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教育创新思想引领高校外语教育微创新

2024-11-05 00:00:00欧飞兵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24年11期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与创新的重要论述体现出超卓而深邃的教育创新思想,展现出巨大的理论指导力与实践引领力,为高等教育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更为高校外语教育微创新提供了有益启示。作为高等教育创新的缩影,高校外语教育微创新旨在以教育教学改革的“小支点”撬动学生发展的“大杠杆”。高校外语教育微创新应遵循专业性原则、对象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方向性原则,同时采取一系列相应策略,以使微小创新获得较大成果。

关键词:习近平思想;教育与创新;高校外语教育;微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4)11-0009-04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有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两份重要文件。这两份文件的出台标志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

“双创”大幕在我国正式拉开,也预示着创新创业教育即将成为高等教育的必要内容。大众“创业”,从就业的角度看,是在传统就业渠道之外另辟蹊径,是一种突破就业常规的方式创新,而万众“创新”则属于创造新事物、发明新技术、发现新规律、产生新思想的范畴。可见,我们通常所谓的双创时代,本质上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据世界权威创新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各国创新状况的报告,中国在2022年和2023年全球创新排名中分别位列第十一和第十二。这表明我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但是离党的十九大所确立的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尚有差距。未来任重道远,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依然需要各行业、各领域的赓续创新。在时代呼唤创新、社会弘扬创造的背景下,高校外语教育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育高素质国际化外语人才的重任,自当勇立创新创造的潮头,以回应时代召唤,应对世界之变。

一、习近平关于教育创新论述的核心要义与

实践意指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与创新的一系列论述,体现了他胸怀国家、俯瞰世界、把握当下、擘画未来的宏大气魄和远见卓识,不仅蕴含着深厚的思想情感,而且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蕴。

环顾全球,科技、经济、军事、教育等领域的国际竞争日益加剧,而各种国际竞争最终都归结为综合国力的竞争。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指出,“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是创新的竞争”,他强调“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1-2]。诚然,创新关乎国家繁盛、民族复兴乃至人类命运,因为创新是推动国家、民族和人类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对创新高度重视,他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3-4]。当下,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正改变甚或颠覆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及学习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深谋远虑,提出要“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5]。

创新同人才、教育密切相关,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作过富有政治性、科学性与前瞻性的论述,为建设教育强国和推动教育创新提供了原则遵循及方向指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是第一资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1]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人才和创新之间的互促作用:“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3]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6],并强调青年才干将大有可为。对于如何培养人才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其中之一是“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7],即教育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思维。习近平总书记以系统整体观看待科技、教育、人才和创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他将前三者同列为国家建设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并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8]。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以更大力度办教育、兴科技、育人才”,同时“要营造温暖和谐的社会氛围,拓展包容活跃的创新空间”[9]。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与创新的重要论述是其超卓深邃的教育创新思想的生动体现,在教育强国建设和教育创新实践中展现出巨大的指导力与引领力,为我国高等教育创新指明了方向,更为高校外语教育微创新提供了启示。

二、高校外语教育微创新的内涵与界定

“微创新”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创新。这一概念源自西方商界,其首倡者认为,小公司起初可能做不出颠覆性创新,但是可以从微创新起步。该理念一经诞生,便受到全球企业界的高度关注,被广泛运用并获得成功。微创新的本意是指“企业发掘、满足用户某一特定需求的设计、技术或营销方面的微小创新”[10],概括起来,具有如下特征:微创新是企业创新中的一种微观行为,是对原有技术或策略的一种微小的改进和调整,是基于企业—用户需求拉动的创新,是注重用户参与的创新。由此可见,微创新属于单点的小幅度渐进式创新,虽没有破坏性、颠覆性、革命性,但不乏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新时代中国人的光荣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强教必先强师”[6,11]。因此,高等教育工作者应该自立自强,自觉发挥头雁作用,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高校要培养出优秀的创新创造型人才,教师自己必须拥有较高的创新素养与创造水平。尽管包括外语教师在内的普通高校教师,尚不具备在教育界或外语界掀起一场革命性创新的能力,但是他们可以进行教育教学“微创新”,即以教育教学改革的“小支点”撬动学生发展的“大杠杆”。高校外语教育微创新主要是指教师为促进高等教育增值,在外语教育教学决策设计、组织实施和管理评价等方面所进行的微小创造与革新。它是教育创新中的微观行为,是一种渐进式创新,是由高等教育增值需求拉动的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踊跃参与的创新。高校外语教育微创新既能够提升外语教师的创新素养与创造水平,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从而使学生成长为具有民族情怀与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三、高校外语教育微创新的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已经指出,综合国力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和创新竞争。这对高等教育工作的启示是,要重视人才培养,尤其要注重人才创新创造能力的培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高校外语教育理当将创新纳入工作日程。高校外语教育微创新要获得成功,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专业性原则

专业性原则是高校外语教育微创新应遵循的必要原则,即外语教育微创新应扬外语专业之长,为其他专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外语支持,以促进外语专业与非外语专业之间的互融共生。外语专业与非外语专业可以合办“外语+”或“+外语”学位课程,为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搭建平台,此即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微创新。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育还需要在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上,不断进行微调或改进,以提高外语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外语教师应当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引导学生了解异质文化之异,认识不同文化之同;以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来武装学生的头脑,把学生培养成“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12]。专业性原则界定的是高校外语教育微创新的方式,回答了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高校外语类人才以及其他各类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对象性原则

对象性原则是高校外语教育微创新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即高校外语教育教学应以微小的调整或改变为突破口,有目标、有计划地步步推进、层层拓展。在创新对象的遴选上,坚持多维多向的全方位视角:从创新的影响视角去考察,主要是选择外语教育教学中辐射范围较小的部分进行调整;从创新的层次视角去考察,主要是选择外语教育教学中层级较低的部分进行改革;从创新的难度视角去考察,主要是选择外语教育教学中难易适中的部分进行改进;从创新的功效视角去考察,主要是选择外语教育教学中关乎中短期目标的部分进行改革。这些选择看似不够高远,实则真切可行,因为它们既契合微创新的题中应有之义,又符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空谈误国、实干兴邦。”[1]对象性原则锁定的是高校外语教育微创新的对象,回答了教育“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确保了外语教育微创新不会沦为一句空洞的口号。

(三)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高校外语教育微创新应遵循的重要原则,即高校外语教育教学改革必须以自身的“小支点”撬动学生发展的“大杠杆”。虽然外语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改进、革新或创造聚焦的都是现在,但同时它须着眼于将来。具体而言,现时的外语教育教学微创新不仅需要满足学生当下的学习愿望,突破学生目前的发展瓶颈,而且应该顺应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符合学生未来的人生愿景。惟其如此,微创新才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外语教育持续增值提供充足动能。发展性原则谋定的是高校外语教育微创新的目标,与对象性原则一起回答了教育“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共同践行了外语教育微创新为学生谋发展的初心使命。

(四)方向性原则

方向性原则是包括高校外语教育微创新在内的所有教育创新皆应遵循的首要原则,即教育创新必须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11]方向性原则锚定的是高校外语教育微创新的方向,回答了教育“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从总体上保证了外语教育微创新将始终沿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方向开展,而不会使其偏离造福国家和服务人民的正确轨道。

四、高校外语教育微创新的策略

高校外语教育微创新是高等教育创新的缩影或窗口,是高等教育创新的独特形式,其独特性主要表现为外语教育的跨域性和微创新的跨界性。特质如此鲜明的高校外语教育微创新要想取得一定成效,除应当遵循上述原则外,还需要采取以下策略。

(一)发掘外语教师的创新潜意、潜能、潜力

当今社会已进入全面创新的时代,创新的威力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为强大,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13]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各行各业能否长期保持高质量发展,主要取决于“创新创造的驱动强不强、供给足不足、支撑久不久”[14]。因此,不仅要调动和激励外语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关键的是要挖掘和激发外语教师潜在的创新意愿与创造能力,为高校外语教育微创新的持续开展提供充沛动力。

目前,新一代人工智能已然具备了快速更迭知识、准确生成方案等多种能力,这是科技创新的重大成果与重要体现,但其对传统博闻强识型教师的教育权威构成了极大挑战。要有效地应对此类由科技创新带来的挑战,传统型教师首先必须转换早已固化的角色,即“从知识传授型角色向创新启发型、价值引领型角色转变”[15]。广大教师只有深刻地意识到当前挑战的严峻性与角色转换的必要性,才会由衷地涌起强烈的改革欲望和创造决心,从而让创新成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精神品格和职业追求。

(二)引导学生全员、全面、全程参与外语教育微创新

作为科技创新的成果与体现,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在赋能教育效率、助力教育革新的同时,还“存在弱化学习者主体性”和“弱化教育者权威性的潜在风险”[15]。这无不提醒教育者,不仅自身要完成从知识传授到创新启发的角色转换,而且要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品行以及勇于创新、乐于创造的精神。

外语教师是高校外语教育微创新的主力军,大学生是高校外语教育微创新的生力军。师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创造精神直接关涉着教育微创新的结果。在外语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以“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引导全体学生投身教育微创新实践,让每一个学生的创新意识都能得到展现;以“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教育微创新试验,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施展;以“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16],引导学生全程参与教育微创新活动,让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充分发挥。

(三)增强外语教师及其学生的创作、创新、创造

思维能力

在全面创新的时代,创新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为迫切、更显重要,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阐明的“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从本质上看,“创新思维是创新的灵魂,从某种意义上说,思维的创新比方法的创新更为可贵”[17]。因而,对于当今时代所亟须的诸如科研创新、教育创新等各领域创新而言,创新培训不只是要进行创新方法的训练,还要注意从创新的各个方面开展,尤其是要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以便为受训者插上自主创新、自由创造的双翅。

高校外语教育微创新虽然只是外语教育教学方面的微小创新,但“创新无论大小,揭示一条规律是创新,寻找一个办法也是创新”[18],只要是创新,就离不开创新思维。外语教师及其学生是高校外语教育微创新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师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强弱与教育微创新成果的多寡呈正相关关系。因而,必须想方设法增强师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下设想源于实际却高于实际,它的提出是教育教学方法上的一种微创新。第一,激发师生的创作思维。外语写作是外语教师及学生的必修课,外语教师应率先垂范,引导学生在完成日常写作任务之外,尝试进行一些外语创作。教师只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健康的创作思维空间,让学生自由发挥,题目自拟、体裁自选、篇幅自控,以创作赋能思维。第二,激发师生的创新思维。在解决外语教育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排除自己脑中的先见、成见等老旧观念,并鼓励学生勇于跳出“迷信经验、迷信本本、迷信权威的惯性思维”[4],主动进行思维模式切换,由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细致性到发散性、跨跃性、突变性,或逆向而行,以创新完善思维。第三,激活师生的创造思维。对于外语师生而言,倘若创作思维仅仅是初阶的创新思维,那么创造思维一定是高阶的创新思维。在各种教育微创新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以初阶创新为起点,坚持锤炼思维品质,不断迈向高阶创新,以创造升华思维。

(四)进行适时、适度、适量的外语教育教学改革

如今,创新及其影响已覆盖和渗透到科技、教育等社会各领域。创新对教育的驱动日益强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19]高等教育要担负起建设教育强国的龙头重任,必须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在深化改革创新中激发教育发展活力。”[19]作为高等教育创新的一部分,高校外语教育微创新承担的正是这份职责。

高校外语教育微创新既要履行使命担当,又要注意避虚就实。在外语教育教学实践中,讲求微创新的适恰性,让改革与教育教学无缝契合、有机相融,具体表现在:第一,改革的适时融入,即把握改革的时机,不过早不过迟,力争使教育教学产生一定效益;第二,改革的适度融入,即把握改革的分寸,不欠火不过火,力争使教育教学产生一定效率;第三,改革的适量融入,即把握改革的数量,不欠量不过量,力争使教育教学产生一定效果。

(五)推动单点、单线、单面的外语教育教学改革

今天,中国式现代化愿景图正在一步步变成实景图,就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明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20]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指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自然包含了教育强国。要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高校外语教育理应思考和回答“强国建设,高校何为”的时代课题,高校外语教育微创新的开展正是对这一召唤的积极响应。

高校外语教育微创新立意高远,但要不慕宏大,不逐不切实际的目标,应坚持由低到高,由近及远,层层提升,步步拓延。在具体实施上,外语教育教学立足可触点、聚焦关键点、找准切入点,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将微创新逐步推展开来。详言之,第一步,进行单点的教育教学改革,即针对外语教育教学中某个缺点或弱点,采取相应的弥补或增强措施;第二步,进行单线的教育教学改革,即针对外语教育教学中某条线的缺欠或偏差,采取相应的补救或纠正措施;第三步,进行单面的教育教学改革,即针对外语教育教学中某个面的缺陷或漏洞,采取相应的修补或完善措施。

五、结语

现如今,创新覆盖和渗透到了科技、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各领域,这表明世界已进入全面而深入创新的时代。以新一代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正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创新的威力随着其波及面的扩大而愈发强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创新可以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在教育领域,创新的力量不但直接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各行各业的进步。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子系统,高校外语教育应该在教育创新中发挥出自身独特的优势与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与创新的精辟论述体现出超卓而深邃的教育创新思想,展现出巨大的理论指导力与实践引领力。习近平教育创新思想为高等教育创新指明了正确前进方向,更为高校外语教育微创新提供了诸多有益启示。作为高等教育创新的缩影,高校外语教育微创新旨在以教育教学的微小改革为“支点”,撬动学生现在及未来发展的“杠杆”。高校外语教育微创新应遵循专业性原则、对象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方向性原则,同时需采取一系列相应策略,力争使微小创新获得较大成果。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统一战线,2013(11).

[2] 新华社.习近平:系统谋划“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EB/OL].(2015-05-28)[2023-07-29].https://www.gov.cn/xinwen/2015-05/28/content_2870159.htm.

[3] 新华社.习近平到上海代表团参加审议[EB/OL].(2015-03-05)[2023-07-29].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3/05/c_1114537732.htm.

[4]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51,133,288.

[5]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165-166.

[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23-08-10].https://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7] 新华社.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8-09-10)[2023-08-12].https://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

[8]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2023-08-12].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9] 习近平.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EB/OL].(2023-12-31)[2024-01-10].https://www.gov.cn/govweb/yaowen/liebiao/202312/content_6923673.htm.

[10] 陈云,谢科范,王雅琪.微创新的原理与策略研究:以手 机行业为例[J].清华管理评论,2019(3).

[11] 新华社.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并发表 重要讲话[EB/OL].(2023-05-29)[2023-08-20].https:// www.gov.cn/govweb/yaowen/liebiao/202305/content_ 6883632.htm.

[12] 孙美娟.探索高校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N].中国 社会科学报,2023-04-07(2).

[13] 习近平.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EB/OL]. (2016-01-18)[2023-09-26].https://www.ccps.gov.cn/ xxsxk/zyls/201908/t20190829_133861.shtml.

[14] 常青,肖立勋.创造性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N].光明日 报,2022-06-01(6).

[15] 金国峰,潘英杰.ChatGPT对教育的变革性影响及应对[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23).

[16] 习近平.习近平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EB/OL].(2023- 09-09)[2023-10-01].https://www.gov.cn/govweb/yao wen/liebiao/202309/content_6903084.htm.

[17] 杨志伍,谢子宜.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 来[N].解放军报,2021-11-22(6).

[18] 吴瀚飞.习近平总书记论创新思维[N].学习时报,2023- 08-07(5).

[19] 习近平.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EB/OL].(2023-09-15) [2023-11-01].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 09/content_6904156.htm.

[20] 习近平.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 讲话[EB/OL].(2021-07-01)[2023-12-02].https://www. gov.cn/xinwen/2021-07/01/content_56218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