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标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追求更高效的教学效果,努力提升教学质量,以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培养其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他们的化学学习质量。鉴于此,本文主要基于新课标理念,就如何实现高中化学教学创新展开探究。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创新路径;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教育部门对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提出了新的课程标准。新课标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教学方法的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新课标视域下,高中化学教学必须进行创新,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一、高中化学教学现状
(一)教学理念落后
近年来,在新课程标准教育改革以及“新课程、新教材”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之下,高中化学学科的课程安排、教材内容都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改变,也更加符合当前社会对高中生的要求[1]。然而,对部分高中化学教师而言,新课程以及新教材的改变并没有带来教学理论的更新,他们并没有充分地认识到新课程的优势和新教材的充实,依旧坚持以往传统的教育理念,并没有意识到应该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是一味地进行说教性的教学。
(二)实践活动开展不足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很多教师还是注重理论知识,以学分论高低的观念仍未改变,忽略了实践活动的开展,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发展需求,一味地以理论知识的填鸭来开展教学工作,而不注重学生的吸收能力与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就阻碍了学生的良好发展。
(三)教学方式单一
通过分析教材可知,高中化学知识点较多,且通常表现为公式、符号等形式,主要为概念类知识。部分教师在开展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期间或多或少融入了创新培养意识,但仍沿用了以往的应试教学方法,将知识点讲解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口述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理论要点,并在学生大体掌握知识内涵后利用题海战术帮助其巩固所学公式及概念,整体教学方式单一僵化,部分学生主要利用背诵、做题的方式进行化学学习,极大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一)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习能力
常言道,万丈高楼平地起。从这句话当中也可以看出,在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基础知识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只有扎实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当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在高中化学课堂的学习过程当中,学生会遇到一些新的化学概念和化学知识点,这些内容也是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并不注重这些基础概念的教学,仅仅是让学生通过题海战术的方式来理解知识点。这样的方式会导致学生对于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理解较为片面,也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站在新课标理念的视角下,教师应该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培
养[2]。例如,在学习《物质的分散性》这一单元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这一单元中一些基础的概念,如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浊液、胶体、溶液等。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单元当中的基础概念和知识,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生动形象地展现出这些概念知识。比如,浊液、胶体、溶液这三个概念之间是比较相近的,只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所以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出这三个概念之间大小的对比,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掌握这三个概念。
(二)合理利用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学习中,高中生要想自身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要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实现学习目标,不然在解题时会十分茫然,缺少研究兴趣。因此,化学教师要对教学素材进行深入挖掘,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成主动学习者。例如,教师在讲解“醇酚”相关内容时,要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其结构特点,让学生动手实验。课上,化学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交通事故视频,让其明白引起车祸的原因是酒精,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和实验奠定基础。此时,化学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带领学生学习醇酚的知识,如二者分别代表什么意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教材,回答问题的同时总结化学性质。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对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与乙醇的酯化反应的探究。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相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图示顺利完成实验。在这个过程中,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化学教师要时刻保持警惕,在真实的情境下,帮助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灵活运用资源,拓宽学生视野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化学素养,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师应该走出教材、走出课堂,不能完全依赖教材,而是以教材为基础逐渐向外延伸拓展。例如,在“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相关知识点的学习中,书本上的图片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就“铝制饮料罐该不该用”为题开展辩论赛,随后借助多媒体工具及时地补充,逐渐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利用相机将精彩的瞬间记录下来,并张贴在班级的墙上,以鼓励学生勇于探
索[3]。或者,在“铁盐和亚铁盐”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而不是直接给出结论让学生记忆,将“VC与铁搭档效果会更棒”的广告词当作引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发现学生在实验室的学习欲望要比在课堂上学习欲望更强烈,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也逐渐拓宽了视野。教师一定要善于利用教学资源的优势,在必要时通过实践活动去验证化学知识。化学学习的综合性比较强,单纯地依靠课本难以让学生保持长久的兴趣,在教学资源的帮助之下,学生的知识储备也得到了丰富。
(四)遵循因材施教,践行分层教学
高中生虽然综合水平明显提升,但是由于客观环境以及学生自身知识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在日常的课堂学习和知识探索过程中依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为了尊重学生成长的个性化特征,严格落实素质教育“因材施教”的理念,教师可以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以学生成长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构建出分层教学模式。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制订出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成长目标,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收获学习的成就感。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探索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分层教学的开展来进行化学知识的分层探索,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更加扎实地掌握化学知识。譬如,在学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以及成长档案来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层次划分,并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制订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基础层学生以教材内容理解和掌握为主,提高层学生在教学中融入更多的拓展性内容,以学生自身思维发散以及观点认知为出发点,鼓励学生进行知识的自主拓展和延伸。分层教学的开展,不仅将新课程改革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更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了知识学习的乐趣。
(五)借助信息技术,打开想象思维
化学知识复杂多变,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理解,这会让部分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压力,致使他们失去对化学学习的兴致。针对此,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可辅助多媒体展开教学,在课下对教学内容进行规划,结合章节的重难点知识,为学生筛选出有效的学习素材,将生动的视频作为课前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多媒体技术以最形象的方式传达给学生文化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探索能力,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还将化学知识化繁为简,是提升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媒介。比如,教师在讲《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时,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日常的金属元素和置换反应原理。由于学生对金属了解得不全面,教师可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有关金属的视频,视频中对各种金属元素做了详细的解释,各种功能和性能都得到了展示,让教材中的知识形象起来,学生通过多媒体视频的观看,打开了新的化学世界,利于想象思维的发展。
(六)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升教学效果
化学知识与人类的衣食住行联系十分密切,即便是非常深奥的理论知识也会在生活实际的支持下变得更加通俗易懂。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可以依托于生活实际来讲解化学知识,以此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化学学习的周期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抓住每一堂课的教学机会,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当中去感悟与化学知识的联系,感受到每堂课的生动灵活。逐渐脱离传统的板书课堂,学生也深刻地意识到了化学学科的千变万化,再加上化学知识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教师就可以巧用生活实际与课本内容进行融合,如以城市的霓虹灯、交警叔叔为何用重铬酸钾来检测是否酒驾、骨汤为什么可以补钙等。借助这些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案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对科学知识充满了研究的热情。化学教学以实际生活为基本出发点的同时,也是为了解决社会发展的某种需要,让学生意识到化学就在身边,找到化学学习的重点突破口,才能让学生更主动、更积极地学习知识,形成自主探究意识,在学习过程当中学生便会更精准地找到突破口开展探究,学会联系生活实际。当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的时候,学生内心得到了满足,也逐渐培养了学习自信心,便会更深入地去了解化学知识,进而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
(七)应用思维导图,整理归纳知识
高中生虽然思维抽象性特征已经非常明显,但是在日常的学习活动开展中,对于鲜活的知识呈现形式依然抱有浓厚的兴趣。在高中阶段各个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要精准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并以此为出发点展开新颖教学形式的探索。在高中化学创新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地引发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探索兴趣,并帮助学生构建更加立体完善的化学知识体系,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模式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化学知识的提炼和总结,以清晰的框架和严谨的逻辑性来辅助学生化学知识体系的形成。
(八)开展互动探究,充实课堂内容
互动探究式课堂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经常使用的教学模式,化学课程本来就是一个实际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自己动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也可以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进一步地巩固自己的课本知识。例如,教师在教授“氧化还原反应”后,就可以在复习课程中直接带领学生到实验室中进行操作,教师主要是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独立去操作,教师主要是引导者的身份。教师在实践课堂中要直接放手,让学生去大胆操作,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化学知识的研究主要都是采取实验的形式来实现,因此化学实验的培养应当以学生本身的综合能力为主。具体可以在实验教学当中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来进行,促使学生充分结合实际情况来探索答案,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积极地解决问题。例如,一般用于化学实验的药品都可长时间存放,其中部分药品因为长时间存放不可避免会挥发一部分,因此浓度将因此降低,如果投入实验中将难以实现预期实验效果。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当促使学生将产生的实验现象进行真实记录,督促学生积极找出产生此类现象的主要原因。并且在实验当中,学生还必须始终坚持自身结论,正确认识自己最终研究的结果。
(九)完善教学评价,实现查漏补缺
通过合理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激发其学习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在遵循新课程标准的高中化学教学创新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评价体系的优化,确保教学效果得到真实而公正的呈现。传统的化学教学评价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实际的能力和素养。新课标要求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学习方法等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为此,教师可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将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能力、探究和研究能力等多种评价指标相结合,以此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另外,传统的化学教学评价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在新课标理念下,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操作的技能进行评价。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全面提升,教师应当采纳并优化过程性评价方式,力求全方位地反馈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例如,在化学实验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分析实验数据和评价实验设计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需进一步明确化学课堂的教学目标,明确当前教学模式所存在的弊端,把握正确的改革方向。并在接下来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有效教学为行动导向,探索更加新颖的教学模式,以凸显整个化学课堂的实效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效发挥一系列教学手段的优势,让整个化学课堂更富有魅力,凸显整体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李俊玲.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创新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2024(15):123-125.
[2]王素霞.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J].启迪与智慧(上),2024(5):118-120.
[3]雷鼎铎.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24(14):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