了误会。

指导员提高嗓门,对大家说:“我们都行进在成长路上,缺点和错误也是老师,它从反面警示我们,不断提高和充实自己是我们面临的永久话题,大家一起努力。”

指导员是领导,但更像一位兄长。他正直善良,很有亲和力,产生矛盾时,他不绕弯子,严于责己,用坦诚化解矛盾,赢得了良好口碑。

1973年,我退役回乡,和指导员断了联系。几十年来,我多方打听他的行踪,一直杳无音讯。

前不久,和几名战友小聚,有战友给我提供了线索,我便拨通了指导员家电话,才得知,他转业后在德州某法院工作,现在已经去世了。闻知噩耗,我不禁扼腕叹息……

(作者为退役军人)

编辑/刘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