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资源服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探索与实践

2024-11-05 00:00齐江涛周俊博李慧吴海华郭慧
农业工程 2024年10期

关键词:数字资源;农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0 引言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职业素养人才的需求与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国家相继出台《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等政策,这些皆为新形势下各高校探索新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1-3]。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对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作用。吉林大学作为地处东北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面,必须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服务地方重点企业工程技术需求为导向,助力实现我国人才强国战略。为了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部署,2017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随后吉林大学农业工程一级学科进入经教育部批准、吉林大学自主建设的国家一流学科“机械与仿生工程学科群”[4]。本研究在“双一流”建设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以吉林大学农业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例,对数字资源服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和实践研究。

1 高校数字资源建设现状

数字资源是指数字化的信息资源,是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以数字形式发布、存取和利用的信息资源总和,其呈现形式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等,相较于传统实物资源,具有资源丰富、存储空间小、不受时空限制、更新快和使用便捷等优势[5]。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国外高校多以网络课程、期刊文献和素材库等类型为主,其中麻省理工学院是在线课程资源最为丰富和开放共享程度最高的高校,此外,麻省理工学院还创新性地建设了微硕士(Micromaster)系列在线课程及微硕士认证。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智慧麻雀平台(SmartSparrow)利用自适应学习资源支持个性化学习,通过推送高质量的课程资源,提高学习效果。美国凤凰城大学研发的个性化学习套件,使得学习者能即时访问课程资源,支持订单式培养和多方式获取学位。南洋理工大学建设了小型私有化在线课程(YImmxfNjHOSQATX+0JongvMRCECH2FaJyeNczSyN1fc=SPOC),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活动更加多样[6]。

目前,我国高校在对数字资源的利用和探索中,主要以对传统媒介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和发展为主,如清华大学通过电子教参服务平台和教育部外国教材中心共享版电子教参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了本校优秀教材和8000多种外国优质教材的数字化服务[7]。北京大学与NSTL、国家图书馆等图书馆文献信息机构,对我国数字资源长期保存进行了落地实施[8]。东北师范大学通过引入AR/VR、mMMB、uRLLC等技术,对图书馆数字资源进行升级建设,构建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的学习场景,为学生学习和实践提供更好服务[5]。除此之外,对新兴数字资源的建设也在同步进行,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搭建了大功率拖拉机HMCVT虚拟仿真数字资源教学平台,可通过按照相应软件进行HMCVT线上教学,使用鼠标点击即可完成HMCVT拆解与组装工作,还设有相应习题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练习[9]。同时,全国各大高校也在积极参与筹建研究生慕课平台。

数字资源作为信息技术发展产物,其产生、发展和应用为人们收集、存储和利用信息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成为了全球各大高校教育资源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0]。相比于学术学位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往往需要消耗更多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利用数字资源服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对于拓宽研究生教育资源模式具有积极作用[11-12]。

2 数字资源作用

2.1 打破资源壁垒,促进资源互通

充分利用数字资源信息量大、更新快、品种覆盖面广及使用便捷等优势,可打破高校、学科、专业之间的资源壁垒,整合高校间的特色、优势学科和专业资源,在理论知识教学及专业实践中,促进高质量、高水准教育资源流动,高效利用数字资源进而实现研究生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和多元化[13-15]。

2.2 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课程设置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生以科研、实践和需求导向为主,考虑到研究生培养类别与教学主体差异,可通过多元化的数字资源,化被动学习式授课过程为主动学习式,化旁听式授课体验为参与式,更易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在培养前使学生能够完成资源整合,弥补其在前学历中的专业差异。在培养过程中使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反复学习,拓宽学习思路、巩固知识要点、辅助完成培养目标[13-15]。

2.3 支撑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探索应用

专业学位研究生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为目标进行科研选题,并要立足于创新,通过对海量、前沿数字资源梳理,可更好地了解选题领域热点研究方向、发展脉络和研究方法等。更易从工程问题的真实性、复杂性梯度、自身状态等方面出发,紧密围绕企业需求、社会需求和国家需求,完成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探索目标[13-15]。

3 培养方案

吉林大学农业工程学科除了综合工程、生物、机械等众多学科特色外,通过引入仿生学概念,还融入了材料、化学等学科特色,使得农业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具有典型交叉学科特色。因此,在农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更加注重导师主导、科研导向、实践导向、需求导向和分类指导的教育原则,以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吉林大学农业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均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实行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其中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还实行校企结合的双导师制。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专业实践5方面内容。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专业实践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必要环节,应结合自身岗位开展。其中在专业实践方面,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侧重于校外现场实践,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侧重于工程性科研项目、工程设计或产业化项目实践,专业实践环节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要求较高,而数字资源则成为了辅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该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吉林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和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培养方案所绘制的吉林大学农业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如图1所示。

4 实施成效

吉林大学现有数字资源可大致分为校级和院系级2个层面,其中校级层面的数字资源主要是针对全校专业、全年级师生展开服务,院系级层面的数字资源主要是针对特定专业方向师生展开服务。

目前,校级数字资源主要包括直播公开课、慕课类公选课、吉林大学图书馆和吉林大学正版软件服务与管理平台4大类,其中直播公开课“学在吉大”,学生可根据平台发布的课程信息,报名参与直播课程,满足个性化课程定制服务需求。截至目前,平台已开设课程8373门次。慕课类公选课主要在吉林大学课程中心、吉大在线学堂和智慧树3个慕课平台上运行,具体包含有通识教育类、公共基础类、专业教育类等多个版块。2023年3月,吉林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教师依托吉林大学课程中心平台提供的数字资源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完成液力机械传动理论课程授课32节;吉林大学图书馆可提供包括Scopus、WebofScience、ACS、ElsevierScienceDirect等在内的109个外文数据库资源,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和超星数字图书馆在内的81个中文数据库资源。为了使图书馆数字资源更好地服务专业学位研究生,通过信息素养培训讲座以云知课堂、云知微课、线上文献检索课及线上学科服务等方式讲授图书馆数字资源,以提升师生利用效率。据不完全统计,2020—2023年,云知课堂共计开展了13场次,培训8405人次;云知微课将数字资源使用指南等制作成短视频微课,向全校读者推广;《文献检索与利用》线上课程累计培训60学时、参与102人次;举办中外文数据库线上活动16场次,参与3123人次。吉林大学正版软件服务与管理平台根据校内各专业共性需求,可提供Adobe系列、Matlab系列、DSS系列等13大类78款正版软件服务。

在院系级层面,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也积极开展了多元数字资源服务农业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相关工作,包括数字化课程设置、线上专家讲座和在线数字资源平台建设3方面。数字化课程设置方面,开设的研究生翻转课堂,以学院代表性研究成果为例,通过数字化案例讲解,可使学生更加具象地理解如何将理论知识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相结合。开设的仿生机械设计全流程虚拟仿真课,将仿生机械设计过程中所涉及试验过程动画化,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课程传授内容,同时也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一些高精尖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线上专家讲座方面,学院定期举办耕读讲堂、名师到课堂、名师大讲堂和鼎新讲座等系列名家讲座,通过邀请国内外农业工程领域专家开展线上线下混合讲座,使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领域前沿并与行业专家进行“面对面”学术交流,近1年已举办各类学术讲座20余次。在线数字资源平台建设方面,针对农业工程仿生技术方向,建有国际仿生科技平台,平台包含新闻活动、科普百科、仿生教学、设备试验、仿生资源和互动社区几大板块,可满足不同需求学生对该领域知识的便捷获取。

5 思考与建议

在高度分化基础上的现代科学和工程技术正在呈现高度综合的趋势下,不同学科的交叉渗透在各学科领域逐渐加深,人类社会已步入多学科交叉融合时代。这既是发展数字资源服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良好契机,也为如何利用好数字资源服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5.1 资源共享,提高数字资源丰裕度

“双一流”建设和新工科建设要求高校强化学科建设,注重高水平科研工作的开展和高精尖人才的培养。因此,为切实落实“双一流”建设和新工科建设战略目标,在高度重视高校数字资源建设工作的同时,需要对数字资源的丰裕度和质量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高校在数字资源建设过程中,能够以“双一流”建设和新工科建设目标为导向,灵活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强化数字资源的采集、识别、筛选、深度处理及共享能力,以获得更优质、更全面的数字资源[5]。

5.2 优化技术,提升数字资源服务质效

数字资源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应针对其资源丰富、更新快等特点,充分协同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数字资源的整理、分类和管理服务水平,完善用户使用环境,实现数字资源内部及其与其他高校、数字资源平台和数据库之间的互联互通,满足对用户多元化需求的精准定位,提升数字资源服务质量和效率[5]。

5.3 以国情为基础,完善数字资源建设

数字资源建设不能盲目跟风,要以我国实际国情为基础。以农业工程类数字资源建设为例,由于农业工程学科的内涵、研究对象、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不断延伸和变化,进入21世纪以来,农业工程学科发展也进入了繁荣期和交叉融合期,学科的交叉融合特点越来越突出,系统化、多元化、信息化、智能化、无人化、绿色化和生态化是农业工程学科未来发展趋势[16]。因此,应充分根据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需求、农业强国建设需求和乡村振兴战略内容、发展目标,结合“双一流”建设、新农科新工科建设要求,立足中国国情参考世界农业工程学科发展演进规律,对我国高校农业工程类数字资源建设进行系统布局和整体规划[15]。

5.4 新技术赋能,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

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和物联网等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数字资源服务高校研究生教育创造了新契机。通过数字资源与信息化建设,打破教育“围墙”,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通过建立基于互联网的自主学习、互动探究、主题拓展等新型教学模式,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为高校教育提质增效助力;基于虚拟现实技术,推动教学环境智能化和教学过程可视化,使学生和教师能够突破课堂时空限制。通过新技术赋能,最终实现数字资源引领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17]。

6 结束语

(1)数字资源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重要性逐年增加,对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意义重大。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高校数字资源建设现状分析,根据国内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在“双一流”建设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以吉林大学农业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例,对数字资源服务该专业的具体模式和实施成效进行了探讨和实践研究。

(2)根据现代科学和工程技术发展的高度综合趋势和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特点,对数字资源服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提出了应从提高数字资源丰裕度、提升数字资源服务质效、以国情为基础完善数字资源建设和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4方面思考。

(3)在“双一流”建设和新工科背景下,应充分利用数字资源服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深入了解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实际需求,抓住数字资源新技术变革契机,积极开展多元数字资源建设,助力实现面向工程实际的高端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