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海上作》
﹝唐﹞孟浩然
仲尼既云殁,余亦浮于海。
昏见斗柄回,方知岁星改。
虚舟任所适,垂钓非有待。
为问乘槎人,沧洲复谁在。
这首诗是诗人孟浩然泛舟于海上时所作,其中颔(hàn)联两句中“斗柄”和“岁星”都是天上的星星。其中蕴含哪些天文学知识呢?
首联“仲尼既云殁,余亦浮于海”中的仲尼就是孔子。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从孟浩然所处的盛唐时期来看,孔子已经去世1000多年了。后半句诗人提到自己“浮于海”,不仅指自己真的在海上乘船,还有引申的含义。孔子说过:“道不行,乘桴(fú)浮于海。”这句话是说如果自己的理想抱负不能实现,就泛舟于海上,远离世俗。首联表现出诗人不得志而避世的想法。
通过颔联“昏见斗柄回,方知岁星改”,我们可以想象诗人乘船在广阔的海面航行,此时天刚刚黑,诗人抬头便看到满天美丽的繁星,闪耀的北斗七星引人注意,北斗七星的斗柄三星回到了去年的位置,令人感慨时间过得真快啊,这一年又快过去了。“岁星改”是什么意思呢?岁星就是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木星的别称。古人发现木星每12 年在天空中运行一周,每年变换一个位置——岁星的位置改变了,也就说明新的一年到来了。所以,古人也用岁星来纪年。
诗的后半部分是说时间过得飞快,自己却仍没有什么作为,诗人不禁感慨惆怅,于海上乘舟随波逐流,钓鱼时也没有什么期待,问一问那乘舟的人,海上的仙洲到底在哪里呢?
诗人孟浩然一生未能出仕做官、施展抱负,他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句。
从这首诗中我们能看出,北斗七星和木星都有纪年的作用,不过原理却不太相同。大家或许对北斗七星更熟悉一些,如果我们在黄昏后观察北斗七星并记住斗柄的方向,一个月后同样在黄昏后观察,就会发现北斗七星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北斗七星会慢慢围绕北天极旋转,斗柄的指向每个月偏移30°,3 个月偏移90°,一年12 个月恰好是360°,斗柄会再次回到原来的位置,像一个巨大的指针,周而复始。这种变化是地球公转造成的。地球运行到不同的位置时,我们看到的恒星的相对位置也会发生变化。充满智慧的古人很早就发现了北斗七星运行的奥秘,我国最早的历书《夏小正》记载:“正月,斗柄悬在下,六月,初昏斗柄正在上。”战国时期的典籍《鹖(hé)冠子》记载:“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那被称为岁星的木星是如何纪年的呢?这是由于木星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是11.862年,接近12年。我们在地球上观察木星,会发现木星在恒星背景下缓慢移动,大概12年运行一圈,回到原来的位置。《史记· 天官书》有“岁行三十度十六分度之七,率日行十二分度之一,十二岁而周天”。古人很早就观察到木星12年运行一周天。古人非常喜欢12 这个数字,西方有黄道十二星座,我国有十二地支、十二生肖。结合木星的运行,还有十二星次,分别是:星纪、玄枵(xiāo)、娵訾(jū zī)、降娄、大梁、实沈、鹑(chún)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木星每年运行经过一个星次,以此来纪年,称为岁星纪年法。比如春秋时左丘明编撰的史书《国语》记载“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就是说木星在鹑火的那一年,周武王讨伐商纣王。
为何要用木星来纪年呢?因为在秦统一以前,群雄争霸,各诸侯国各用各的纪年方法,非常混乱。为了方便沟通,需要一种统一的纪年方式,于是人们就把目光投向了天空,明亮的木星方便观察,其运行也十分规律,便成了最佳选择。
不过岁星纪年法仍然有误差,因为木星的运行周期实际上不足12 年,时间久了误差也会变大,不能准确纪年。因此人们假想出了“太岁”来纪年,把地上分为十二个方位,又将十二地支与这十二个方位对应起来,比如子在正北方、午在正南方、卯在正东方、酉在正西方……这样每年太岁经过一个地支,12 年一个周期。太岁纪年法逐渐取代了岁星纪年法,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应用了。再后来,人们逐渐又把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结合,用生肖来纪年就更方便记忆了。后来人们把“太岁”进一步想象成神的形象,每年有一位“太岁”轮值。至今仍然有“犯太岁”“在太岁头上动土”这样的说法。
木星在古代还有很多别称,如“纪星”“应星”“摄提”等。在古诗词中,金星与火星常常与战争相关,而木星就被赋予了美好、祥和的含义。比如白居易的《叙德书情四十韵,上宣歙崔中丞宣州荐》说“望如时雨至,福是岁星移”,欧阳修的《洗儿歌》说“木星之精为紫气,照山生玉水生犀”。
木星还与一位古代的名人密切相关。唐代大诗人李白被认为是金星下凡,你知道哪位名人相传是木星下凡吗?他就是西汉时期的名臣——东方朔。东方朔聪明机智、能言善辩,还被相声界尊为祖师爷呢,《史记》《汉书》都记载了他的趣事。
汉武帝刘彻即位后,广纳天下名士。不少人上书自荐,据说东方朔写自荐信居然用了三千片竹简,两个人才背得动,汉武帝更是用了整整两个月时间才读完。东方朔在信中毫不谦虚地把自己从外表到学识,再到人品统统夸了一遍,说自己这样的人可以做天子的大臣。这成功引起了汉武帝的注意,汉武帝觉得这个人还是有才能的,但不算谦逊,就给了他一个小小的官职——公车令。这个职位俸禄非常少,并且没有见到汉武帝的机会。聪明的东方朔想到一个办法,他对给汉武帝养马的几个侏儒说:“你们这些人既不能种田,也不能当官,连当兵也不行,对国家毫无用处,白白浪费粮食,我要杀了你们。”此话把这些侏儒吓得不行。东方朔又说:“要想活命,你们赶快去向皇帝请罪去吧!”汉武帝听到侏儒们来请罪,明白了是东方朔在背后作怪,就召他前来问话。东方朔回答:“侏儒身高才三尺,我的身高有九尺,但我们的俸禄一样多,都是一袋米,侏儒会撑死,而我却会饿死,如果您不愿重用我,不如罢免我吧!”汉武帝听了哈哈大笑,便给他升职为金马门。
汉武帝喜欢打猎,想要征用民田修建上林苑,而将荒地补偿给百姓。东方朔谏言征用肥沃的农田修建上林苑不体恤百姓,影响粮食生产,不是富国强民的好政策。东方朔直言劝谏,言辞非常有说服力,汉武帝最终听从了谏言,还给东方朔升了官、赏赐了黄金。
东方朔去世后的第二天,负责天文的官员向汉武帝汇报说消失18 年的岁星重新出现了。汉武帝一算,发现东方朔在朝做官恰好18年,便认为他是岁星下凡的神仙。木星当然不可能消失18 年,由于木星、地球、太阳三者位置的变化,木星运动到太阳的另一侧时或离太阳太近时,在地球上也只会有一两个月的时间见不到木星。李白在《玉壶吟》中说“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谪仙”就是下凡的神仙。
作为夜空中亮度仅次于金星的亮星,木星非常引人瞩目,视星等可达-2.94 等,在灯火辉煌的城市夜晚也很容易被找到。
如果用双筒望远镜观测,能看到木星的4 颗大卫星;如果用天文望远镜观测,还能欣赏到木星美丽的条纹。赶紧亲自去观测一下木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