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就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而孩子,既是这本书的忠实读者,也是这本书的新篇章的续写者。随着岁月流转,孩子成长为独立思考的大人、成为父母,会以新的注解和视角,传递着宝贵的家风家训,使这本智慧之书更加完整,得以代代相传。
快乐的童年,是我的人生底色
直到现在,我回忆起童年时光,几乎都是自在又快乐的记忆:泳池的跳台边,充满欢声笑语的篮球场,春天的池塘,秋天的稻田……这些让我放肆大笑和可以天马行空幻想的地方,让我的童年充满了快乐的底色。
大院里的“花木兰”
我的父母工作都很忙,父亲是指挥家,母亲是歌唱家,用现在的话说,俩人都是“工作狂”。我有两个哥哥,和哥哥们在一起的时间更多一些。小的时候我基本上穿的都是哥哥们剩下的衣服,玩的是哥哥们淘汰的玩具,也不太有性别的概念。于是,穿着男孩子的衣服整天混在男孩子堆里玩的我,也有股不服输的劲儿,颇有点“花木兰”的意思。
后来因为少先队的入队仪式,我跟母亲发脾气了。学校要求女孩子买一条形体裤,把白衬衣塞进裤子里,然后参加少先队的入队仪式。当时女孩子的裤子在两边是开衩的,但我母亲竟然让我穿着哥哥的男裤就去了,被老师勒令回来一定要买一条女裤。那时候年纪小,因此郁闷了好几天,我跟我母亲说,您必须得给我买一条女裤,也是那个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是个女孩子,和男孩子非常不一样。现在想想也很有趣,竟然这么大了,我才有明确的性别意识,不过换上女裤的我依旧上房、爬树,冒险的事一件没少做。
我和两个哥哥的年龄差的不是特别大,大哥比我大4岁,二哥只比我大1岁,所以当父母很忙碌的时候,我们仨就能玩到一起去。从小我就喜欢跟着哥哥们去游泳,喜欢把自己晒得特别黑。有一件事到现在我都记得很清楚:大院里的孩子们一起打赌,看谁敢从10米跳台上跳下来,我跟我哥哥都感觉自己可以,就自告奋勇地登上了10米跳台。不过站上去以后,我发现自己的腿都开始打晃了,风一吹自己都在抖。我哥比较谨慎,他意识到危险就不跳了。但我就是那种非常要强的,一闭眼就逞能跳下去了。等我再睁开眼的时候,哥哥们在我身边哭,小伙伴们都围着我,后来大家告诉我,我刚刚被人从水里捞出来,经过了人工呼吸才醒过来的。现在想想其实挺后怕的,不过换来的就是大院里再也没人敢跟我“叫板”了,大家都说:“胡玫的胆子忒大了,不要惹她!”
父亲耐心地抚平我的自我矛盾
我和我父亲的关系特别好,印象里父亲工作很忙,在家的时间也大多是在读书。他虽然不会和孩子们一起高谈阔论,但身体力行地引导着我们做人做事,看待世界,润物细无声。父亲非常注意跟女儿的关系,在那个年代这是非常先进的教育理念,因此他也给我留下了很多特别美好的回忆。
父亲有早起跑步的习惯,他会叫上我一起跑。有时候我犯懒起不来,他就换一种方式,我们爷俩骑自行车绕着湖边遛弯。骑累了就跑一跑,跑累了,我们就找一棵大树,靠在大树下休息。这个时候父亲会跟我聊诗歌、聊小说,还教我唱歌。伴着父亲的歌声,我可以看着天空发呆。正处于青春期的我,内心是敏感的,情绪是多变的,父亲看似什么都没说,但其实一直在耐心地开导我,带我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世界,帮我抚平那些自我矛盾,让我整个人不再“拧巴”。
我和父亲慢慢发展为生活中游玩的好伙伴,他经常带我周末骑行去乡村,就是现在很流行的自然教育。他带着我看麦田,观察稻子;去菜园、果园,欣赏大自然的绚丽多彩。其实我知道他也是在对我进行教育,比如看见农民掐稻子,我父亲就会卷起裤腿跳下去跟着一起干活,但这个画面在青春期的我看来,非常莫名其妙。有一次我和他吵起来,说:“您是不是有点多管闲事儿了,农民有农民自己的生活,您也有您的生活,您就这样跳下去帮忙,有什么必要呢?”我父亲听到后震怒,他很少会有这样的情绪,他严厉地批评了我,跟我讲作为一个人,一定要关心他人的生活,看得到别人的辛苦。后来我自己也到农村生活过一段时间,才切身体会到父亲当时的愤怒,农活是真的很累,在疲惫的时候有人帮一把是多么珍贵的事啊!其实人生也是,在困境中能被人拉一把,是多么弥足珍贵啊!这些道理都是我在跟父亲的相处中,一点点体悟到的。
母亲是我的素质教育的“落实者”
我现在这一身“十八般武艺”离不开母亲的用心,包括我现在导戏,对于“服化道”、配乐等都有着很多自己的想法,特别注重细节,这些都来自于小时候母亲对我素质教育的落实。
小时候,学钢琴、书画、英语、舞蹈……母亲都为我请了老师,她不糊弄,我自然也不敢糊弄,学得很认真。不过那时候我毕竟还是个孩子,总有偷懒的时候,当时母亲规定我每天要练钢琴1小时,拿着小棍站在边上盯着我,我也会趁她不注意去把时钟拨快一点,现在想想也挺有趣的。
当时我上初中时,是没有英语课的,但我的父母都认为英语的学习很有必要。我母亲就马上行动起来,帮我找到合适的老师教我英语,每周风雨无阻地带我去上课。
母亲还请了爷爷来家里教我们兄妹三个写字和画画。每个星期我们仨都趴在窗边,看着爷爷迈着小碎步来到我家,这也是我们非常期待的时刻。现在回想起来,我的童年丰富又有意义,非常感动于父母在教育上对我们的用心,丰富了我的导演世界。
与孩子一同成长,向未知的世界致敬
做母亲的这些年,我其实是在和孩子一同成长。很多时候,是他在教我做事情,谢谢孩子对我的宽容和迁就,也让我这个做母亲的有了很多试错的机会。
爸爸的陪伴,有道理又没道理
因为我工作特别忙,儿子小的时候,他爸爸陪伴他的时间更多。旁人都说爸爸带儿子更合适,能够锻炼出男孩子坚毅果敢的性格,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我家这位爸爸可能是过分粗犷了。有一次孩子发烧,我爱人照顾了他一天,太累了就睡过去了。我回家后发现孩子高热惊厥,赶紧摇醒孩子身旁的爸爸,他半梦半醒地看到孩子已经开始口吐白沫了,吓坏了,光着脚开车把孩子送去了医院。也是从这次开始,我们知道了孩子发烧超过一定体温一定要坚持降温,高烧的孩子身边一定要留一个清醒的大人。很多育儿常识都是我们这样在生活中慢慢积累的,不过孩子跟着爸爸一起,真的是被锻炼得非常皮实。
不过,孩子的爸爸虽然在生活上有点小迷糊,但对于孩子在德行上的教育是非常严厉的。有一次我们带孩子去朋友家玩,朋友家里有个小黑板,儿子很喜欢。临走的时候,朋友悄悄地把黑板放到了我们车子的后备箱里。回家后我们打开后备箱发现了小黑板,都有点蒙。儿子一再申明这不是他张嘴向别人要的,是对方想送给他的,但我爱人还是严厉地训斥了儿子,认为孩子肯定还是有做得不合适的地方。孩子挨骂之后委屈地哭了,但还是很听话地跟着爸爸一起把黑板送了回去。在待人接物这一块,孩子的爸爸很有自己的一套,也希望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做一个别人觉得相处舒服的人。
宽容的母亲,让孩子独立有主见
我做母亲时已经不年轻了,生产时也遇到了一些小波折,所以我对孩子的期待就是健康、开心,这个期待并不浮于表面,我是真的在这样做。大家都说我是一个非常宽容的母亲,给了孩子很大的自由度,我想也正是给了孩子自由,才让他现在面对很多事情时,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会随波逐流。
我的儿子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其实我和爱人并没有给他压力,我们只是在自己的领域努力提升自己,但这些都被孩子看在眼里,也对自己wYrkZZInFjl9BjK8tGX0Ug==有了很高的期待,所以我和爱人反倒成了经常想给他卸下负担的人,希望他不要苛求自己。从小到大,我儿子在学习上都是一个和自己较劲的孩子,成绩一直很好,对我们也很孝顺,也非常有主见。高考报志愿的时候,我希望他可以学习导演专业,一开始他听了我的话,但后来却背着我偷偷地换了专业,去学自己喜欢的动画专业。说实话,一开始我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真的很震惊,但我没有跟孩子争吵,而是找了很多人去了解这个新专业的学习内容、发展前景,虽然我做了这么多年导演,但这方面的很多知识我还真的不清楚,于是也被不少问到的朋友调侃我“落伍”了,原来这个专业这么有发展空间,连未来的电影都要有很多好玩的动画设计呢!这是儿子给我上了一课,是我该学习了!
现在,孩子有了他自己的事业,也小有成就。而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就像他小时候从我这里汲取营养一样,他也将反哺父母。
胡玫,中国影视导演、制片人、编剧。1984年执导个人首部电视剧作品《女儿楼》,该片被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报评为当年全国十佳影片。1998年凭借历史剧《雍正王朝》,被评为中国十大优秀女导演,双十佳电视剧导演。1999年,执导《雍正王朝》获飞天奖、金鹰奖,“五个一”工程奖,优秀电视剧奖。2005年8月,执导《汉武大帝》获得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并获得中国政府影视大奖“飞天奖”最佳导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