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地形地貌属于山区到平原的过渡地带,河流纵横、湖泊众多,是人类栖息的最佳地域之一。毛李镇荆家城遗址(大溪文化)、五里铺镇马家垸古城遗址(新石器时代屈家岭文化)、后港镇城河城址(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等遗存表明,公元前45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而这些原始部落和城池中的先民以种植水稻和狩猎为生。
1987年10月,在荆沙铁路建设工程中,考古发掘的沙洋县十里铺镇大型楚墓“包山大冢”和1994年抢救性发掘的郭家岗“战国女尸”墓葬,都在随葬品中发现了稻谷。由此可见,水稻是“鱼米之乡”沙洋人民世世代代的传统食物。
沙洋民歌是历代农民在田间生产劳作时所唱的歌,主要用以调剂精神、缓解疲劳、提高生产效率。比如春季栽秧歌,栽秧歌是田歌中的一种,主要用于栽秧季节(农历四月间),具体来说它就是水田歌,如“花闹叶”就是栽秧歌中的主要唱腔之一,歌曲优美动听、催人奋进,由一人领、众人和,一问一答或一唱一解。
又如夏季打麦歌和车水歌,打麦歌是5月中旬收小麦时唱的歌。踏车、车水是边打鼓边唱的歌,用以消除疲劳、提高工效。秋季扯草歌最为盛行,扯草歌主要是在秧苗返青后,用扯草耙子在田里边扯草边唱歌的曲目,其曲调高昂、悠扬婉转,分为大扬歌和小扬歌。小扬歌主要是边扯草边唱歌,以猜树谜、猜地名为主,一人问一人答或一人问众人答;大扬歌一般是四人左右,一人领叫,二人和叫,以呕声为主。一声(叫声)二声(接声)三声(大音)四声(长声),有高有低,一般是上午喊,体现东道主家的恢弘阵势。晚上还可以在东道主屋里席间边吃边喊,用一些恭贺的话语来庆贺一番,喊一曲大家喝一杯酒,十杯酒喝完,宴席结束。
冬季打硪歌也称打硪号子,主要是打硪夯土时唱的,一般是打堰堤、修水渠或打田埂时喊的一种调子,由一人领、大家和。叫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劲均匀、起落一致。这里分扁硪(四方形,一尺二见方,厚五寸,一般由六人操作)和石磙硪(由石磙竖起来,扎成硪,一般由十二人抬上抬下),号子在荆门一带有十余种,主要有“快号子”“慢号子”“一字硪”“双号子”等,其节奏性强,歌词广泛,有唱古书、古戏的,也有见景生情随意编唱的。
(来源:荆门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