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楚: 故乡是我藏在岁月里的一窖陈酿

2024-11-04 00:00:00王若冰
父母必读 2024年10期

故乡始终是我心中永恒不变的精神坐标,它承载着我少时所有的美好记忆,那些沉淀在岁月中的点滴经历,至今都牵动着我作品的每一根神经。

忆故乡,最忆是童年

我出生在唐山市滦南县的一个小村庄里,童年里的那些奇思妙想与游戏时光都被这个地方悉数珍藏。

我对宇宙的初幻想

夏天的麦田总是会被阳光染上一层耀眼的金色,一眼望不到头。微风过处,大片的麦穗摇曳得自在又坦荡,留下阵阵麦香。那时的我是麦田里的常客,伴随着夏日的热浪,一把镰刀,一个水壶,低头弯腰的瞬间已把麦子割下。

等到太阳慢慢西沉,也带走了白日里的声响,整个世界似乎都安静了下来。我躺在高高的麦垛上望着缀满繁星的天空,伴随着晚间的阵阵虫鸣,思绪也逐渐蔓延开来:天的尽头在哪里呢?如果天没有尽头,天的外面又是什么呢?这也是我对宇宙最初的疑惑与想象。

玉米垛下捉迷藏

夏天的燥热散去,秋天的凉意已经缓缓袭来。等到大片的麦穗退场后,山野间又奏响了收割玉米的进行曲。不多时,家家户户都堆起了高高的玉米垛,那是秋天村庄里独有的一道景色,抬眼望去犹如稻草人一般蹲守在房前屋后,空气里都弥漫着玉米的甜香。

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金黄色的玉米垛是独属于我的秘密基地。天一擦黑,吃完晚饭的小伙伴们就开始出来玩捉迷藏了。我总是钻进玉米垛的缝隙里,周围的叶子蹭着我的耳朵和鼻子,痒痒极了,可我却连大气也不敢出,生怕被小伙伴发现,但我会默默地凝视和感受着关于田野和乡村的一切。

作品是我经历的映射

时光荏苒,童年也被悄无声息地带离,但是我幼时体会过的风物和人情却总是曲折地呈现在我的作品中。

在人情味中长大

故乡的冬天是团圆的季节,到处都充斥着浓浓的人情味。逢年过节,村子里的孩子们都会成群结队地挨家挨户拜年,大人会给孩子们备好水果糖、瓜子和小点心。那个时候,家庭与家庭之间还保持着最原始的关系,互助互爱、互帮互衬,这种亲密关系在当下更是显得尤为珍贵。

我记得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会早早就在厨房里忙碌,为晚上的年夜饭大显身手。一旁的客厅里,上大学的老叔表演了一段武术,当海军的二叔吹奏了一段口琴,我和弟弟唱着刚刚学会的歌谣……在欢声笑语间,我们开启了新一年的篇章。

十岁那年,我跟随父母来到山西大同。那时候父亲在山沟里当通信兵,由于山野间没有学校可上,我便被寄养在城里的柴伯伯家中。柴伯伯是我们的老乡,家里有三个儿子,大哥那时二十来岁,二哥十七八岁,小弟也就五六岁。如果算上我,这个家里就有四个儿子了,可是这丝毫没有影响到柴伯伯和柴伯母对我的关心与爱护。

寄住在柴伯伯家这段日子,我感受到了他们给予我亲人般的关怀和温暖。时至今日,我仍然相信这世上人的底色是温暖且善良的。也正是因为这样,在我的许多作品当中,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和世间的人情冷暖总是会多费些笔墨。

创作路上,影响我最深的是母亲

我的作品大都是县城故事,留给故乡的篇幅属实不算太多。但是在我有限的几篇乡村小说中,母亲总是一个重要的角色。

既是太阳,也是月亮

我的母亲是一位热情洋溢、济人利物的女性。在我心里,她既是太阳,也是月亮,既强悍又温柔。

父亲外出当兵后,她独自拉扯着我和弟弟,尽管当年的生活条件不太富裕,但是她依然用满腔的爱意为我们撑起一个幸福的家。记得有一年,妈妈养了一头猪,特别能吃,放暑假的日子里我天天带着弟弟去庄稼地里挑野菜,每次非要等到篮子里装满野菜才肯罢休。当我们回到家后,母亲从不吝啬她的表扬。

除了忙地里的农活,村里的妇女工作也是由母亲一手抓起来的。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1981年,她凭借着自己的力量,张罗着为村里盖了三间房子。这也让我知道,母亲除了在家长里短之间操持有度,更能在村里的各项事务中大显身手。

步入青春期后,我常常因为脸上长出青春痘而感到苦恼。母亲总会笑着宽慰我:“有啥想不开的,只要挺胸昂头,乐观向上,就是一个帅小伙!”每当这个时候,我低迷的情绪总会伴随着她的话语而消散。

待我渐渐长大,她总是喜欢拍着我肩膀说,人是需要一些精神的,挺过去就好了。在某种程度上,是母亲塑造了我昂扬向上的性格。

藏于岁月里的一窖陈酿

故乡始终是我心中永恒不变的精神坐标,它承载着我少时所有的美好记忆,那些沉淀在岁月中的点滴经历,至今都牵动着我作品的每一根神经。

精神的根,创作的魂

一个人的故乡于他而言太重要了,这片生我育我的乡土,是我出生以来第一眼看到的全部世界。人正是因为有了故乡,才有了乡愁,有了乡愁,精神上才有根,创作上才有魂。这种根与魂不代表我一定要将故乡写入到作品当中,而是故乡的风物、人情、传统、习俗,早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我笔下的世界。

但是在我的作品里,几乎很少将这些美好的作品展现出来。那些美好的日子,是我藏于岁月里的一窖陈酿,要供自己慢慢品嚼和体味。

作家简介 张楚

出版小说集《七根孔雀羽毛》《夜是怎样黑下来的》《野象小姐》《中年妇女恋爱史》等。2024年出版长篇小说《云落》。现为天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学院院长。曾获鲁迅文学奖、郁达夫小说奖、孙犁文学奖、林斤澜短篇小说奖、高晓声文学奖、华语青年作家奖、《人民文学》短篇小说奖、《十月》文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作家》金短篇奖、《小说选刊》奖等。《七根孔雀羽毛》《良宵》《野象小姐》被拍摄成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