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农村初中生厌学的原因和对策

2024-11-02 00:00:00邵贵生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4年9期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消极情绪的心理状态,而厌学心理可能进一步引发逃避学习的行为。厌学的情况常常表现为:上学动力不足,时常迟到甚至逃课;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课,爱搞小动作,或睡觉或讲话;在课后,无法按时完成作业,经常抄袭作业,没有预习或复习课程的学习习惯;对于考试,乱选乱写,甚至在试卷上随意涂画,作弊现象频发。

对于厌学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通常认为厌学包括认知、情绪和行为三个层面,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发展的过程。在初中阶段,厌学现象尤其普遍,特别是在教育水平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厌学问题又更为严重,国内也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历发现,民族地区的农村初中生厌学问题呈现出特殊性。因此,本文将关注民族地区农村初中生的差异性,分析导致其厌学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厌学的原因

(一)学生个人的原因

1.没有理想,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目标不仅为学习赋予意义,更是学习的出发点。学生只有在明确学习目标后才能产生学习动力,然后积极地投身于学习生活。而初中生的认识是有限的,农村的初中生更是如此,他们无法正确认识到学习的意义,普遍认为尽早去打工反而能早日积累财富。因此学习成了只为完成义务教育的应付,是一项被动的任务,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学习也就只是一种负担了。

2.缺乏信心,学习能力不足。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没有打牢知识基础,在进入初中后的学习往往会感到比较困难。学生无法跟上学习进度,无法理解的学习内容也越积越多,力不从心感也就越强,索性就放弃了学习。特别是民族地区的农村学生在初中才接触英语教育,而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的难度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挫败感也会更加明显,学生从此认定了自己学不好,在学习上的自暴自弃就成了常态,也能由此发现年级越高的学生厌学心理就越重。

3.意志力薄弱,沉迷网络。因为学习成了被动的事情,在学习上无法获得成就感,学生自然将注意力投入玩乐上,在偏远的农村没有什么娱乐设施和场所,电子产品也就成了学生们的最佳选择。而青少年的意志力较为薄弱,自我管控能力较差,难以抵抗网络游戏和短视频的诱惑,强烈的新鲜感和刺激感使得他们逐渐沉迷于网络,对学习越来越忽视。

4.青春早熟,早恋早婚。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都在急剧变化,对于异性的好奇心不断攀升。在学校里,他们对于恋爱的讨论非常普遍,在家长和老师说不要过早和过度关注恋爱话题的教育下,学生反而更会激起好奇心和叛逆心,在青春期躁动无比,无心读书。而在民族地区,仍然存在传统的婚恋观念,比如一些地区的少数民族女孩在十五六岁就可以“结婚”了,学生也受此影响,习惯了早恋,从而没有精力学习。

(二)家庭的原因

1.家长忙于生计,疏于管理。农村家庭,不少父母都常年外出务工,对孩子只提供物质上的支持,而在精神上,很少能开导孩子,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更是无暇关心。有的家长文化程度不高,自身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就认知不到位,孩子如果抱怨学校生活,家长就回答说那不读了,让孩子把初中混毕业了再带孩子外出打工,这种错误的引导使学生失去了读书动力,慢慢就没有了学习兴趣,再发展下去就厌学了。有的家长也了解学习的重要性,但没有承担好家庭教育的责任,选择将子女全权交给学校管理,对于子女的学校生活并不了解,无法帮助子女疏解心理问题,只是嘴上说让孩子好好读书,孩子的各种负面情绪消除不了,反而滋生了叛逆心理,对孩子的学业发展只剩下不良影响。

2.观念不当,错误教育。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当孩子在学校犯了错,被老师教育之后,反而想举报老师,让老师不敢管,如此一来,如果学生再犯错,老师也就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自然发展,学生就会认为没有老师喜欢自己,也就放弃了学习。有些家长则是太关注学习成绩,唯成绩论,对子女的期望过高,孩子成绩一下降就过多地唠叨,过分斥责子女,导致子女的压力较大,也会慢慢磨灭孩子对于学习的信心,对学习也变得越来越抵触。

3.亲情缺失,孩子自卑。在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问题比较普遍,学生长期得不到家长的关爱,很容易出现心理不健全的情况,和父母的主动沟通越来越少,也不习惯向老师寻求帮助,变得比较自卑和敏感,找不到学习的动力。对于农村的单亲家庭来说,孩子的父亲或母亲会更加忙于工作,很少能及时关心孩子,而负责照顾孩子的爷爷奶奶则认为自己主要是照顾孩子在家里的生活,对学校生活不会过多过问,对孩子心理状况的关注也力不从心。家庭氛围不和谐的情况也严重影响学生的成长,很多家长因为经济压力比较大,就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在孩子的身上,孩子也会变得提心吊胆、无心学习,只想早一点出去打工,远离家庭。

(三)社会的原因

1.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在初中生之间也常会流传如“有钱能使鬼推磨”“书读得多不如钱挣得多”等言论,而学生的思想还比较稚嫩,无法辩证地看待很多观点,以至于完全认可了“金钱至上”的想法,用功利的视角来判断读书的价值。如今的就业市场比较艰难,而读书这条路还要投入很多的金钱和精力,可能大学毕业后也很难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同样难找工作,不如就早点去工作,还能早点为自己积累一些资源”,怀着这些想法的学生将读书看成了一种负担。

2.网络的不当宣传。农村初中生没有太多的娱乐条件,使用手机的时间是比较长的,也极易受网络的影响。而他们也经常接触到这样的宣传,比如,长得类似明星所以就模仿那位明星来拍视频的网红,赚了两千多万;还有一些经常上热搜的明星,甚至会把金榜题名的题字写错,但依然挣着大把的钱;一些主播在直播间随便乱讲乱闹,搞一些抽象的行为,轻轻松松买车买房……各类媒体只为流量,主动宣传一些无良网红,一些广告商请这些人来推广和代言,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中,学生们感受到的是辛辛苦苦读书不如当网红赚钱来得容易,被一些短期效益蒙蔽了双眼,不想再付出和努力,只想追逐网络流量,逐渐厌学。

(四)学校的原因

1.教学理念落后。虽然说已经推行素质教育,但在民族地区的不少农村学校还是应试教育更突出,依然是“唯分数论”。对于奖励学生,还是以分数为主,对教师的考评也是看重成绩名次,这种片面的评价体系导向的是重结果、轻过程,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击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密切联系,积极、有趣的教学方法能有效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知识的传递。而不少农村学校的老师,虽然重视学生的成绩,但并没有与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大多是机械地传授课本上的内容给学生,很难与学生形成情感上的交流。教学手段老旧,课堂枯燥乏味,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

3.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在学习过程中被老师关注和认可,能够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但在层层选拔、择优培养的教学条件下,导致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过于集中,伤害了学生。以笔者所在的县为例,各乡镇的前30名被集中录取到县城里的学校,其他的留在本乡镇就读,在本乡镇的学校则又抽出两个尖子班,其他班级的学生大多学习较差,整体学习氛围不够浓厚,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度和期待值也不高,学生也逐渐认为自己不行,自暴自弃,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

二、对策

(一)净化社会环境,转变不良观念

1.要转变“读书无用”的观念。读书是长远的投资,学习是人生永恒的追求,应该让农村学生明白知识的力量,让他们相信知识是可以改变命运的。从农村家庭走出来获得成功的例子有很多,媒体应该加强对这些正面事例的宣传,为学生打造积极向上的网络空间,学校也可以安排专门的时间,播放这些正能量的新闻给学生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2.要净化学生的娱乐环境。相关机构应加强对网吧和游戏厅等娱乐场所的管控,禁止未成年人出入这些场所。要严厉打击低俗、暴力和封建迷信等信息的传播,给学生一个纯净的网络环境,这样才能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电子产品使用习惯,在学校可以开展相关的主题班会和活动,并且应该丰富学校的娱乐条件,比如配备羽毛球、篮球等体育设备,组织棋类比赛等,让学生能更多地体会到手机之外的乐趣。

(二)加强家校互动,改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而家庭与学校之间加强沟通和联系对于学生的发展也极具价值。对于家长来说,这样的互动能够帮助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让家长可以更立体地看待孩子的学校生活,而不是只看重一个分数。对于学校来说,则是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由此对学生做出更全面准确的评价,通过多维的分析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且在沟通中,学校的工作也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可以多组织一些家长座谈会或者线上会议,或者通过在家长群分享相关文章、视频等形式,向家长传播科学教育孩子的知识,也可以采取送教下乡的方式来进行家长培训,让家长了解科学的教育方法,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构建立体评价体系,落实素质教育

只注重成绩,一方面来讲,会导致老师的教育方法走偏,“与学生多沟通,不如逼学生多背书”,就会出现一些死板的教学方法,并且按分数分班,也会更容易出现老师以分数来评价学生的情况,出现“对好班更用心,对差班不上心”的情况,所以应该优化对老师的评价体系。另一方面,通过分数来评价学生,也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应该因材施教,落实“双减”政策,让学生找准自己的方向目标,发挥自己的兴趣特长。

(四)加强师资力量,提升教学水平

教师“下不去,留不住”一直是阻碍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难题,增强农村对教师的吸引力尤为重要。“本土招生、公费培养和定向就业”的师资培养方式,可以打造出了解当地民族文化并且具有归属感的教师队伍,让教师能够积极地投入教育教学。为使教师“留得住”,应该提高民族地区农村教师的待遇,健全相关的特殊补贴制度,教师职称评审向民族地区农村学校做一定的倾斜,以稳定教师队伍。此外,要加强教师培训,通过组织外出学习、送培下乡或者案例学习等方式,促使老师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教学方法,吸引民族地区农村初中生积极融入学校生活,展现自己的个性和能力。

总之,厌学是民族地区农村初中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努力,才能改变现状,才能提高全民素质,让社会更加健康、完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