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这两个字,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都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它是精神家园的具体呈现。
童话般的四季,是我记忆中的童年
每当回忆起童年在故乡的生活,我的眼前就闪过一帧帧幻灯片,像是童话。
春之歌
家乡的春天充满了勃勃生机,在那片翠绿欲滴的田野上,盛开着紫云英,仿佛是大自然的调色盘中一抹亮丽的颜色,点缀着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竹林深处,火红的杜鹃花则如同跳跃的火焰,与周围的宁静形成了鲜明对比。老茶树也迎来了新一年的生命轮回,它们刚刚吐露出的嫩芽,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娇嫩可爱,预示着又一个丰收的季节即将到来。空气中弥漫着漫山遍野的兰草花香,还有窄小的田埂边随处都是可以拔出来当零食吃的甜草根,随手拔一根,轻轻地嚼上几口,这是大自然给予的最简单而又纯粹的馈赠。
夏之夜
夏天的蝉鸣,清澈见底的溪流,那石头缝里的螃蟹鱼虾捉着迷藏,到了晚上,家家户户在道场上洒水降温,搬出上了年纪的桌椅,坐在树荫下吃着晚饭,然后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时刻—老人们三三两两坐在大桥头或大树下摇着蒲扇说故事,经过了每个人自己的加工,这些故事很有个人特色,我经常听得出神,妹妹喊我去捉萤火虫,我也不肯挪屁股,总是求着爷爷奶奶再多说点,听也听不够。
秋之韵
到了秋天就是丰收的忙碌,深红的板栗,金黄的稻穗,藏在土里的红薯花生,都在等着被收割回家。孩子们的主要任务是读书,但每天放学后,也要到田里去捡稻谷,或者去山上,从厚厚的落叶和松针里捡熟透了的栗子,还有各种甜滋滋的野莓。有时候不小心捡到太阳落山,天色黑了,我心里也不会慌,好像自己就属于大山的一部分,相信大山一定会保护自己。年少的我觉得自己是个冒险家,和爷爷奶奶的那些老故事融合在一起,觉得奇遇随时都会发生。
冬之寂
冬天,大山变得安静,一言不发,只剩下呼啸的北风。这时候,姨娘们会编些竹制品,简单的篾子孩子们也会帮忙编织。周末,我们会在午后去山上捡柴。晚上则伴随着温暖的炉火和书度过,老人们依然会围着火盆煮着茶,说些古老的故事。只有在过年前夕,山村才会变得热闹,要弥补整个冬天枯燥寒冷般的热闹,很多在外工作的人都回来了,又带回来新的有趣的故事。小时候,我不觉得冬天的大雪浪漫,因为它堵着上学的小路,一片白茫茫的,压得竹林全匍匐在路面上,冻得人找不到东南西北。但是,在回忆里,这些都染上了美好的色彩,也时时让我在梦中回到了童年故乡的四季山水中。
我独一无二的写作标签
家乡的茶文化,是记忆里的清香
我的故乡是十大名茶六安瓜片的核心产区,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采茶制茶了。当布谷鸟唤醒漫山遍野的红杜鹃,也提醒人们就要进入最忙碌的茶春。最初茶叶的采摘是需要“板片”的—需要家里老老小小帮忙分开茶叶的梗和中间两片叶子摘取嫩芽。那时候家家户户门口都放着一个很大的圆形竹编簸箕,孩子们围坐在簸箕边,将春天的嫩芽一片片摘下来,至今回忆起来,还觉得手指上有独特的茶香围绕。
开始文学创作后,我将故乡的意象浓缩在了作品里,尤其是喜欢写我从小喝到大的茶及茶文化。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聚着中国文化的内涵与智慧。文化需要独特的标记,茶与文学从来都是相得益彰,在新时代,我也能够挖掘出关于茶的更多独特的文化韵味,继续探讨茶的美学与哲学意象。
大自然与读书,是创作之源
对我写作风格和主题选择产生最大影响的童年经历,就是亲近自然和读书了。
在大自然中劳动和玩耍,让我感受到属于自然的原始之美,也看到一种秩序和生命的本源,让我懂得了很多关于生命的朴素道理,更加脚踏实地,躬行不倦。我也会去思考一朵花的绽放,一片茶叶的萃取,会怀抱敬畏心和好奇心,尊重生命,接纳不同,探索未知。
读书则帮我打开了另一扇窗户,就像老人们说的神奇故事,只是书籍让我更有逻辑和理性去认知世界,在激发想象力的同时,更在悄悄塑造我的价值观,让我也想写出打动人心、能引起更多共鸣的故事。
家人与故乡,成就我的文学梦
父亲为我播种文学的种子
我的父亲是绍兴人,来大别山区当兵,后来就留在了这个革命老区。我觉得父亲身上有一种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光辉,小时候总觉得他是大山里最特别、最厉害的人,他有着不属于这里的口音,又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善良,赢得了当地人的喜欢和尊重,他写一手漂亮的字,在一个小本子上抄写普希金和莎士比亚的诗,也会在每年除夕前,磨好墨,给村里老人们写对联,他更是从大城市的书店里,成箱成箱地背回很多小说和各种各样的文学著作,还开了山村里唯一的小书店。我想,我的文学梦是从父亲那儿种下的,经历了几千个日夜的孕育,慢慢发芽、长大、开花。
乡亲、乡情、乡景,皆是美
故乡这两个字,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都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它是精神家园的具体呈现。我眼中的故乡是极为美丽的,不只是山水的灵秀,还有人与人之间温暖朴素的情谊,这让我对美的一切充满了向往,也让我在作品中努力追求美,体现美。
我的作品里有不同的角色,大多是来自于我身边的人,很多人物都有着革命老区人民的性格特色,既淳朴善良,求真务实,又积极进取,不畏困难,有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也有美好的心灵,这也是我从祖辈父辈们的形象中提取出来的。
时代的洪流与家乡的巨变,也让我看到了当代年轻人作为时代的见证人和参与者,是如何在日新月异的变革中找回与守住本心,寻找生活之美,体验奋斗之美,向往梦想之美。就像我的作品《洞庭茶师》,里面的人物就是我在生活中遇到过的许许多多怀抱理想、与时俱进、乐观向上的年轻人的形象积累,也是我为那些志存高远、敢于担当、有钻研精神、勇于拼搏的年轻人写下的赞歌。
作家简介 童童
本名童敏敏,中国作协会员,“文学之都”助力者。积极尝试现实题材创作,从《大茶商》到硬科幻未来现实主义《月球之子》到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的《洞庭茶师》,努力寻求题材和手法的创新。《冬有暖阳夏有糖》等作品被翻译成英语、印尼语、西语、葡语等多国语言网文出海,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