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邃的夜空中,星星闪耀。一颗颗的星星,像孩童的眼眸,澄澈透亮,给予人心灵抚慰;像跃动的音符,明媚跳跃,让人沉醉遐想;像盈盈的灯火,温暖闪亮,指引归家方向。万千星辰中,定有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送上夜空的。
1929年,孙家栋出生于辽宁复县,从小到大,他的成绩都非常优异。1942年,13岁的孙家栋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哈尔滨第一高等学校土木系,之后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学习俄语。1950年,他参军入伍,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四航空学校的学员,也就是从此刻起,他和航天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1951年,品学兼优的孙家栋入选第一批留苏空军学员名单,进入苏联茹科夫斯基工程学院深造。在苏联的5年时间里,孙家栋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并获得了斯大林金质奖章。1958年,孙家栋学成回国,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总体设计部,开始从事导弹研究工作。
1967年,中央决定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由钱学森任院长。因看重孙家栋出色的工作能力,在钱学森的极力推荐下,孙家栋成为我国首颗卫星总体技术总负责人。
因时间十分紧迫,诸多问题接踵而至。面对困难,孙家栋有过迷茫,但在钱学森的鼓励下,他决心抛开顾虑,组建队伍,认真研究相关技术。经过详细的考察,他从不同专业角度和技术特长出发,选定了戚发轫等18名精英骨干,和他一起,全身心投入卫星研发事业之中。
有了18名精英骨干的助力,卫星研发事业如虎添翼,孙家栋和大家一起做规划,定方案,克难关,终于在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自此,中国航天事业捷报频传,中国第一颗科学实验卫星、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东方红二号”……在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100个航天飞行器中,由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或工程总师的就超过三分之一。
孙家栋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见证者,哪怕已经75岁高龄,也愿意再次接受新挑战,出任绕月探测一期工程总设计师,在2004年开启探月工程。经过3年努力,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升空,中国航天事业开启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