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愈加重要,这不仅是提升学习效果的重要基础,更是培养终身学习者和创新性人才的必然要求。根据自我决定理论,当学习者的自主感、胜任感和归属感三种基本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其自主动机和自主学习行为会被激发。在此基础上,文章探索了数字教育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行为形成的路径和策略,并从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及学校支持等方面提出了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数字教育;大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决定理论;数字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4)11-0052-04
一、数字时代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愈加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数字教育”。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正在快速推进,这必将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遍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高等教育逐渐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的联动和整合越来越紧密。
教育数字化转型这一过程对高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伴随着“互联网+教育”的趋势,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丰富和便利的优势,但线上学习也会给师生带来一定的疏远感和割裂感,没有线下教学空间的集体沉浸式学习氛围和场域,学生学习状态存在个体差异。高校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趋势对大学生心理、学习状态、学习方式都带来了比较明显的冲击,一些学生出现了学习兴趣减弱、学习参与度低、学习专注度下降等问题。数字化情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对其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入影响,也将直接关乎数字教育能否产生理想的效果。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提升学习效果的重要基础,更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人才的内在要求和必然方向。当大学生具备了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才能够成为新时代所要求的终身学习者,才能够发挥自身的内在力量去创新和创造,才能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中为祖国发展添砖加瓦。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环境下,如何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无疑具有更加重大的现实意义,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二、自我决定理论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大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概念最早由Henri Holec在20世纪80年代正式提出9cc5ce24e11745452f79d13e852c1d0a78c7c875d7d57650e3fa611e618de6d4,将其界定为自我对学习进行管理的能力[1]。庞维国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本质上是对学习的各方面或者学习的整个过程主动作出调节和控制,它具有能动性、有效性和相对独立性等特征”[2]。学者对于自主学习的定义虽然不尽相同,但其本质都是在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核心在于学习者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和调节自己的学习,具有明显的自发自主导向。
针对自主学习这一主题,国内外学者主要就其构成维度、影响因素等开展了广泛的分析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根据学者的现有研究,93bd52183ebcc40ebf23bac7782dc03812e093bed53cbcdec63cb93e265ce125影响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主要可以归为两大类,即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学生期望等内部因素和教师支持、学习环境、学习工具等外部因素[3-4]。近年来,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情境下自主学习的研究成为新的重要趋势[5-6]。数字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面临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挑战,需要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思考和更有效的提升对策。
(二)自我决定理论及三种基本心理需要
自我决定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Deci和Ryan等人在20世纪80年代创立,该理论认为人类本质上是积极主动的有机体,先天即具有内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倾向和潜能。自我决定是个体在充分认识自身心理需要与外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对行为所作出的自主性选择[7]。自我决定理论研究者提取出三种基本的心理需要,即自主需要、胜任需要和归属需要,认为这三种心理需要的满足是个体健康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自主需要是个体根据内心意志和愿望来自由选择从事某些活动,这种自我决定的需要引导人们从事具有内在兴趣和有助于自身发展的行为,从而形成内在动机。胜任需要是个体需要体验到自己有能力去从事某项活动。归属需要是个体需要获得社会环境中他人的关心、理解和认同,从而体验到与群体的联结。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如果以上三种基本心理需要得到满足,人类更容易获得健康成长和自我实现[8]。
经过多年的发展,自我决定理论已经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验证,如学者的研究发现,相比基于外部控制进行的学习活动,内在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更强、更持久,学者也探讨了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和提升学习效果的策略。本研究立足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环境,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探索大学生自主学习行为形成的路径,讨论如何通过满足其自主性、归属感和胜任感三种心理需要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三、数字时代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路径和策略
本研究依照“心理需要满足—自主动机激发—自
主学习行为—积极效应”这一逻辑关系,以自主感、归属感和胜任感这三种心理需要的满足作为策略发力点,探寻数字时代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路径和策略,如图1所示。
(一)自主动机和自主学习行为及其积极效应
一些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和论文指导等活动中发现,有些学生学习自觉主动,能拓展和超越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学习效果很好;而有些学生则比较被动,常常对各项学习和科研活动缺乏热情,需要教师不断催促才能勉强完成任务。两种不同学习状态的学生,其背后正是其自主动机水平存在巨大差异。自主动机是指个体由于兴趣、爱好和意志的驱使而对某一行为产生的一种心理倾向[9],是一种具有自主性和自我决定的状态。而基于自主动机的激发而产生的学习行为即是自主学习行为,自主动机和自主学习行为具有非常明显的积极效应。
一方面,基于自主动机而学习的大学生,其学习兴趣更高、学习的主动性更强[10],同时自主选择的掌控感、自由感也减少了“不得不做”而产生的心理紧张和内耗,学习过程更加投入,更有沉浸感,个体与课堂环境、课堂氛围、学习内容高度融合,思维更加活跃,常常伴随着学习活动的交流体验,从而学习效率更高、学习效果更好,其未来学习意愿也往往更强。另一方面,由自主动机而激发的自主学习行为,其学习活动本身会让学习者拥有更好的心理状态。当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满足感和愉悦感,学习的收获和成果又带来价值感的时候,会推动学习者带着源源不断的自然动力去投入学习,也就是自主学习。大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情绪情感体验,也能为其思维提升和未来持续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于三种心理需要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思考
1.通过满足学生自主性需要激发其自主学习动机
在学习过程中,当大学生被给予一些自主选择的机会,自主、支持性的氛围更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他们由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增强自我效能感和掌控感,促进其自主学习动机的形成。
(1)线上线下融合营造支持性的课堂氛围。一方面是师生间的支持。教师要创设机会和情境了解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注,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和信任,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的角色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引导者转换,在课堂组织、知识讲授、作业布置等师生互动过程中,尽力营造轻松欢快的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使学生保持积极愉悦的学习状态。另一方面是学生间的相互支持。在学习群体中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合作和良性竞争的意识,形成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班级氛围。学生可以互相分享线上课程资源、线上互相关注和鼓励,发挥线上线下融合的互动优势,在支持性的环境中共同进步和成长。
(2)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在学习时间、学习方式等方面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和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和实践适合自己的最有效的学习模式。首先,可以在学习目标设定上让学生感受到自主性。教师可在学期初了解学生期望的学习目标和成绩目标,教师不做评判,学生设定了什么样的目标不是最重要的,本质在于让学生感受到一定的自主性和掌控感,从而增加其为实现目标而行动的动力,更有效地推动其自主性行为。其次,学生自主选择报告主题。在小组报告环节,教师围绕课程内容设定丰富的备选主题,让学生有更大的自由空间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主题,也可以向学生征集选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最后,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线上学习时间和提交作业时间。教师可在截止日期前设定几个时间范围,让学生自己安排线上学习时间和作业上交时间,给学生在一定范围内的时间自主性。
(3)线上自我复盘和总结。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学习通等线上平台定期对学习活动进行复盘和总结,回顾某段时间内的课堂出勤、学习投入度、学习动机、团队合作、主要收获等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思考。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否客观不是最重要的评价标准,教师可以适当参照,同时鼓励学生真诚客观地总结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目标实现情况。更为核心的是定期的自我观察和复盘,对于学生来说,这也是启动元认知的过程,而大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提升,可以更好地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和调节,有助于他们保持自我负责和内在驱动的学习状态。
2.群体中归属需要的满足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
归属需要是一种希望在组织和团体中感受到成员关注、关心和支持的心理需要。每个人都希望在所属群体中感受到归属感,大学生希望得到同学的认可和帮助,使其在给予别人支持和帮助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而当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越来越踏实的归属感时,其对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也会被强化,并持续地为其自主性动机的发展提供力量。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发现,有些班级整体学习热情高、学习氛围好、学习效果佳,正是其学习凝聚力高的直接结果。
(1)善于利用线上工具加强交流与联结。数字时代,教师和学生可以发挥线上工具的便利性优势加强交流与联结,展开思想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共享学习乐趣和成果。一方面,教师可通过线上班级群解答学生的问题和困惑,通过多种方式与学生在课堂外加强交流,增强学生与课程的日常联结度。另一方面,教师可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和鼓励,如线上讨论区的点赞和互评、学习资料的分享、学习问题的讨论和相互协助等,促进同学间的联结。这样可以增进人际互动的满足感和愉悦感,提高学习团体的凝聚力,同时大家一起学的氛围也可以减少数字环境下网络信息对学习的干扰,为学习带来持续的正向效应。
(2)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满足学生归属感需要。为了使大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有更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关心学生,尤其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理解和尊重学生的感受,给他们情感支持,促进其内在动机的激发。教师也需要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创造更加积极友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归属需要得到满足,从而提升其学习的自主性动机。
(3)线上线下合作式学习加强凝聚与联结。在教学中积极推进项目式学习,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基于各专业各学科的特定任务来驱动学习,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自主性探究问题,教师发挥着引领者的作用,带领和引导学生一起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合作式小组学习,同学之间可以互相鼓励和督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促进组内交流协作和组间竞争促进。除此之外,还满足了学生归属感的需要,从群体到个体推动了学生自主学习。
3.通过胜任需要的满足激发大学生自主学习动力
当学习者觉得自己有能力做到,对学习会产生一定的胜任感和掌控感,这会促使学习者展开行动去投入学习,而有效的行动又会使学习者感受到学习的收获和乐趣,不断增加自我效能感,从而有助于大学生自主学习动机的持续性发展。
(1)因材施教设计难度适宜的学习任务。一方面是对于必选的学习内容,教师设计略高于班级平均水平的带有一定激励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既不会因为畏难而直接被吓退,也不会因为太简单而无法调动积极性。另一方面根据班级内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设置一些自选的学习主题,尤其对于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其自我效能感往往比较低,也要给其自我决定的机会,使学生在接受学习任务过程中能有一定的掌控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当学习内容更适合学习者的胜任需求,学生感知到学习内容与自身能力的匹配,就会减少排斥感,我能行、我能做到的心理预期,使得大学生更能以积极的心理状态去投入学习,学习体验更好,学习效果更佳。
(2)定期和不定期地给予学生正向反馈。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正向反馈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持续性具有重要作用,反馈不局限于学习成果,更要强化学习过程的正向反馈。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鼓励和正向反馈。来自教师和同学的外部正向反馈,对学生形成自我内部正向反馈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逐渐内化外部的肯定和认可,感受到学习活动带来的愉悦感与价值感统一的体验,而这恰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持续克服困难、不断向前探索和实现更大目标的重要动力来源。
(3)发挥线上工具的便利性优势为学生答疑解惑。当大学生遇到学习瓶颈,如果能及时得到回应和支持,可以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和胜任感。大学生在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对学习的感受如何,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的评价和反馈,将直接影响其后续的学习热情,自我效能感的增强使学生更容易克服后续学习中出现的困难和挫折。当学习任务过难或缺乏有效的指导和正向反馈时,学生尤其是基础薄弱的学生容易感到入无助,从而削弱甚至丧失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
四、数字时代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策略的实施保障
(一)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
教育部于2022年11月发布了《教师数字素养》标
准,给出了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可以为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重要保障。第一,教师要有数字化意识。教师需要理解数字技术对于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使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跟上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和趋势,加强对数字时代下相关技术的理解和数字思维的提升,以YZCf2xRK0iLFWHc0RcAeHQ==不断加强数字技术与教学活动的有机融合。第二,教师需培养数字化思维。教师需要用数字化思维指导自己的教学,有效整合线上和线下的优质学习资源,运用数字化教学平台有序组织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学习参与度,在应用和实践中不断提升数字化能力和素养,同时善于运用数字工具对教育模式进行创新,利用数字技术资源推动学校与家庭的协同育人。第三,教师的数字化责任也不容忽视。一方面,要提示和引导学生提高信息分辨能力,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干扰和影响,借助互联网传播正能量;另一方面,师生都要做好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注意维护数据安全。
(二)学校对教师的支持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除了课程学习环节,学校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也需要将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作为重要目标,并给予教师支持。数字教育环境下,教师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有一种可能的误解是教师可以很轻松地应对教学工作,但其实很多时候教师的工作量并未减少。相反,数字时代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教师的专业格局、数字素养、教学能力和工作时间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的理解和支持有利于保证教师稳定的线上支持和投入,促进教师积极持续地推动教学模式创新,从而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三)为学生提供相对开放的自主学习环境
第一,灵活设计教室布局。可以在某些空间打破教师讲台与学生桌椅对立的传统布局,营造平等开放的教室环境,为自主学习提供更适宜的空间。第二,提供互动空间。校园里设立专门的场所,为大学生小组学习和团队合作提供互动的空间,营造积极健康、自由开放的氛围,为大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第三,学校加强数字化建设。学校可以通过提高校园网络的覆盖率和效率,开设信息化课程提升学生数字化水平,提供智能化的配套设施和信息化管理手段,通过专题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等措施,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广阔的资源基础。
五、结论与展望
根据自我决定理论,当大学生的自主需要、归属需要和胜任需要得到满足时,也就是当大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自主性和支持性的氛围,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取来自重要参照群体的接纳和联结,能在完成学习目标过程中体验到愉悦感和成就感时,其将会逐渐发展出更高水平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促进自主学习动机的激发和自主学习行为的良性循环。同时,教师自身数字素养的提升,学校对教师的信任和支持,为学生提供相对开放的自主学习环境也非常重要,它可以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实施提供重要保障。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是一项相对长期持续的工作,需要在学校、家庭及社会所组成的多维生态体系中去获得持续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HOLEC 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44-45.
[2] 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
[3] 程建锋.大学生英语在线自主学习能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3(9).
[4] 张俊超,刘茹.不同类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异及其影响机制——基于H大学本科生学习与发展调查[J].大学教育科学,2020(5).
[5] 方静,刘三女牙,何秀玲,等.混合教学自主学习阶段的认知投入干预策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23(4).
[6] 张伟.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设计[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8).
[7] RYAN R M,DECI E L.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theFacilitation of Intrinsic Motivation,Social Development,andWell-being[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1).
[8] 马椿荣.自我决定理论研究综述[J].现代商业,2014(27).
[9] BLACK A E,DECI E L.The Effects of Instructors' AutonomySupport and Students'Autonomous Motivation on Learning
Organic Chemistry:A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Perspective[J].Science Education,2000(6).
[10] 周琰.网络学习投入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基于自 我决定理论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