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前半卷《剩山图》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纸本水墨画
不详
元朝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大部分文人以画画自娱,寄情山水,隐居田园,其中最突出的代表就是“元四家”。这幅《富春山居图》就是被誉为“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的作品。
初看此作,映入眼帘的就是几座大山,山上树木茂密,给人一种磅礴大气的感觉。再看其细节:长河之中一叶扁舟,渔夫独钓寒江,给人一种历经沧桑之后的悠然自得之感。黄公望将自身的情感和山水的意境,通过画作融合在一起,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同时也是与《清明上河图》《洛神赋图》等媲美的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曾让乾隆皇帝爱不释手。后因一位狂热粉丝的“自私”,这幅画被一分为二,分别为《剩山图》和《无用师卷》。
“四等公民”的惊世之作
黄公望原名陆坚。他在 8 岁时就失去了父母,而后被一位没有子嗣的黄氏收养,他养父喜称:“黄公望子,久矣。”于是陆坚被改名为黄公望。黄公望自幼天赋异禀,而元代将人民分成四个等级,依次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作为南方汉人的黄公望,属于最末的一等,这就注定他的仕途会比较坎坷。
黄公望直到中年才成为一个小书吏,后来卷入了上司的腐败案件,被送进监狱,险些丧命。50 岁出狱后,他心灰意冷,不打算再做官,转而加入了元朝的一个宗教门派—— 全真教,号“大痴道人”,开始了潜心修道的绘画之路。
黄公望对山水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师法董源、巨然,兼及李成法,并得到赵孟頫的指点。黄公望崇尚自然,讲究写意。他常常深入自然,细心观察自然界在风、雾、雨、雪和阳光下的变化,捕捉四季不同的景色,探究自然万物的灵性。
黄公望是一个喜欢不断尝试的人,他为了学习山水画的更多画法,到处旅游,在79岁时完成《富春山居图》。此画作先后被无用师、董其昌收藏,直到最后落入一个黄公望的狂热粉丝吴洪裕手上。吴洪裕在临终时要拿它陪葬,幸好画作被他侄子从火堆中救了出来,只可惜被烧成了两半。
《富春山居图》的前后两段于2011年6月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首度合璧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