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体的出现极大地缩短了信息传播的时空距离,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即时共享,为文化传播、思想交流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快捷渠道。这给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带来诸多影响。面对新媒体带来的信息洪流,高校辅导员需准确把握新媒体传播规律,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入探索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策略,不仅能有效推动思政教育改革,还能助力学生思想成长。基于此,文章以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创新为研究课题,深入剖析新媒体对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发现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不仅能拓展高校思政教育边界,丰富思政教育形式,深化思政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还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舆论走向,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文章认为,高校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养,还要积极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加强网络舆情监控与引导,强化家校合作与社会联动。要坚持创新思政教育工作策略,通过多样化的手段巩固并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影响力,为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深厚家国情怀、强烈社会责任感以及卓越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辅导;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8-0160-05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度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新时期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与评价探究”成果,项目编号:PJ-21106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凭借独特的传播方式和广泛的覆盖范围,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乃至价值观念。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为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思政教育手段,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但同时,新媒体也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面对新媒体带来的信息洪流和多元价值观的冲击,高校辅导员需不断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方式方法,把握机遇,以更加开放、包容、创新的姿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一)拓宽传播边界
当前,新媒体迅猛发展,其如同一张无形的网,将信息的触角延伸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使内容传播的速度和范围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高校辅导员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思政教育内容得以迅速跨越地域和时间的重重障碍,滋润学生的心田。学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媒体设备轻松接入信息世界,随时随地接收思政教育内容。这种前所未有的传播方式极大地拓宽了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的传播边界,打破了以往时间和空间的传播限制,进而促使思政教育深入人心[1]。
(二)丰富教育形式
新媒体以独特的魅力和无限的创意,为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丰富了教育形式。传统的思政教育往往局限于课堂讲授、讲座报告等单一形式,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甚至可能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新媒体则以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强大的创新能力,打破了这一僵局[2]。一方面,新媒体通过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极大地拓展了思政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从静态的文字、图片到动态的短视频、直播,再到高度互动的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体验,每种形式都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多元化的呈现方式使原本可能枯燥乏味的思政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乃至触觉的多重刺激下,自然而然地沉浸于学习的海洋中,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转变。另一方面,新媒体促进了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与现实生活的深度融合。新媒体使高校辅导员可以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参与线上公益活动等,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线上线下的实践之中,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思政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同,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这种寓教于乐、寓教于情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促进了思政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了知识与情感的双重收获,从而更乐于参与和接受思政教育[3]。
(三)强化互动交流
新媒体时代,互动交流不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而是成为一种即时、广泛且深入的教育手段。新媒体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搭建起一座无形的桥梁,强化了彼此之间的互动交流,极大地促进了思政教育的个性化、精准化和高效化。
新媒体打破了传统交流模式的壁垒,实现了师生间无缝对接。高校辅导员可以灵活运用社交媒体、即时通信工具等新媒体手段,随时随地与学生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交流。这种即时性使高校辅导员能迅速捕捉学生的情绪变化和思想波动,并且能在第一时间给予关怀和引导,从而有效预防和化解潜在的问题。同时,学生能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中更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避免面对面交流时可能产生的拘谨和顾虑[4]。
新媒体平台促进了师生间的深度对话与情感共鸣。在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往往停留在表面,难以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而新媒体平台则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表达情感的舞台。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学生的朋友圈、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账号,深入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和生活状态,从而找到与学生沟通的切入点[5]。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火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新媒体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和交流学习的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发布自己的见解、分享学习心得等方式,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学习成果,从而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6]。同时,可以浏览其他同学发布的内容,学习他人的优点和经验,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路。这种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的氛围,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团结,而且提升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辅导员开展班级建设工作,构建和谐、开放、包容的思政教育工作新生态。
(四)把握舆论走向
高校辅导员不仅是思政教育的传播者,更是校园舆论的守护者和引导者,应始终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极强的责任感。在新媒体背景下,各类信息渠道通畅,高校辅导员可以利用新媒体把握舆论走向,通过筛选正面、积极的信息,有效引导校园舆论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正确的舆论导向有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7]。学生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也会更加关注社会热点,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同时,会更加珍惜校园时光,努力学习知识,锤炼品德修养。这种积极的校园氛围不仅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有力保障,更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了青春力量[8]。
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对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日益突出,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的需求。高校辅导员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拥抱新媒体,从多个维度出发,构建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思政教育工作体系,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提升辅导员综合素养
在新媒体新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高校辅导员必须从自我提升做起,确保在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以及新媒体新技术应用能力上达到新的高度。
政治素养与理论水平是辅导员工作的基石[9]。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与广度前所未有,学生接触到的思想观点多元且复杂,辅导员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深厚的理论功底,能够准确理解并传达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辅导员应积极参与各类政治理论知识学习和培训活动,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变化,了解国家大事和社会热点,以便在思政教育中及时引入新鲜素材,增强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10]。
另外,新媒体新技术的掌握与应用也是辅导员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关键。随着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兴媒体的兴起,学生的信息获取和交流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高校辅导员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熟练掌握新媒体新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和传播规律,以便将其有效应用于思政教育工作中,包括学习如何使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思政教育图文内容,如何利用抖音短视频和直播等新媒体形式创新思政教育手段等,从而打破传统思政教育的时空限制,实现与学生之间的即时互动和交流,提高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方法
新媒体时代,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积极探索和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方法,以更加多元、生动、有效的形式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首先,打造多元化的思政教育平台是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方法的重要途径。除了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和专题讲座外,高校辅导员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建立线上互动社区、开展网络征文比赛、组织线上辩论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碰撞,发挥平台的最大价值,增强思政教育的互动性和实效性。同时,可与相关部门合作开发专门的网络思政教育App,为学生提供更便捷、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服务。
其次,强化师生互动与交流是提升思政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11]。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应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即时通信工具等渠道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辅导员可以利用新媒体定期开展线上讨论、心理辅导、交流探讨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网络思政教育中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从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感。这有利于辅导员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期望,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此外,辅导员应紧密结合时代特点和学生实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网络思政教育中,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案例教学、情境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教学方法,从而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技术创新思政教育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例如,可以开发VR思政课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或社会现象,或者利用AR技术将思政知识融入日常生活场景,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开展学习。创新思政教育内容与形式,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效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和质量[12]。
(三)建立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
网络舆情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形成。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工作,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以维护校园网络空间的安全稳定。
首先,强化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是预防网络舆情危机的基础性工作[13]。高校辅导员应利用大数据分析等现代信息技术,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并掌握网络上的热点话题和敏感信息。具体而言,辅导员需要对舆情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准确把握舆情发展态势,预测舆情走向,从而为制订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应建立健全舆情预警机制,对可能出现的负面舆情进行提前预判和应对准备,确保在舆情危机发生时能够迅速反应、有效控制。
其次,积极主动干预网络舆论是维护网络空间清朗的重要举措。面对网络舆论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辅导员应保持高度的敏锐性和主动性,积极干预网络舆论,以引导其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具体而言,辅导员可以利用新媒体发布正面信息,回应学生关切和疑虑,澄清误解和谣言,消除负面影响,加强与网络“意见领袖”的沟通和合作,引导他们发出正能量声音,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氛围。还可以联合学校宣传部门、保卫部门等,共同应对网络舆情事件,确保校园网络空间的安全稳定。
另外,加强新媒体时代的网络安全教育与引导是增强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的重要途径。新媒体时代,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对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辅导员应将网络安全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开展网络安全知识讲座、组织网络安全演练等活动,向学生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增强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念,自觉抵制网络谣言和不良信息,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和稳定。
(四)强化家校合作与社会联动
当下,利用新技术强化家校合作与社会联动,对于提升思政教育工作成效尤为重要。辅导员应加强家校沟通与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还应推动社会联动与资源共享,进一步拓展思政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机会[14]。
一方面,加强家校沟通与合作,建立多元化家校联结渠道是构建全方位思政育人体系的基础性工作。辅导员应充分利用微信、QQ等即时通信工具及学校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建立家校联系机制,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将学生的在校表现反馈给家长,并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定期开展线上家长会、线上家庭教育讲座等活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信任。同时,还应邀请家长参与到思政教育工作中来,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15]。
另一方面,推动社会联动与资源共享也是拓宽思政教育边界、拓展其广度和深度的关键。辅导员应积极寻求与政府、公益组织、社会知名企业等的合作,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开展线上实习实训、职业规划讲座等活动,让学生在506bb0d4269c0ba9b119b2456b8911a7实践中了解社会需求,增强职业规划和就业竞争力。同时,与政府合作开展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公益合作网络的拓展则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社会服务、培养爱心的机会,进一步丰富思政教育的内涵,形成教育合力,实现学校与社会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青年奠定坚实基础。
(五)实施个性化思政教育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实施个性化思政教育策略是优化教育效果、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兴趣、能力和发展需求。因此,高校辅导员应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状况及心理动态,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个性化的思政教育方案。具体而言,高校辅导员可以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建立学生信息数据库,收集并分析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外活动参与情况、社交媒体行为等多维度数据,形成学生个性化画像。基于这些画像,高校辅导员可以精准识别学生的优势与不足,设计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内容和活动。例如,对于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的学生,可以组织团队合作项目,通过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对于对时事政治感兴趣的学生,则可以推荐相关书籍、文章或引导其参与线上讨论会,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表达欲。高校辅导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政教育,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并线上线下收集学生的反馈,精准把握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变化,进而及时调整教育策略,确保思政教育始终贴合学生实际,能够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面对新媒体给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影响,辅导员要从多个维度入手创新和优化策略。一是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二是要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方式方法,丰富教育内容与形式;三是要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为校园网络空间的安全稳定提供有力保障;四是要利用新媒体加强家校合作与社会联动,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思政育人体系;五是要实施个性化思政教育,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升教学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促进其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秦丽,黄琳婷.基于韧性理论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科教导刊,2024(3):64-66.
[2] 齐敏.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和质量提升研究[J].大学,2023(18):9-12.
[3] 罗扬,李刁.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网络话语优化研究[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24,37(1):62-66,80.
[4] 王茜渊,杨沐霖.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新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24,15(8):201-203.
[5] 杨思司,吴钢,林明秀.创新辅导员思政教育形式探索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新路径[J].吉林教育,2022(26):60-62.
[6] 秦玮.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的提升探讨[J].理论观察,2022(5):165-167.
[7] 卞彩巍,王延东.善用新媒体新技术为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3,42(3):155-158.
[8] 张瑞显.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策略探讨[J].数字通信世界,2021(12):270-272.
[9] 云大清.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优化路径研究[J].大学,2024(19):145-148.
[10] 黄丹丹.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路径探赜[J].成才之路,2024(24):41-44.
[11] 陈俊福,陈宇峰.自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6):146-148.
[12] 吕丽.“智能+”时代对辅导员工作的影响探析[J].高校辅导员,2024(2):38-41.
[13] 段茹楠.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挑战与对策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4,15(14):172-177.
[14] 蒋丽媛.高校辅导员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的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9):181-183.
[15] 任子文,王国锋.全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育人能力提升研究[J].才智,2023(16):154-157.
作者简介 续伟,讲师,研究方向:学生管理、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