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善为宝

2024-11-05 00:00:00尹青青
小学生学习指导·中年级 2024年10期

一早,老师就跟大家分享了甜甜的红薯干,还让大家猜猜它们是怎么得来的。结果大家都没猜对。原来,这是老师买眼镜后老板送的。那家店的眼镜很便宜,而且老板总会在顾客临走时送些小礼物,让人感到温暖、欢喜。

平价眼镜根本没多少利润,老板为什么还要开这样一家店呢?老板说,十多年前他去配眼镜时,发现眼镜还挺贵的,于是暗下决心要让大家都能配上平价的眼镜,所以开了店。现在顾客越来越多,已经不亏本了。

“哇,这个老板这么善良,一定好人有好报。《千字文》就讲‘祸因恶积,福缘善庆’。”子萱道。

是的,我们的祖先一直都教诲我们要懂得“善”的重要性。比如,《楚书》中有“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这样的句子,讲的是一个“不宝金玉而宝善人”的故事。楚国派了一个叫王孙圉(yǔ)的人到晋国。晋大夫赵简子佩戴玉来见他,并故意弄得叮当作响。他问王孙圉:“你们楚国的白珩(一种很有价值的玉)还在吗?”接着,他又问那玉的价值。没想到王孙圉却说:楚国并没有把用来装饰的金玉珠石当作珍宝,而是把有德的善人当作珍宝。比如楚国有一位叫“观射父”的大臣,能用非常得体的外交辞令来与各诸侯国打交道,不为国家留下任何话柄;还有一位“左史倚相”,多读古书,能根据典籍说明事物,并把从历史成败中总结的经验教训告诉国君……楚国把这样为国奉献的善人视为至宝。王孙圉的回答多么智慧而深刻啊!

那怎样才能做到“善”呢?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告诉我们讲话要善。”书丞讲出了自己刚刚学过的内容。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的行为要善。一声问候,一个笑容,一次倾听,一回绿色出行都是善。我们不仅能在小事上“从善如流”,还能拥有很多行大善的机会。“大善”又是什么呢?“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勇于改过,原来就是我们人人都可以做的大善之行!

“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这讲的是心地要善,做好事不掺杂个人私心(求名誉等)。真正的善,不在乎别人是否知道,一心只为他人考虑。古有陈寔(shí)感染教化“梁上君子”,而近代家喻户晓的雷锋更是做好事不留名。一次,雷锋在车站换车时,看到一群人围着一位中年妇女。一打听,他才知道这位妇女要去外地看望丈夫,却丢了车票和钱。雷锋立即自掏腰包买了一张火车票塞给这位妇女。这位妇女含泪问他的名字和住址,他只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虽然雷锋22岁就殉职了,但他从未真正离开,他的事迹被无数人传扬,他的精神被后人继承,许多做好事的人都会说:“我的名字叫‘雷锋’。”

善的精神如璀璨珠宝永远照耀世间,如热烈火把点亮盏盏心灯。以善为宝,代代传承,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