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高校研究型审计人才培养探索

2024-11-03 00:00卢美惠姜妍林少斐
科技资讯 2024年19期

摘要: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指导精神,探讨了高校研究型审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及其实践路径。分析了当前高校审计学科在跨学科融合和知识体系更新方面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相关内容,强调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持续知识更新的必要性。通过总结实践成果和经验教训,提出了加强研究型审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师资建设、实践教学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建议。展望未来,高校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不断推进研究型审计人才培养工作,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关键词:高校研究型审计人才培养党的二十大报告跨学科融合知识体系更新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F239.0-4;G642

ExploringtheCultivationofResearch-OrientedAuditTalents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BasedontheSpiritofthe20thCPCNationalCongressReport

LUMeihuiJIANGYanLINShaofei*

ShandongInstituteofBusinessandTechnology,Yantai,ShandongProvince,264005China

Abstract:Thispaperexploresthecultivationofresearch-orientedaudittalents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drawinginspirationfromthespiritofthe20thCPCNationalCongressReport.Itanalyzesthecurrentsituationandchallengesinthecultivationofaudittalents,andproposesstrategiesandmeasurestoaddresstheseissues.Thepaperemphasizestheimportanceofintegratingtheguidingprinciplesofthe20thCPCNationalCongressReportintothetrainingprocess,focusingonenhancingtheprofessionalqualities,practicalabilities,and innovativespiritsofaudittalents.Theimplementationofthesestrategiesisexpected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auditeducationandtalentcultivationinChina.

KeyWords:Research-OrientedAuditTalents;20thCPCNationalCongressReport;AuditEducation;TalentCultivation;ProfessionalQualities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1]的战略思想。在这一重要方针的指引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培养研究型审计人才方面肩负着举足轻重的使命。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审计环境的快速变化,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斗争精神的研究型审计人才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的迫切需求。

2023年5月,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进一步强调了“做实研究型审计,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打造经济监督的‘特种部队’;做好与其他监督的贯通协同,形成监督合力”[2]的指导思想。这一要求不仅为审计工作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方向,也为高校研究型审计人才培养指明了道路。研究型审计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监督活动,其从业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更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深入的分析能力和坚定的斗争精神。

因此,本文旨在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精神,针对当前高校研究型审计人才培养的现状,深入分析面临的挑战与不足,进而探索创新的人才培养策略与路径,旨在为我国审计事业的蓬勃发展输送更多具备高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研究型审计人才,从而为国家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贡献力量。

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导下的研究型审计人才培养理念

1.1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1]。这一论述不仅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高校培养研究型审计人才提供了重要指导。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动力,对于审计领域而言同样如此。

高校在培养研究型审计人才时,应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创新发展的要求,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视为关键任务。通过持续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有效引导学生紧跟审计领域的前沿发展,掌握最新的审计理论和技术方法。同时,这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尝试新的审计技术和工具,为审计行业的持续进步贡献智慧。

1.2强化法治素养和依法审计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1]。这一论述强调了法治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也为培养具备法治素养的审计人才提供了重要指导。

高校在培养研究型审计人才时,应将法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开设法律课程、组织法律讲座、参与法律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依法审计能力,确保他们在审计工作中能够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履行审计职责。通过法治教育和依法审计能力的培养,为审计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3坚持全面育人、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这一论述为培养研究型审计人才提供了重要的育人理念指导。

在培养研究型审计人才的过程中,dgK51dHfoVr2ThwKD+4R8ehilFpMCaN865n+QgqZl7I=高校应坚持全面育人、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3]。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要关注他们的道德品质、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他们成为既具备专业知识又具备高尚品德的审计人才。通过全面育人、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的贯彻实施,为我国审计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2当前高校研究型审计人才培养的困境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教育改革方面提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1]”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教育改革方面提出的重要指导方针,为高校研究型审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然而,推进教育实践中仍面临困境与挑战。审计学科体系当前面临的挑战包括跨学科融合不足、知识体系更新滞后、师资队伍创新能力与实践经验不足,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种种问题。审计教育在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上缺乏深度,教材内容陈旧未能及时反映最新的审计理论与实践。师资队伍在创新精神和实践经验上有所欠缺,而实践教学环节则面临实验设备不足、实习机会有限、理论与实践脱节等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高校应积极推进改革,强化跨学科合作,更新教育内容,提升教师素质,并加强实践教学,以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审计人才。

3基于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高校研究型审计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3.1审计专业系列教材建设改革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1]”结合这一要求,高校应完善审计学科体系,推动跨学科交叉融合,构建综合性的审计知识体系。同时,引入前沿课程,更新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掌握最新的审计理论和技术。

3.1.1融入“技术性”内容

在审计专业系列教材建设中,应充分融入研究型审计所需的“技术性”内容。这包括先进的审计技术、内部控制痕迹建设评价等。通过引入这些内容,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最新的审计理论和实践,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3.1.2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在系列教材建设中,还应注重“课程思政”的建设。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内容,可以在审计学科教材中融入法治理念和道德观念。例如:针对“内部控制”这一核心章节,教材设计可以致力于探索构建一套高效且全面的控制措施体系,旨在有效遏制企业内部的违法违规行为。此部分将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方向,旨在增强学生的合规自觉性和风险管理技能,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在“内部审计”领域,教材规划应深入剖析内部审计在揭露企业舞弊行为、维护企业诚信体系方面的关键作用。通过引入真实世界的案例研究,学生将能够直观地理解内部审计的运作机制及其对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在“政府审计”章节中,教材应聚焦于对领导干部经济违法违规案例的深入剖析。通过详细阐述审计程序的实施步骤和审计结果的产生过程,学生将能够深刻理解政府审计在推动社会法治建设、促进政府廉洁高效运行方面的独特价值。这些内容的融入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观念,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

3.2建设研究型审计师资团队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1]”这一原则对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为了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要求,高校应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以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

首先,高校应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其次,高校应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此外,高校还应加强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还强调:“要优先发展教育、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1]”这一要求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向。高校应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人民需求,制订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计划,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培养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在教育审计领域,高水平的教育审计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也应注重提升教育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确保教育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

3.3构建研究型审计实施机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高校应落实这一要求,加强实验教学和实习实训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加强与审计实务部门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

3.3.1开展内部培训计划

为解决缺乏研究型审计经验的问题,高校应制订全面的研究型审计培训计划[5]。该计划应涵盖研究型审计的理论知识、实际案例分析以及最佳实践分享等内容。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研究型审计专家进行培训,通过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研究型审计的精髓。同时,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强调审计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引导学生在审计实践中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3.3.2建立研究型审计导师制度

为了更快地培养新人,高校应设立研究型审计导师制度。由具有丰富经验和深厚专业知识的研究型审计专家担任导师,指导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帮助他们更快地掌握研究型审计的方法和技能。导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培训计划,确保他们能够快速成长。在导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审计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为未来的审计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3.3.3加强实践教学与审计实务部门的合作

高校应积极与审计实务部门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合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同时,加强与审计实务部门的沟通交流,了解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为实践教学和研究型审计团队的构建提供有力支持。在合作过程中,可以邀请审计实务部门的专家来校指导、授课或参与实验教学,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要求。

4结论与展望

在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重要报告中,教育被明确置于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位置,彰显了其对国家未来发展的至关重要性,为高校研究型审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通过跨学科融合、知识体系更新和实践教学的探索,高校已取得初步成效。然而,面对科技发展和审计实践的变化,高校仍需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审计学科建设。为此,需精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融入前沿技术与实践案例,并着力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未来审计领域的需求。展望未来,高校应持续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致力于培育具备创新思维能力、丰富实践经验及广阔国际视野的卓越研究型审计人才。这些人才将成为审计事业稳健前行的坚实基石,为推动审计领域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进而助力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前线,2022(11):4-28.

[2]佚名.习近平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发挥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独特作用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J].机关党建研究,2023(6):2.

[3]唐文静,陆卫江.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教育审计高质量发展[J].会计之友,2023(21):44-48.

[4]曲悦.新发展格局下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开展研究型审计的路径研究[J].公关世界,2024(8):103-105.

[5]李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研究型审计蓝图[J].会计之友,2024(3):9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