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气冷堆是国际公认的第四代,即最新一代的先进核电技术,最突出的优势是具有固有安全性。或许你们已经看到过这条新闻:2023年12月6日,山东荣成石岛湾,全球首座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顺利完成了168小时持续运行考核。
那么这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呢?实际上,高温气冷堆可以通过其所提供的高温热能来发电。
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商业示范电站在满功率运行后,每年将带来约14亿度的发电量,商业化运行后可以为200万户居民提供生活用电,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0万吨。同时,其所产生的高温工艺热可以应用到制氢、海水淡化、集中供热、稠油热采等领域,从而形成一条绿色无污染的能源链。进一步助力国家能源结构转型,助力我国“3060”双碳目标的实现。
这一项举世瞩目的成就背后,都与一个数字代号有关——200号。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上个世纪60年代,当时,北京昌平南口燕山脚下的虎峪村聚集了一批年轻人。这是新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反应堆选址之处,工程编号“200号”。从此,“200号”成为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的代号。在当时起点低、基础薄弱的困难条件下,这支平均年龄只有二十三岁半的青年团队满怀报国热情地喊出“用我们的双手开创祖国原子能事业的春天”这一豪迈口号。
一穷二白,从零起步,这支队伍勇闯“无人区”,在无样板可依、无经验可循的工程建设及调试运行中破冰前行。历经6年,顺利建成了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核反应堆——清华大学屏蔽试验反应堆。
2000年,世界首座固有安全特性的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顺利建成。经过20余年的持续发展,在2021年9月12日,山东荣成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1号反应堆首次达到临界状态,机组正式进入“持续核反应”状态。这一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在以固有安全为主要特征的核能技术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