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文探讨了大数据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及其带来的信息安全隐患,分析了学生身份与背景信息泄露引发的诈骗犯罪、基于学生信息的大数据推送潜在威胁以及关键科研信息泄露对学生学术利益的危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访问认证工作、提升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完善法律法规等策略,以期能够为高校在大数据时代保障学生信息安全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安全;隐私保护;大数据
doi:10.3969/J.ISSN.1672-7274.2024.10.072
中图分类号:TP 3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码:1672-7274(2024)10-0-03
Student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Privacy Protection: Concerns in the Age of Big Data
Abstract: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big data technology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risks it brings. It analyzes the fraud crimes caused by the leakage of student identity an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the potential threats of big data push based on student information, and the harm of key scientific research information leakage to students' academic interests. Strategies have been proposed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including improving access authentication work, enhancing students' awareness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perfect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ensur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universities to ensure student information security in the era of big data.
Keywords: information security; privacy protection; big data
vC3MPL8UVEYYA6cc0xLuCyRAtUm82d1WH3qCg8Wx8jg=0 引言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高等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1]。高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以实现精细化管理和个性化教学。这种趋势不仅提高了教育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2]。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信息的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日益凸显。学生信息包括个人身份、学业成绩、健康状况、家庭背景等多方面内容,这些信息一旦泄露将对学生的个人安全和隐私造成严重威胁。境外势力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信息的非法获取,可能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隐患[3]GyjxoMWHmaQc9gCzlb+vFJ7gL51Vp4AuWyEM7veRcFM=。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如何在大数据时代有效保护学生信息安全和隐私,成为高校和教育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探讨大数据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分析学生信息泄露与隐私侵权的具体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护策略。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分析,为高校在大数据时代构建安全、高效的信息管理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确保学生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不受侵犯,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大数据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
1.1 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
在大学生入学之前,学校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多种信息进行统一采集和后期数据处理分析识别出每个学生的学习倾向,从而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例如,教务部门可以收集学生的选课意向,然后采用大数据方法分析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更合理地规划选修课程的开课信息,确保学生能够选择心仪的课程,并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个性化的培养。
1.2 分析学习态度与心理健康
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数据信息,并设置信息采集项目定期收集学生的心理健康评估数据,有利于学校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心理健康状况,从而及时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干预和帮助。部分高校已经建立了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慧课堂信息收集系统,通过智能手段收集学生的到课情况、课堂参与情况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以智能化的方式对学业困难的学生进行预警。此外,还可以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学生提交的心理健康评估表,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1.3 发掘具有学术特长学生
学校采集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竞赛获奖等信息并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具有学术特长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学校可以设计与其能力和潜力相匹配的成长路径并制定特殊的保研和就业优惠政策,以激发他们的潜力,促进其在专业领域的深入发展。同时,结合班主任的观察和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个人兴趣和职业愿景,教务部门可以协同专业导师为学生量身打造长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这种数据分析与人性化关怀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不仅提升了人才培养的精准度和有效性,还为国家输送了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具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推动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同步前进[4]。
1.4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教育部门和高校所在地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支持与政策优惠是决定高校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的关键因素。应用大数据技术可对各类高校在不同招生规模下的各专业教学成本进行精准分析,可以为教育部门和地方政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并帮助其制定科学合理的财政投入计划和教育激励政策。例如,教育部门通过大数据技术精确分析不同类型高校在不同招生规模下的教学成本,可以更合理地规划对高校的财政投资并制定实用性强的教育优惠政策,从而提升高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5]。
2 大数据时代学生信息泄露与隐私侵权
危害
2.1 学生身份与背景信息泄露引发的诈骗犯罪
在大数据时代,学生在社交网络上发布的个人信息和教育背景信息存在被泄露的风险[6]。这些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获取,很可能会引发各种诈骗犯罪。例如,诈骗分子利用学生在经济上面临的暂时困境,以及寻找兼职工作的心理,通过发布虚假兼职广告或其他诱饵,引诱学生上当受骗。诈骗分子还可能通过获取学生的图像和声音等生物特征信息,伪造身份向学生的家人或朋友行骗,声称遇到紧急情况需要资金援助,从而非法获取财物。这些案例显示了学生身份与背景信息泄露的严重危害,提醒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安全。
2.2 基于学生信息的大数据推送的潜在威胁
高校在管理学生信息时,如果处理不当或学生自行泄露个人信息,可能会导致一些购物、招聘App违规获取学生信息并向学生推送个性化广告。这种行为不仅侵害了学生的隐私权,还很容易使学生陷入信息茧房,被网络上的虚假信息误导。例如,高校统计得到的学生就业意向被招聘App获取,未经学生授权将其简历投递到各岗位,使学生受到电话骚扰或身份信息被盗用入职。境外势力可能通过大数据技术识别学生身份从而向其推送有害信息,企图影响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以破坏社会稳定。这样的信息推送不仅具有潜在威胁,还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2.3 关键科研信息泄露对学术利益的危害
在高校环境中科研竞争激烈,不法分子利用大数据技术非法获取课题申报细节、科研数据和学术论文等关键信息,则会对学生的学术权益构成严重威胁。例如,学生与指导教师共同努力申报的课题,如果在申报前因学生保密意识薄弱,随意在社交媒体上公开会被大数据爬虫技术捕捉并扩散,导致课题创意被抢先注册,使原本的课题申报失去新颖性甚至项目等级被下调。同样,科研数据和未发表的学术论文的泄露会导致学术诚信受损,学生的科研成果被盗取或抄袭,从而遭受经济损失和名誉打击。这些问题提醒我们在大数据时代必须加强对科研信息的保护,防止信息泄露对学生学术利益造成危害[7]。
3 保障学生信息与隐私安全的策略
3.1 完善平台的访问认证机制
在大数据时代建立和完善访问认证机制是保障学生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高校应为学生和教职工发放与个人信息绑定的平台访问账号,并确保这些账号具有严格的访问权限管理。具体措施包括在学生信息收集和储存过程中应用多因素认证技术,确保信息访问的安全性。这些多因素认证技术可以包括密码、短信验证、指纹识别等多重手段,增加信息保护的层次。相关负责人员要注意定期检查和更新认证系统,及时修复可能存在的漏洞,确保平台安全可靠。学校可以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发现并修补系统中的安全漏洞,还应不断升级认证技术,采用更为先进的加密和认证手段以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2 提升学生的安全和保护意识
强化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是保障信息安全的关键[8]。高校可以通过开展讲座、宣传活动和课程设置,提高学生对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认识。例如,可以将大数据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潜在风险纳入必修课程,使学生了解如何在网络活动中保护个人信息。高校应推行信息分类保护教育,将信息分为不同敏感等级指导学生如何合理保护最敏感的信息,比如家庭住址和财务信息。在信息安全教育方面,学校可以邀请网络安全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分享实际案例和防范技巧,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信息泄露的风险和后果。同时可以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信息安全提示,提醒学生注意保护个人信息[9]。多样化的教育和宣传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个人信息保护观念。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信息安全竞赛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信息安全问题的讨论和研究。学生可以在这些活动中通过模拟黑客攻击和防御实践了解网络安全的实际操作,提升自身的防护能力。通过这些措施,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将得到全面提升,为构建安全的校园信息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3.3 完善法律法规并确保有效执行
政府和教育部门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确保这些法律法规能够严格执行,以保护学生信息安全。针对互联网上各种软件过度收集学生信息的行为,政府应及时出台相关规定明确处理这些违规行为的法律依据。例如,政府可以制定更加具体的法规,限制软件开发者不得在没有获得用户明确同意的情况下收集、存储和使用学生的个人信息,同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这些法规能够被严格执行。对于违反法规的企业和个人给予相应的处罚,可起到震慑作用。
除此之外,高校要制定并严格执行校内信息安全管理规定,对违规获取学生信息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学校可以制定明确的学生信息保护政策,规定在处理学生个人信息时需要遵循的原则和程序,并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并遵守这些规定。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如警告、记过、甚至开除学籍或解除聘用合同,以维护校园信息安全。同时,高校还应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负责定期检查和评估学校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法律法规在校园内得到切实执行。
4 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高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面临着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的严峻挑战。学生信息的广泛采集和处理虽然为教育管理和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数据支撑,但也带来了信息泄露和隐私侵权的风险。学生身份信息的泄露不仅容易引发诈骗犯罪,还会导致学生陷入信息茧房,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此外,科研信息的泄露对学生的学术利益构成严重威胁,可能导致学术成果被盗用或抄袭。
高校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保障学生信息安全。首先,必须建立和完善信息收集和储存平台的访问认证机制,应用多因素认证技术确保信息访问的安全性,并定期检查和更新系统,修复漏洞。其次,通过讲座、课程设置和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意识,使其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并掌握保护个人信息的方法。政府和教育部门应不断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这些法律法规能够严格执行,打击违规收集和使用学生信息的行为。最后,高校应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建立专属的网络安全保障部门,制定并执行学生信息泄露的应急预案,确保在信息安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参考文献
[1] 王剑.大数据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机遇、挑战和对策研究[J].商情,2017(49):205.
[2] 程露莹.新商科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多元化网络实践教学的构建[J].才智,2023(32):165-168.
[3] 付天祺.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下我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监管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9.
[4] 李丹.产教融合视角下提升高职人才培养的精准性和适应性问题研究[C].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第七届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集,2016:1-6.
[5] 陈乐,崔海波,吴兰岸.地方高校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的现状与问题思考--以广西某地方高校为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6,37(6):132-136.
[6] 苏晓丽,方德英,周亦鹏.大数据环境下SNS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7,19(3):46-47.
[7] 王自华,张宝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大学生抗逆力培养[J].红河学院学报,2023,21(3):42-46.
[8] 陈娅锋,王远,张蕾蕾,等.大数据时代大学生个人信息安全意识及保护的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27):34-35.
[9] 夏莉萍.中国领事保护机制建设的成效评估与改进方向[J].国际论坛,2023,25(1):5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