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古称“三水镇”,江水、海水和淮水在此交汇,赋予了这片土地独特的韵味。这里,清亮的三水和奔跑的麋鹿共同编织了我童年时期的奇思妙想。其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那段与矿石收音机相伴的探索时光。
那是一个科技刚刚起步的年代,收音机作为当时的“高科技”产品,引发了无数人的好奇。我自然也被这神秘的“话匣子”深深吸引了。
一天傍晚,我无意间闯入了表哥的房间,只见他正全神贯注地摆弄着一台矿石收音机。他一见我来了,慌忙“嘘”了一下,让我别出声。过了好久,他才叫起来:“听到了,听到了!”随后,他摘下耳机让我听。可是,我什么声音也没有听到。表哥摇摇头,叹了口气说:“一定是刚才动了探针,移了位置,算了,以后再听吧!”
就是那天晚上,我萌生了自己组装一台矿石收音机的想法。第二天,我将储钱罐里的钱拿出来,托人到省城买了一套矿石收音机的零件。暑假如期而至,我迎来了有生以来最有挑战性的一项探索“工程”。
矿石收音机不需要电源,是靠接收空中无线电波的微小电流来工作的。当时只有100多千米外的南京才有广播电台,为了获取更多的无线电波,就要先到屋顶上安装天线,而且越高越好。
我家是青砖小瓦的老房子,那些脆弱的小瓦经不起踩踏,我就像只猴子似的趴在屋面上慢慢爬行,等到把电线和竹竿装上屋脊的时候,我已经汗流浃背了。
第二天,我开始组装零件。我从表哥那里借来火烙铁,将线圈、调谐电容器和耳机连接起来。由于紧张和不熟练,那烧红的烙铁头,不时地烙到我的手指上。当矿石收音机的每个接点都焊好时,我的左手已经成了“花指头”了。
矿石收音机的核心部件是黄铁矿晶体,那是一颗只有米粒大小的天然石子。矿石上面闪闪烁烁有许多小亮点,其中只有一两个“灵敏点”可以起到检波器的功能,能让耳机发出广播电台播出的内容。 所以,调试就成了最关键的一步。因为谁也不知道矿石上的哪一点才是它最有价值的“灵敏点”,只能靠一根像头发丝那样细的金属触针去探寻。我开始戴上耳机,屏住呼吸,用指尖慢慢牵动着小探针在磁铁矿上“跳舞”……
不知换了几颗矿石,经过了多少次的拨弄,总算在两个星期后的一个夏夜,我用自己组装的矿石收音机,收听到了江苏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尽管声音是那么微弱,近乎蚊虫的“营营”声,但在我的心里却像爆炸了一颗原子弹。
如今回想起来,组装矿石收音机的经历依然历历在目。它让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颗独特的“矿石”,只要肯去探寻,就一定能找到那个属于自己的“灵敏点”,掀起一朵小小的浪花。而无数朵浪花的汇集,终将会成就一个独特的自己。
作者简介:
张冲,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苍蝇和火车赛跑》《小老鼠的隐身衣》等作品100多部。作品先后荣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冰心儿童图书奖”、“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