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暑期档是观察中国电影发展与市场态势的重要窗口, 2024年暑期档以116. 43亿票房收官,辩证、理性地看待今年暑期档,调整背后不乏特点:官方宣传引导,多地推出观影惠民补贴;题材类型多元,喜剧片表现强劲;年轻观众回流观影;青年新锐导演佳作频出;重映片表现出色,引进片强势回归。2024年暑期档票房未达到预期,有较为深层次的原因:全球经济下行与国际体育赛事的冲击;传媒环境的改变;粉丝文化对电影宣发的影响等。我们既要看到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优势,又要理性看待存在的问题,相信中国电影市场必定持续繁荣发展。
【关键词】2024年暑期档 中国电影市场 类型多元 理性分析 市场可期
根据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显示, 2024年暑期档(6月1日至8月31日)中国电影总票房为116. 43亿元,营业影院数为1. 25万,日均放映场次为41. 6万,观影总人次为2. 85亿,场均人次7. 4次,新片总数共计135部,平均票价为40. 9元,持平于去年,放映总场次为3824. 7万场,创下暑期档中国电影史新高(参见表1)。2024年暑期档电影类型多元,涵盖了喜剧片、剧情片、科幻片、动画片、悬疑片、惊悚片、爱情片和历史片等,北美暑期档的头部电影几乎全部引进并上映,如《异形:夺命舰》《死侍与金刚狼》《神偷奶爸4》《头脑特工队2》等,《死侍与金刚狼》中国内地与北美同步上映,而全球电影票房冠军影片《头脑特工队2》中国内地只比美国晚一周上映。从暑期档影片的题材和风格以及美学等特点来看,满足了当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地域观众的观影需求。暑期档票房榜前五名的电影分别为《抓娃娃》《默杀》《异形:夺命舰》《云边有个小卖部》和《死侍与金刚狼》。其中两部电影总票房超过10亿,《抓娃娃》档期票房为32. 54亿,《默杀》档期票房为13. 5亿。
暑期档已成为观察中国电影发展与市场态势的重要窗口。2024年暑期档中国电影票房116. 43亿元,与2023年暑期档总票房206. 19亿元相比较,减少89. 76亿元(参见图1);虽然票房成绩少于去年,但从《抓娃娃》《默杀》《解密》《逆行人生》《白蛇:浮生》等一批优质国产影片的热映中可以看出电影市场新的发展态势。
(一)官方宣传引导 多地推出惠民观影补贴
2024年7月9日,国家电影局在北京首次主办“电影的夏天”2024暑期档电影片单发布会,助推中国电影市场升温。“电影的夏天”2024暑期档电影片单共分为五大主题单元,“电影的夏天”发布会通过央视新闻、央视频、央视网等融媒体矩阵进行全网直播宣传,而电影频道(CCTV-6)“M观影团”就暑期档与全国三十多个院线合作,举办并覆盖全国上百座城市的万余场观影活动。
为激发观众电影消费,促进中国电影市场持续繁荣,国家电影局2024年8月2日在四川成都举办“全国电影惠民消费季”启动仪式,共计投入约3亿元观影优惠补贴。陕西省也推出“爱电影爱生活”陕西电影消费券发放暨“暑期电影欢乐季”活动,面向全省消费者发放1700万元电影消费券。江苏省推出“江苏省电影消费惠享活动”,发放3000万元电影消费券。“甘肃省2024惠民观影季”和新疆电影惠民消费季,推出各种观影消费券,通过满减、领券、数字红包等方式吸引观众购买电影票消费,助推当下中国电影市场发展。
(二)影片题材类型多元 喜剧片表现强劲
2024年暑期档中国电影市场共有135部影片上映,与2023年的140部基本持平,暑期档三个月平均每月上映新片45部,影片供应数量较为充足。就影片类型来看,涵盖了喜剧片、悬疑片、爱情片、犯罪片、奇幻片、科幻片、谍战片、动画片、惊悚片等类型。在众多的类型片中喜剧片格外亮眼,沈腾、马丽组合主演电影《抓娃娃》票房32. 54亿元,打破中国电影史暑期档喜剧片票房纪录。2024年暑期档喜剧片超过5部,票房接近50亿,整体表现出色,远高于2023年暑期档喜剧片票房的27亿,同时也是2018年暑期档以后喜剧类型片在暑期档中的最高票房。《抓娃娃》堪称当下国产奇观喜剧电影代表,其成功不仅仅是因为“沈腾和马丽”组合主演喜剧自带的强大魅力,影片中两位国民级喜剧演员,在儿子成才的道路上,秉持“苦难教育”的理念,通过“富人扮穷”的方式上演了一幕“楚门的世界”,这一系列乌龙事件背后的核心议题是今天“孩子教育”问题,切中当下社会热点,通过喜剧片的形式引发大讨论,产生了强大的社会情感共鸣。
(三)面向年轻群体市场 吸引年轻观众回流观影
“暑期档”电影概念源于好莱坞, 1975年6月20日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大白鲨》在北美上映并取得了巨大市场票房,电影发行商认识到6月到8月存在的巨大商业价值。我国从每年6月初高考结束,各大院校、中小学生陆续放假,直到9月初开学,恰恰是电影暑期档。与往年暑期档相比, 2024年暑期档年轻观众观影数量明显呈增长趋势,年轻观众开始回流影院。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暑期档年轻群体占比达22. 2%,高于去年暑期档的21. 1%。年轻观众在电影题材上更热衷于新颖和潮流,尤其是对剧情片和科幻片关注度高。暑期档影片《云边有个小卖部》24岁以下观众达50. 3%,也是2024年票房破亿的十部影片中,年轻观众占比最高的影片。电影《你的名字》《名侦探柯南》以及《白蛇:浮生》青少年群体用户比显著提高,给当下中国电影市场增添了活力,推动中国类型电影票房的走高。另外, 2024年暑期档女性观众占比近6成,尤其是电影《抓娃娃》《默杀》和《云边有个小卖部》三部影片的女性观众比超过了61%,再次证明女性观众始终是中国电影市场的重要力量。
(四)青年新锐导演佳作频出 成为中国电影中坚力量
2024年暑期档上映的135部电影中,不少电影出自青年新锐导演之手,而且这些影片经过暑期档检验,更成为观众口中的新片佳作。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尹鸿就特别推崇新锐导演为中国电影市场发展带来的活力,认为青年导演生于互联网时代,通过学习使得他们掌握观察世界和驾驭技术的密钥。因此,当这批年轻人进入影视界,往往更注重艺术探索、表达创新、工业突破。柯汶利执导的电影《默杀》以13. 5亿元票房成为今年暑期档第二名;沈杰执导的《伞少女》是将伞文化与东方美学融合之作;钟鼎执导的《落凡尘》是对中国神话“牛郎织女”故事的叙写,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影片中的应用,为国产动画电影注入新血液;陈健喜和李佳锴执导的动画电影《白蛇:浮生》成为七夕节票房第一名,将妇孺皆知的“白蛇传”故事与新时代碰撞出新的生命力;青年导演李阳的《从21世纪安全撤离》以天马行空的喜剧风格,达成年轻观众的怀旧心愿,展现出中国电影的全新风格;马浴柯执导的犯罪动作电影《重生》、王大庆的《逆鳞》都成为暑期档口碑度较高的电影。2024暑期档新锐导演作品都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和印记,他们有着多元视角和视听语言风格,在中国电影市场这方沃土茁壮成长,并成为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正如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指出:“中国电影的未来,一定属于探索者,创新者和孤勇者”。[3]
(五)重映片表现出色 引进片强势回归
电影重映的目的是补充市场供给,增加票房收入。原创日本动画电影《你的名字》时隔8年后在中国内地暑期档重新上映,票房已突破1. 36亿,其票房成绩已超过今年暑期档部分新影片;日本动画电影《灌篮高手》2023年4月20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2024年8月3日暑期档重新上映;另外, 2019年上映的动画电影《白蛇:缘起》配合暑期档新片《白蛇:浮生》重新上映,从而形成影片联动,助推《白蛇:浮生》以3. 91亿元的票房成功闯入暑期档电影票房前十名; 2023年暑期档电影《孤注一掷》在2024年8月24日重新上映。作为重映片,一方面因其知名度高,市场的宣发成本较低,能有效补充市场;另一方面,重映片作为经典电影,可以掀起一波“回忆杀”,“铁粉”带新观众,助推票房收入。今年暑期档在缺乏“口碑效应”商业大片情况下,重映片多于往年,起到了补充市场的重要作用。当然,重映片也面临诸多挑战,如何精准把握档期和有效满足观众的需求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2024年暑期档引进片有十几部,如《猩球崛起·新世界》《绝地战警·生死与共》《寂静之地:入侵日》《美国内战》《死侍与金刚狼》《龙卷风》《头脑特工队2》《异形:夺命舰》《神偷奶爸4》等,其中《异形:夺命舰》票房为6. 42亿,《死侍与金刚狼》票房为4. 27亿,《头脑特工队2》票房3. 43亿,进入暑期档电影票房前十名。已经有 45年历史的科幻经典“异形”,在全球拥有众多粉丝,《异形:夺命舰》是对经典电影《异形》的致敬,成为暑期档引进片最大黑马。今年是漫画《名侦探柯南》连载30周年,暑期档电影《名侦探柯南:百万美元的五棱星》不仅在日本打破票房纪录,在中国内地上映10天,票房突破2亿。被誉为东南亚家庭图鉴的泰国电影《姥姥的外孙》,中国内地上映后豆瓣评分高达9分,上映3天票房突破3000万。引进片以其续作和经典主打,在暑期档占有一席之地。
2024年暑期档上映135部影片,题材类型丰富多样。在放映场次高于去年的情况下,观众总规模却下降了,正如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所指出的那样:“暑期档除了关注票房指标之外,我们要看到票房走势背后的社会原因、观影心理原因,以及中国电影市场、中国电影产业正在发生的新的结构性变化”。[4]2024年暑期档不及预期有较为深层次的原因,需要客观且理性的分析。
第一,从宏观层面来看,全球经济处于下行阶段,导致消费降级,整个经济的大环境抑制了观影需求,势必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 2024年暑期档恰逢国际体育赛事的冲击。巴黎奥运会和欧洲杯这两项国际重大体育赛事在暑假举行,这些重大体育赛事拥有数量庞大的粉丝群体,这些群体除了与电影观众重合外,还会影响周围朋友的选择意愿,对暑期档中国电影市场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分流影响。
第二,传媒环境的改变,对影视行业产生强烈的冲击。流媒体、短视频平台和网络游戏等都对全球电影市场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国际上以奈飞为代表的流媒体平台,国内以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等为代表的视频网站以及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崛起,因其简短、灵活、方便等特点,成为当下用户的娱乐方式首选和“情绪价值”调节器,分流了观众。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24年8月29日发布的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10. 9967亿人),短视频用户占网民整体的95. 5%。而电影作为“长视频”娱乐形式,与短视频相比,存在的不足和短板,影响了观众的选择,进而影响了当下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
第三,从电影本体创作及市场发展来看,今年暑期档电影缺乏头部爆款影片,未能引发高口碑带来的观影潮。2023年暑期档有一批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如关注女性题材电影《消失的她》、揭露电信诈骗题材电影《孤注一掷》、关注山区青少年成长题材电影《八角笼中》;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彰显东方古典美学的电影《长安三万里》和《封神第一部》等引发社会不同年龄段观众关注和热议,加之成功的市场营销策略,最终形成破圈效应。反观今年暑期档,陈思诚的《解密》、沈腾的《抓娃娃》、徐峥的《逆行人生》、乌尔善的《异人之下》、追光动画的《白蛇:浮生》等国产影片,与去年类型配置较为相似,但只有《抓娃娃》热度较高、“一枝独秀”。国家电影局常务副局长毛羽在“第七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的致辞中指出:我们需要好看的电影、需要创作创新、需要产业变革。因此,电影创作者应主动走出“舒适圈”,积极探索影片类型的创新性表达,创作符合当下观众审美需求的影片,更要积极适应当下中国电影市场的变化。
纵观2024年暑期档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收入下降是不争的事实,理性看待中国电影票房的表现,应从多维度、多视角进行审视并加以分析,不能单纯以票房多寡论英雄。一个成熟且理性的中国电影市场,更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们既要看到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长处和优势,又要理性看待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去弥补短板。如此,中国电影市场必将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持续繁荣发展。
注释
[1]资料来源:灯塔专业版APP
[2]资料来源:灯塔专业版APP
[3]李佳蕾.暑期档近120亿背后的挑战与创新[N].中国电影报, 2024-09-01.
[4]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