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兹鲲的发现还得从19世纪说起,当时有一位名叫阿尔佛雷德·尼克尔森·利兹的农场主,他非常喜欢收集化石,以自家农场为起点,寻找的范围不断扩大。在这过程中,他不断积累经验,终于在彼得伯勒附近的一个大土坑里发现了一块巨大的化石。喜出望外的他,立即请来了古生物学家帮助鉴定。
古生物学家看过利兹发现的化石后,认为其属于剑龙的骨板,因为某些剑龙的骨板就是比较细长的。非常高兴的利兹便将化石摆在自家农场里展示。
1888年,著名的古生物学家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访问英国。利兹听说后,立即拜访马什希望他能够到自己的农场来一趟。当马什来到农场看到化石后,他指出这些化石并不是剑龙的骨板而是某种巨大的史前鱼类。
马什证明了化石008d60896bc72606d988fe1f19acb0446a496a2b348f7242885470ac6a42a358的真实身份,但由于他在英国的行程仓促,并没有足够的时间留下来研究这些化石。利兹便根据马什的指引,请来了鱼类专家约瑟·史密斯·伍德沃德。
1889年,伍德沃德研究了化石后,将其命名为利兹鲲,本意为“利兹的鱼”,用鲲代替鱼,表现了它身躯的巨大,而且还带有神话的色彩。利兹鲲的模式种名为疑难利兹鲲,“疑难”两个字则是因为化石过于破碎,很难进行辨认和研究。
伍德沃德在命名利兹鲲时,根据当时发现的化石,推测这条大鱼的长度可达9米。虽然体长9米已经很大了,但是在巨物横行的史前时代却并不突出,利兹鲲也在被命名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被遗忘。
1986年,古生物学家大卫·马丁尔注意到弱茎鱼与利兹鲲有着亲缘关系,便以弱茎鱼作为参考,推算出利兹鲲的体长至少有13.5米。另一种方法则是通过鳃笼推算出利兹鲲的体长达27.6米,这个体长立即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2007年,古生物纪录片《与海怪同行》播出,利兹鲲以24米的庞大身躯在纪录片中闪亮登场。2013年,古生物学家们集合5具利兹鲲的化石标本,经过仔细测量和科学计算,最终确认其中最大的一条利兹鲲的体长为16.5米,这是目前关于利兹鲲体形最科学的推测了。不过,因为大鱼的体形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更大,所以利兹鲲其实也可能更大。
利兹鲲体形巨大,对食物的需求量也非常大,不过它并不是凶猛的掠食者,而是温和的滤食者。
利兹鲲的嘴巴非常大,但嘴中没有一颗牙齿,嘴巴的咬合力也不强。其实利兹鲲进食的秘密藏在它的鳃里,一排排的鳃耙形成了像网一样的结构,当海水从嘴巴流经鳃部时,浮游生物和小鱼小虾就被鳃耙拦住,然后再吞到肚子里。利兹鲲的进食方式与今天的姥鲨相似,张大嘴巴在海洋中缓慢游动就可以填饱肚子。
除了浮游滤食,利兹鲲有时也会潜入海底,靠吸力将泥沙吞入嘴中,然后将隐匿其中的甲壳动物、腹足动物等用鳃耙筛出来吃掉,这一点又非常像灰鲸。
利兹鲲生活在距今1.65亿至1.52亿年的侏罗纪中期,它的化石不仅在英国被发现,德国、法国、智利、阿根廷都有发现。在侏罗纪的海洋中,利兹鲲无疑是庞然大物,但它的生活并不是高枕无忧的。
英国的彼得伯勒博物馆保存了一块利兹鲲头骨碎片,上面嵌入了一枚来自地栖鳄的牙齿,不过考虑到地栖鳄体长只有3米,它很可能是在撕咬利兹鲲尸体时不小心留下了自己的牙齿。与地栖鳄相比,滑齿龙才是当时海洋中最恐怖的巨型杀手,这个海兽脑袋巨大,牙齿锋利,完全有能力杀死利兹鲲。对利兹鲲来说,远离滑齿龙等海洋掠食者的活动区域才是最安全的。
今天的海洋中最大的鱼类是软骨鱼鲸鲨,科学测量的最大个体体长可达20米。体长最长的硬骨鱼类是皇带鱼,体长达到17米,但它身体扁扁的,体重不到300千克;最重的硬骨鱼类是翻车鲀,体重足有2.7吨,但体长只有3米多。利兹鲲虽然无法与鲸鲨相比,但已经是目前已知最大的硬骨鱼类,所以“硬骨鱼之王”当之无愧。
※利兹鲲在分类上属于厚茎鱼目,这个家族从三叠纪出现,至白垩纪末期灭绝,今天再无后代游弋于海洋之中,其创造的传奇更是只属于侏罗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