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借用语”,给文章增色添彩

2024-11-05 00:00:00朱秀玲

我们“全副武装”,带好了消灭“牛皮癣”的“秘密武器”———清洁球和一大瓶自来水。一切准备就绪,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前往“战场”准备和“牛皮癣”对决……不到两个小时,广场上的“牛皮癣”就被我们“消灭”了大半。有些狡猾的“牛皮癣”“爬”得比较高,我们“抓”不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逍遥法外”……

怎么样,大家读完后是不是觉得很有趣?你们可能会想:这不就是清除小广告的过程吗?没错。但这段话为什么看上去很不一样呢?这是因为小作者用了“全副武装”“秘密武器”“战场”“消灭”“抓”“逍遥法外”等词,虽然这些词和清除小广告看上去八竿子打不着,却可以成功地写出清除小广告的艰难,让整篇文章充满画面感,更加生动有趣。我们可以直接用“打扫”“清理”等和清扫有关的词语吗?当然可以了!但是大家想一下,要是把“全副武装”改为“带好工具”,把“消灭”换成“清除”,这篇文章是不是就显得枯燥无味,一点儿都不好玩儿了?

大家平时在写作文的时候,是不是常常感觉自己的语言干瘪、呆板,使得文章没有文采?或者,自己有时候明明用了很多华丽的词语,老师却说这些词语华而不实,说你只是在无意义地堆砌辞藻?怎样才能让文章的语言既生动活泼又准确精炼呢?今天,老师就向你们推荐一个小“秘方”———使用“借用语”。

所谓“借用”,就是在描写某一对象或情景时,使用与所描写的对象或情景有相似性或共性的其他领域的词语。比如写包书皮,我们可以用“敷粉”“化妆”“按摩”等与美容有关的词语,因为美容和包书皮都可以让人或物变得好看;如果写游戏、下棋,可以用“防御”“扫荡”“俘虏”等与军事有关的词语,因为这三者都有两方或多方参与,且都有彼此交锋。恰当使用“借用语”,能够丰富文章语言,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从而制造出令人惊喜的效果。

在《小学生作文》中,就有不少同学通过使用“借用语”,让文章变得轻松又幽默呢。

刊登在《小学生作文》(中高年级适用)2024年第3期上的作文《古诗兴趣班上的“李自”》中,就有“借用语”的身影。你看,“当初我被爸妈‘押送’着去上古诗兴趣班”一句中的“押送”,“老师发出‘狮子吼’,可‘李自’仍然漫不经心”一句中的“狮子吼”,“结果他‘一战成名’,大名在整个年级传开了”中的“一战成名”,这些都是“借用语”。这些词和上兴趣班没有关系,但小作者却巧妙地找到了它们与相关情节的共通点,成功地将它们用在文章中,不仅不显突兀,还能让文章读起来更生动、更有意思。被押送的人肯定是不情不愿的,所以使用“押送”一词,可以间接表现出小作者当时不想去兴趣班的想法;“狮子吼”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招数,稍显夸张的表达方式展示出了小作者的幽默感;“一战成名”则带了一丝调侃意味,用“战”这样的大事类比“考试”,读来令人忍俊不禁。这些,都是“借用语”的功劳。

2024年第4期上刊登的《我喜欢小栗子》中,也有使用了“借用语”的描写片段:

每次“放风”时,小栗子都会用后腿站立,两只前爪使劲儿推围挡的纸箱。没过多久,纸箱之间就会被它推开,出现一条缝,然后它就快乐地“越狱”了。

提到“放风”,我们的脑海中也许能想象到犯人在监狱的院子里散步的情形;看到“越狱”,我们自然会联想到犯人逃离监狱的场景。这两个通常被用在囚犯身上的词,却被郑香暖小朋友用来描述兔子“小栗子”从笼子里出来玩耍的情景,突出表现了小栗子的顽皮可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借用语”用起来很有意思,不过通常情况下它们仅散见于某些片段之中,甚至一篇文章中只有一两个借用语。即便如此,读到这些“脑洞大开”的“借用语”时,我们还是能会心一笑,体会到背后的幽默。

“借用语”的加入能让习作更亮眼,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借用语”要妥当、形象,感情色彩要做到前后一致。另外,如果要使用“借用语”,我们需要给它们加上引号,以免让读者产生误解。

使用“借用语”好处多多。同学们,赶快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借用语”为你们的文章增色添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