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原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值得我们研究和书写。我新近写作的《大国转折:中国是这样走向开放的》(以下简称《大国转折》),就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那段历史的文学叙事。
其实,《大国转折》的创作早在2016年就开始了,2018年我完成了第一稿。作为一名“70后”,我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每一刻,因此,我在该书的后记中这样写道:“从来没有为写作一本书,内心如此纠结。因为我决心要写、现在终于写下的这本书,它讲述的中国故事,离我是如此的近——是我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是我亲身经历、见证的历史,或者说也是我的成长史和心灵史。”改革从哪里来?开放到哪里去?中国的改革开放,让世界惊叹不已,创造了世界的奇迹。它展现了中国智慧,贡献了中国方案,凝聚了中国力量,凸显了中国精神,也铸就了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早在1979年,当邓小平同志的头像被刊登在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时,这家在世界颇有影响力的杂志发出了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在极短时间内能够来个180度大转弯,如同让航空母舰在一角钱硬币上转圈?”这个疑问,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历史已经证明,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形成了一系列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
《大国转折》的初稿写了60多万字,分为“徘徊中的抉择”“改革中的较量”“转折中的交锋”三卷,每卷又分两章,分别为“落与起”“左与右”“红与黑”“是与非”“内与外”“乱与正”。但经过再三思考和斟酌,我决定重新结构,缩小“改革”的篇幅,完善“开放”的内容,使得作品的基调始终围绕“中国是这样走向开放的”这个主题展开。为什么要这么修改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他强调:“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1978年冬季召开的,所以在写作时,我特意顺应自然时节,采用“冬”“春”“夏”“秋”的篇章结构,讲述了党的领导人出访欧美、真理标准讨论、全国科学大会、农村改革、国务院务虚会、建立特区、中央工作会议、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小康社会概念的提出,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等,叙述了那个年代中国在各个层面的深层矛盾和伟大斗争,以及改革开放决策之初承前启后的曲折历程,让读者了解当时所发生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重大决策及实现伟大转折的整体进程。
《大国转折》的开篇引用了1978年“两报一刊”(即《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元旦社论《光明的中国》,向读者也向历史提出的一个疑问:中国向何处去?这是我在查阅改革开放历史资料基础上作出的构思,突出了在徘徊中前进的时代课题,也就是要不要改革开放的问题。而《光明的中国》恰好表达了当时每一个中国人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憧憬及对未来的思考。正是有了这样的疑问,才有了进行改革的勇气,才有了开放的格局。这样的谋篇布局,是为了把读者带到改革开放的历史原点,带着当时人们心中的疑问,真切感受改革开放最初的时代脉动。
改革开放的历史有很多值得铭记的时刻,如何从海量的历史中拎出那些值得书写的人和事?作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见证者,我在坚持宏观叙事的同时,也重视微观叙事,且努力做到在微观叙事中看到宏观叙事。宏观叙事重在逻辑,微观叙事重在细节。在创作实践中,我以文史兼顾的视角,借鉴吸收了党史、国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佐之权威的史料与丰富的细节,细致描述那段历史,在宏大叙事的框架下聚焦鲜活的生命个体,描写了大历史中的小插曲、小人物;将国家立场与民间记忆、文学叙事与学术研究有机结合,用心阐释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多年来,我坚持“文学、历史、学术跨界跨文体”的写作道路,以“是这样”的关键词为标识,先后创作出版了《世界是这样知道毛泽东的》《世界是这样知道长征的》《人民的胜利:新中国是这样成立的》,以及现在这部《大国转折:中国是这样走向开放的》,以“是这样”作强调,激浊扬清,旗帜鲜明地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历史写作,尤其是党史写作,都需要大量的阅读积累。这种积累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学”与“识”的辩证法。古人讲“格物致知”,历史写作所致之“知”应该是“良知”。
看得见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得见多远的未来。今天,我们研究、回望、重述改革开放的历史,更是为了现在、为了未来。作为亲历者、见证者,我曾多么希望自己能够为改革开放的历史书写作品,从文学、历史、学术等视角,向人们真实、客观地提供一部很多人看似知晓却又不完全知晓的改革开放史,让更多的读者朋友清楚地看到我们的国家是如何从过去走到现在的,从中汲取历史养分和力量,更清楚地知道我们该如何正确地走向期待中的未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我写作《大国转折》的初心。
《大国转折》所写的故事,是我们这一代人和长辈们一起走过的历史记忆,字里行间有我们不能忘却的初心使命。创作时,我吸收了改革开放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其中既有参与改革开放的革命前辈的回忆和著述,也有历史学家、学者、作家和记者们发表的文章和著作。在这里,我要感谢前辈们用感情和心血给我们留下的这些宝贵历史记忆。我知道,正是站在他们的肩膀上,我们才能回望不太遥远的过去,才能眺望更加遥远的未来。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