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2024-11-03 00:00王小溪
高考·下 2024年9期

摘 要:新课标下,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围绕“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的核心素养,探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方法。当前,在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现实问题,阻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提升。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此,文章主要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以期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高中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使命。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对学生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培养不足,对学生思维品质培养不够重视,对学生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培养缺少有效手段,对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培养不够深入等。因此,探索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1]。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宽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与挑战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对学生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不足。部分教师未能充分认识到这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偏离至知识传授和应试技巧上,导致学生缺少主动思考和表达的机会,语言能力难以实质提升[2]。

其次,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同样未得到足够重视。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部分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深入分析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往往缺少独特的见解和判断。

再次,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也面临困境。部分教师仅停留在文学作品背景和主题的简单介绍上,未能引导学生深入品味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导致学生在审美鉴赏方面缺少深入的理解和体验,创造力受限。

最后,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的培养也显得力不从心。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机械地传授文化知识和应试要点,未能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素材和资源,没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化的内涵和价值,限制了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的提升。

探究其背后原因,主要在于教学方法的传统与应试导向,以及未能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部分教师过度依赖教材和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主动性的培养,导致学生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难以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并逐步养成不愿意思考、不主动运用知识等不良习惯,严重制约了其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3]。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细致品读文章,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课标》中的核心素养培养框架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应重视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教师应充分利用高中语文教材内容,指导学生反复咀嚼文字,细致揣摩文章语言背后的含义,以此不断增强语言感受能力,促进学生语言感知能力的有效提升[4]。比如,在教学《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时,应先带领学生初步阅读文章,了解文本内容,然后,提出思考性问题:“《荷塘月色》与之前所学的《故都的秋》在用词、用句上有着怎样的不同?”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品读《荷塘月色》这篇文章。让学生在思考、阅读和分析中正确认识到:《故都的秋》作者热衷于使用短句,中间停顿较多,整体文章写作风格较为舒缓,营造出一种清静、悲凉的秋味氛围;而《荷塘月色》则注重对诗情画意的描写,在描绘荷叶、荷花、月色等景物时表达得十分准确传神,作者热衷于利用叠词将《荷塘月色》的美勾画出来,如“渐渐”“淡淡”“弯弯”等。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在品读文章时细致揣摩各种叠词、动词和名词,感受朱自清语言的精练优美,体会朱自清利用语言文字向读者传达的情感,掌握正确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重点提升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为更好地实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达成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教师需坚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突出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同时,重视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全面地剖析问题,在剖析文章问题的同时,做好知识归纳与延伸,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例如,在教学《祝福》时,教师可选择让学生吟咏、品味鲁四老爷“可恶!然而……”这简单的几句话,理解它们的言外之意。然后,从这几句话中深入剖析鲁四老爷的性格特点,得出自私、虚伪、无情等答案,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又如,在《红楼梦》整本书的阅读教学中,当学到“林黛玉进贾府”这部分内容时,为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应采取问题驱动教学法,结合小说内容创设思考性问题:“林黛玉进贾府时,贾府中每个人的反应是如何体现的?”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再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如“林黛玉作为一个新的个体,在进入一个全新环境时,应如何才能与新的群体建立和谐关系?贾府中每个人尽力讨好贾母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等一系列深层次思考性问题。这些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在深入思考中,学会从多方面、多角度探究人物特点,了解文章背后想表达的具体含义,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不断提高。

(三)引导学生鉴赏文学作品,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以培养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为中心,引导学生鉴赏文学作品,有利于促使学生在文学作品鉴赏中产生独特感受,加深情感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为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打下坚实基础[5]。因此,教师应重视唤醒学生的审美感知,提升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如面对小说、散文或古诗时,能够感受到它们的美。例如,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采用重点句子重点朗读的方法,“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引导学生掌握句子中的重点,采取动词重音朗读的方法,凸显景色壮观之美,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赤壁壮丽的景色以及苏轼的阔达乐观,在诵读中感受“文脉诗气”,体会语言的韵律美。此外,教师可以使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强化学生审美体验,提升审美素养与创造能力。比如,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设置一个问题:“在朗读‘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时,是昂扬向上的还是消极低沉的?作品中体现形象与情感之美的句子是哪些?”通过设置这些问题,帮助学生体悟文本的情感美,对作品的审美价值形成新的认知,在鉴赏中感悟作者的审美追求,产生共鸣,为学生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奠定坚实基础。

(四)深挖教材中的文化元素,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引导学生从中感受作者的家国情怀与伟大抱负,加强学生对文化传承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和能力。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素材,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文化财富,教师可利用教材中的古诗词,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元素,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古诗文中包含的传统文化,深刻理解文化传承的意义,以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6]。比如,在教学《劝学》这篇古文时,教师需针对文章的重点进行精讲,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中蕴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并让学生意识到这些哲理背后所代表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学不可以已、坚持、专心等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这些价值观,以此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挖掘语文教学内容中表现传统美德的教学元素,如《师说》中尊师重道的思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尊师重道是中国传统美德,培养学生敬爱师长的意识,让学生深刻理解传统美德的内涵和价值。

(五)融合跨学科知识,拓宽学生认知视野与创新能力

在知识爆炸的当今时代,单一学科知识已难以应对复杂社会问题。高中语文教学融入跨学科知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更是培育其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关键。有机融入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内容,可拓宽学生认知视野,塑造多元化思维方式。例如,教《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可以结合清代的社会历史背景,讲解当时的礼仪文化、贵族家庭生活及政治环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中的社会阶层、人物命运与时代背景。这种跨学科的融合,不仅使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从宏观视角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在《赤壁赋》教学中,融入哲学思想,探讨苏轼的人生态度与哲思,引发学生对人与自然、历史与现实关系的思考。跨学科整合让学生从多维角度理解文学,培养多角度审视问题的能力。通过美术作品中的历史场景,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古代文化,增强对文学的情感共鸣;结合哲学思辨,更深入理解作者思想,锻炼逻辑推理与批判性思维。这种多维整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现新知识关联,提出创新解决方案,为应对未来复杂的社会问题奠定坚实基础。

(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与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契机。高中语文教学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旨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并推动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全面进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在线资源库及智能学习平台等先进工具,为学生打造多元化、沉浸式的学习场景。举例而言,在解读文学经典时,数字化平台可助力展现作品的历史脉络、作者传奇及多媒体素材,让学生在视听盛宴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

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体验。通过参与在线研讨、完成团队协作任务,学生将在实践中锤炼信息检索、筛选、分析及整合等关键能力。这种pZwPUUvo27QckjDghLR3kLdLwosv7tVqAsLH3Wgwqfo=技术驱动的自主学习模式,对于培育学生的探究意识与批判性思维至关重要。此外,电子图书馆和数据库的利用,可为学生提供海量的文献资源,激发他们的独立阅读与研究热情。在文学创作方面,数字工具的引入同样为学生打开了新的表达天地。从电子诗歌到微电影制作,学生在提升文学修养的同时,也锻炼了跨领域创新与实践能力。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丰富了学习资源与手段,更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自主性。学生在这一进程中收获的,不仅是语文学科的广博知识,更是未来信息化时代中不可或缺的生存与发展技能。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侧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使学生能够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方法,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当前,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改革的主题,但是在具体实践中,高中语文教学仍然存在着教学内容延伸性不足、教学方法传统的现实问题,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对此,教师需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动态化地调整教学目标,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保证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构建更加完整的知识网络,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陶丽萍.核心素养下大单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教育观察,2024,13(2):103-106.

[2]程颖.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教育教学的困境及路径[J].文学教育,2023(9):133-135.

[3]刘扬.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3(8):11-13.

[4]王燕.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23.

[5]王晓婷.高中古诗文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3.

[6]李向宏.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J].学园,2024,17(9):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