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秋尽,白露至。迎着秋日的暖阳沿着盘山公路穿行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哲觉镇,树木葱茏,群山环绕,微风吹过掀起松涛阵阵,宛如一幅水墨丹青画。
近年来,哲觉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高质量的生态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铺就出一幅幅山水秀美的生态画卷。
扩面提质“护绿”
夯实生态根基
“大家检查一下工具,我们马上出发。”9月5日一大早,哲觉镇林业站负责人赵跃便召集护林队员准备工具,召开例会后,迅速投入到日常巡护林工作中。
种子守到花开,青翠守成绿海。哲觉镇的森林面积广,植被覆盖率高,森林防火压力大。近年来,当地不断创新管护模式,力争打造一支规范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水平的护林员队伍,有效提升森林管护水平。
“我们将辖区所有林地划分为网格,招聘330名护林员,实行三级联动,精细化管理,有效遏制了森林火灾及破坏生态的案件发生。”赵跃说,在一代代森林守护者默默无闻的“守护”下,哲觉镇森林防火“安全网”不断巩固。
“护绿”成效明显,“增绿”齐头并进。哲觉镇在精心呵护原有林地的基础上科学谋划,有序推进造林工作,持续改善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近两年,我们共计完成造林3.3万亩,目前哲觉镇林地面积2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4.5%,有效促进了森林资源增长。”赵跃说。
目前,哲觉镇全镇26个村(社区)中有“毕节市级生态村”16个,“贵州省级生态村”4个。2019年4月,大桥村还成为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之一。
聚焦产业“兴绿”
释放发展活力
守得青山,抱得金山。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哲觉镇积极探索“林业+”发展模式,深入挖掘生态环境潜力优势,不断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走出了一条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可持续发展优势的路子。
在位于哲觉镇对格村的贵州驰林中草药种植有限公司林下天麻种植基地里,挖掘机旋转筛土,车辆转运菌木,务工群众在紧张有序地装土、搬运、放菌木、覆枯叶,一幅繁忙的秋播图景徐徐拉开。
得益于基地的建立,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务工变成了现实。“我在基地打工三四个月了,平时就是装桶、放菌木、放种。每天90元的工资,还供一顿午饭。”务工群众赵群香说。
“我们通过1家企业+1个村集体合作社+N个农户的‘村企’结合模式,在全镇发展林下天麻种植1600余亩,平均每天带动30多名劳动力就业。这里生态好,气候适宜,种出来的天麻产量高,品质优,根本不愁卖。”贵州驰林中草药种植有限公司技术指导员李培波说。
谈话间,李培波扒开一桶去年种下的天麻,一个个胖墩墩的天麻探出头来。
“我们用营养桶种植天麻,每亩种植3300桶,平均一桶产量有6斤以上,按照现在的价格,每亩产值超过35万元。”李培波脸上挂满了丰收的喜悦。
林下天麻产业的发展,只是哲觉镇“林业+”循环发展的缩影。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魔芋、百合、黄精、折耳根、软籽石榴等特色种植产业百花齐放、拔节生长,成为哲觉镇一张张靓丽的名片,林业经济让哲觉镇实现户均增收3.72万元。
“目前,我们有经果林7000余亩、林下种植2.3万亩,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了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的转变。”赵跃说。
推窗见景“享绿”
扮靓山村颜值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哲觉镇乘势推进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集成创新”示范建设,实施了一系列“微改造、精提升”项目,为山村颜值锦上添花。
乘车沿着宽阔的326国道走进哲觉镇公平村,红砖砌成的小花园景色优美,小菜园里瓜果缀满枝头,孩童在干净整洁的村道旁嬉戏,共同勾勒出一幅景美人和的美丽乡村新图景。
“我们的寨子很美,现在的生活很惬意。”公平村村民孔维忠每天吃完晚饭就喜欢和左邻右舍一起到村口的小花园聊天,说起家乡的变化,脸上全是自豪。
“我们在保证村庄原貌的基础上,实施了一系列‘微改造、精提升’项目,让村寨看得见青山绿水,留得住乡愁情怀。”公平村党支部书记邓向江说。
流水淙淙,松涛阵阵,哲觉镇以“绿色”为底色走出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路径越来越宽阔。
“生态不断好转带来农户收入不断增加,这正是哲觉镇‘两山’理论转化的具体实践。我们将继续发挥生态优势,做大做强绿色产业,实现‘林上有收益、林间有景观、林下有效益’,以‘绿色’引领山村‘突围’闯新路。”谈及未来,哲觉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少飞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