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物质生产理论视域下新质生产力的三重要素探赜

2024-11-05 00:00尹保红梁雨
理论观察 2024年10期

摘 要:新质生产力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相较传统生产力而言,新质生产力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数据技术与资本的融合,展现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所蕴含的本质性要求。根据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和现实情况,以三重要素为视角发现新质生产力推动劳动主体专业化、劳动资料数字化和劳动对象扩大化趋向发展。对此,需以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特征作为发展要求,保证生产力要素实现高效匹配。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生产理论;三重要素;科学技术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4)10 — 0031 — 05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推动历史不断向前的实践力量。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并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1]。新质生产力显然成为评判当下经济发展质量的新标准,成为当前学界研究的热点。基于此,本文对新质生产力的三重要素进行深度剖析,探析要素融合的具体路径。

新质生产力概念提出之后,不少学者从生产力角度来探讨该主题。李政认为它是在生产力基本构成要素不断提升以此达到生产力的跃升形式,属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范畴[2]。王国成认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主要是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要素的提升以及优化组合而发生的质变[3]。因此,在数智化时代新质生产力需要以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活动为驱动力,推动生产力多元要素实现高效协调匹配。

一、新质生产力的价值意蕴

新质生产力构建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内容的先进生产力形态,为我国生产力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质的跃升指明发展方向。它的提出丰富了马克思物质生产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有效地推动了劳动主体高素质转变、生产生活资料丰富高效、生产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等价值。

(一)新质生产力推动劳动主体转变提升

随着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智能化工具与大数据计算方法的深度融合,构建起庞大的数据信息库。这一变革,不仅能够快速寻找所需资源还能准确处理问题。一方面,新质生产力促进传统产业的劳动者技能改进。智能技术的融合与应用,虽增加劳动者面临被部分智能工具所取代的风险,但又因其局限性催生出新岗位与新需求,传统行业劳动者转向获取更多新知识新技能以此适应新工作新任务,从而使得素质不断演化升级。同时,在新质生产力生成过程中智能装备、数字设备等产品的出现,又为劳动者提供一个学习和成长的全新便捷平台。劳动者可以通过与数字技术所生产的智能产品进行互动逐渐拓展自身技能边界,例如,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为培养拥有多项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提供学习交流互动机会,从而养成适应更多复杂多变场景的工作能力。

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的崛起显著提升了劳动者自身生产能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不仅推动了整个社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还意味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实际,大幅度减少了工作所面临的复杂繁琐环节,进而保证劳动者充分发挥自身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创作。因此,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可以帮助人类实现自我增值,但同时也需注意在生产变革中确保人的主体地位与价值,更好地利用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智能便利成果,避免出现人与物颠倒的价值观念,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进步,从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新质生产力增添生产生活新资料

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精神产品并不能直接进入现实生产,它以劳动资料为物质载体呈现在社会生产领域。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资料的形态发生改变,而作为以最新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基础而形成的新质生产力,其必然提供惠及人类生产生活新型劳动资料,极大地改变人类劳动组织形式。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创造具有数字化、智能化等特征的生产工具。以物联网、5G为代表的高科技生产技术与实体产业有机融合,降低生产资源的使用浪费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要素配置组合,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同时,算法、算力等软性新型工具的使用,如共享经济,能够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动态和行业发展趋势,从而促进资源加速流通,实现产业协同发展,有利于提升经济附加值和社会效应。

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改变人类生活方式。人的物质性器官构成最基本的劳动工具,当活动空间超出人类身体范围,仅靠肢体作用劳动对象时无法达到目的,需要依靠外部事物介入来延伸人改造对象的能力。马克思指出,“衣食住行是人们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人类要生存发展必须首先进行物质资料生产”[4]。因此,一批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为基础汇聚而成的数字产物出现在大众面前,向社会全面渗透。这些科学技术物化的劳动资料将劳动重心逐渐从体力劳动转向到脑力劳动的同时,为充分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也将人类生活方式推向数字化、智能化。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等交易形式,是以科技创新驱动为内生动力所创造的数字生活方式,是新质生产力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具体表现。

(三)新质生产力拓展劳动对象范围

劳动只有与劳动对象结合才能创造社会财富,作为人类对象化的产物,劳动对象直接体现了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即生产能力及其要素的发展”[5]。其中,生产要素的发展存在两层含义:一是原有要素的升级,二是新型要素的加入。据此,新质生产力作为生产力发展的新形态,拓展劳动对象范围可分为两点。第一,新质生产力提升物质生产领域劳动对象的质量。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逐渐将原有物质材料升级为具有智能化、易储存等特征的新材料、新能源。与传统劳动对象相比,高新科技研究和开发的新劳动对象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与质量,推动产品的迭代升级。

第二,以颠覆性、原创性科技创新成果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不断拓展非物质化生产领域。在数字经济时代,劳动对象正在由物质化的对象转变为数字空间等非物质化的新劳动对象。如以物联网为核心的数据资源,它将现实领域内的资本、土地、劳动等传统要素代入到网络世界,从而形成新型要素,具有高度的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化,将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带动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发展,从而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所蕴含的引领作用,从而清楚地认识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特征。新质生产力是由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资料、新型劳动对象三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6]。为此,在传统生产力跃升到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在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性技术应用的现实中,需要以新质生产力所呈现的特征为方向,加快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重要素的革新。

(一)根本属性:高科技

新质生产力依据不同学科不同研究领域交叉融合的科技创新成果为基点,进一步应用在改造社会的活动中,为整个社会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科技创新作为重要战略支撑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特别重视颠覆性、原创性科学技术在推动新质生产力生成的重要作用,必须保证科技创新在全局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不动摇。当下,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战略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现实生活的选择,必须将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据此,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劳动主体利用数字化、智能化等生产工具,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创造具有新型质态的劳动生产方式。

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作为生产过程的主体,劳动者在数字化时代不再是单纯以传统劳动力充当角色发挥作用,更需要在先进技术引领下,以高技能、高素质特征呈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7]。不同于传统劳动者,新型劳动者表现为创造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型人才和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具体而言,新时代的劳动者应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卓越的学习能力,在社会生产中摆脱工业机器对人的隐性控制,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凭借自己所掌握的新知识和新技术以物质形态应用在实际生产中,将生产力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同时,劳动者素质的提升不仅需要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得到体现,也需要在团队协作能力中呈现出来。当前,不少生产环节较为复杂,需要劳动者与其他人及时进行沟通合作。因此,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使得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问题,更加适应工作的内容。

(二)主要表征:高效能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包括依赖劳动力、资本要素等投入的粗放式增长,以及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集约式增长[8]。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恩格斯指出,“人类支配的生产力是无法估量的,资本、劳动和科学的应用,可以使土地的生产能力无限地提高”[9]。从创新实践角度来看,在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性技术推动下,劳动者能够比以往更加便捷、快速地进行办公,从而使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新质生产力在前沿技术的引领下将传统劳动工具进行重新整合优化升级,形成高效转化并持续升级的新劳动资料。由此可见,为形成新质生产力,将劳动者的解放达到一个新高度,就必须借助高新科学技术将劳动资料优化升级,使得人的自由时间在生产效率实现跃升后大大延长,有助于人的主体性潜能得到全方面的提升。

更为高精尖的劳动工具是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泉。从社会生产过程中劳动资料的形态可以发现,劳动资料从传统手工工具、机械工厂等逐渐向数字化和智能化工具转变。在这期间不断产生出先进高效的生产资料,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能够实现资源互通与共享,从而生成高质量高效率的生产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10]。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型基础设施作为劳动资料的重要方面为新型劳动对象的生产提供必要条件。智能化工具、大数据计算方法等先进劳动工具的出现,大大降低了社会生产流程的繁琐内容,从而能够提升行业的生产效率。劳动资料的提升并不仅限于对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的全新升级,其显著内容更体现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进一步得到实现。由于这种高效能的劳动资料优化整个生产过程,使得人的机械性劳动大大减少,从而劳动者的劳动活动获得一定主动性,且自由时间不断延长,推动人类社会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

(三)发展指引:高质量

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面对新征程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新质生产力以高质量发展为本质要求,不断调整生产要素创新性组合。改革开放以来,根据国家战略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但与同期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供需两端暴露出一些问题。从供给端看,产业基础能力不足仍处于全球产业链中低端;从需求端看,存在无法精准满足大众的需求导致消费需求不足等问题。从整体上看,我国经济发展粗放式问题存在较为深度的影响。为此,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过程中,必须借助科技创新研发出代价小、附加值高的产品以此来取代传统产品,避免资源过度消耗,并开发新技术活动进而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和新优势。

更广泛的劳动对象是新质生产力的物质基础。进入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由于劳动资料的大幅度提升,出现大量提升效率的生产工具,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劳动对象也会随之发生革新。以往生产过程中,由于信息的流通速度较慢,部分劳动对象并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而在智能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先进科技手段的应用实际生产中,可以更加精准地把握市场所需求的劳动对象,从而进行个性定制化的生产互动以此提高生产的效率和灵活。具体地来讲,利用人工智能等工具同时借助大数据分析算法,能够准确地把握市场趋势,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实际生产中劳动对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物质形态,更倾向于那些高效能的新能源和抽象的大数据信息,可以利用科学技术对其进行深入挖掘从而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对劳动对象的精准把握有效降低市场的滞后性和盲目性所带来的危害,从而避免资源浪费和产能过剩。

三、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

数字经济时代加快新质生产力的生成步伐,需立足于马克思物质生产理论,以生产力基本构成三要素为向度,系统剖析发展要求探索实践路径,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破除劳动力资源限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促进产业升级优化;抓住数字发展机遇,培育和壮大新兴未来产业。

(一)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破除人力资本壁垒

当今,中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人口红利”优势已然消退,适龄就业人员总量减少将影响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在此背景下,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不断发展,劳动者工作任务逐渐由重复机械性到主体创作性方向转变。数字化时代如何将“人口红利”转向到“人才红利”,将人工智能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劳动工具,劳动者运用好这一工具成为当下面临的最重要问题。因此,从劳动者角度来分析的话,劳动者的能力需要跃升以保证新型生产工具充分发挥其效能,为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条件。

一方面,重视教育行业充分发挥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作用。党的二十大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7]。整个社会中既需要从事科学研究、引领发展方向的高端型人才,也需要各领域出类拔萃的专业型人才,还需要精通业务的技能型人才。基于此,在坚持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重大战略指导作用下,对人才的培育和应用做出相应的措施。在未来发展中,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成为研究对象,需要推动高等教育内传统学科迭代升级,加快建设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设置,培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科技无人区的高科技研究型人才。同时,需要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强化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为学生提供相关实训实习等机会,致力于培养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以此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高效协同组合。另一方面,深化人才发展与人才激励机制改革大胆注入新鲜活力。为解决新质生产力所需高素质劳动者资源,不仅要着眼于人才的培养,更应瞄准世界前沿科技应用大量优秀人才。为此,需要弱化唯资历、唯头衔等人才评价情况,强化以创新性贡献、科技成果为实际影响力,鼓励人才大胆创新。同时,需要对人才薪酬待遇进行相应改变,优化与之相匹配的新分配机制,以此强化对青年工作者的扶持力度,有足够空间尝试创造,推动前沿领域的发展进步。

(二)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促进产业升级优化

马克思认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11]。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智能工具和大数据算法已成为新劳动资料或生产工具,借此高新科技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又不断创造新兴未来行业,给社会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但目前,科研评价主要以论文发表和科研项目为依据,这导致科研人员对高风险高投入的关键科技缺乏积极性。据此,为推动新质生产力的生成与发展,需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以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数字技术本质上是颠覆性创新的结果,突破颠覆性创新的先发国家具有较强的“先动优势”[12],能够将创新主动权、发展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以科技创新为依托点,将现代数字技术融入实际生产,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首先,关键技术创新不足会限制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应以核心数字技术突破为底层支撑,优化前沿技术科技力量和科研资金的资源配置,保证关键技术资源的集聚。其次,数字化生产模式是当前创新的基础,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应以此为借鉴。智能生产模式能够进入最前沿的技术,以实现对产品生产过程的全过程监管,降低生产过程出现的错误问题,进一步提升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生产效率,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最后,借助颠覆性、前沿性技术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5G、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为代表的智能化生产资料,将其与传统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实现大数据准确把控生产动态,以此来提高产业的分工和协作能力,从而推动制造业、农业等行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三)抓住数字发展机遇壮大新兴未来产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7]加之,数字化时代中数据成为新劳动对象的主要代表,能够将现实生产生活资源以数字的形式呈现在虚拟世界,具有巨大发展潜力。为此,实现生产力形态的跃升需要抓住数字发展机遇,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培育和壮大新兴未来产业,为新质生产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后盾。

一方面,发展现代化先进制造业,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传统制造业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有效满足市场需求,形成新型服务制造模式,以此实现制造业整体竞争力的全方面提升。同时,构建以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凭借大数据计算方法、智能化生产工具实现技术创新,形成全面发展的产业体系,特别关注加强对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农村地区的布局,加速新科技在全国范围内的产业化和集约化应用,推动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重构企业发展范式。加深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各行业、领域的协作融合,推动不同企业的跨界创新,支持企业间共享数据、技术和服务资源,发展数字化经济,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如智能制造、AI配送和数字销售。完善重点产业链上下游供应体系,实现产业数字化技术的高效协同。需要以数字化智能化工具重新构建企业发展模式,创造世界一流企业。利用最新技术打破传统企业的发展模式,形成高科技高效能路径,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展龙头企业的作用,从而在世界企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强调:牢牢把握东北的重要使命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J].党的生活(黑龙江),2023(09):10-13.

[2]李政,崔慧永.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的新质生产力:内涵、形成条件与有效路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0(01):129-144.

[3]王国成,程振锋.新质生产力与基本经济模态转换[J].当代经济科学2024(02):1-10.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1.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00.

[6]黄群慧,盛方富.新质生产力系统:要素特质、结构承载与功能取向[J].改革,2024(02):15-24.

[7]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8]刘爽,朱华雄.“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征、挑战及对策——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J].河南社会科学,2022,30(05):35-44.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8.

[10]习近平.论科技自立自强[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212-213.

[11]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10.

[12]阳镇.数字经济如何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核心机制、模式选择与推进路径[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23,25(03):92-107

〔责任编辑:孙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