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不断对自身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学习新兴的教育理念和科技工具,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以改进教学方法、满足学生需求、适应时代发展,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效果,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综合素养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信息技术背景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优化策略
一、信息技术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影响
(一)丰富阅读教学渠道
目前,高中阅读教学中,部分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也不佳。这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关。但是,网络环境下,教育资源的丰富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阅读空间,能有效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高中生的思想逐渐成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因此,语文教师可借助网络平台收集并分享学生喜欢的内容,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兴趣。[1]
(二)转变阅读教学方式
高中语文教材经由教育专家精心挑选,与高中生的年龄和情感需求紧密相连,对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以往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只能通过想象对文章中展现的画面进行描述,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也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理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迎来了新的机遇。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与阅读资料相关的视频或图片,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文章所呈现的画面。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投入更多的情感,还能够促使他们深化对文章中心主旨和内涵的理解与感悟,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阅读品质。
二、信息技术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一)激发阅读兴趣
信息时代,碎片式信息备受欢迎,信息技术催生“微”时代。微课资源的引入可以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促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高效。因此,教师可以引入微课资源,帮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从而节省课堂时间、增加交流机会,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强化。
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段描绘荷塘月色情景的微课视频,将文字所描述的景象通过画面和声音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对课文内容进行感悟。教师可以先播放微课视频,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欣赏美景,从而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探讨文章中的语言魅力、意境营造等方面,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并在大胆发言与自由讨论的过程中实现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的提高。同时,微课资源的引入也可以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供指导和帮助。如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推荐适合他们的阅读材料,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阅读思考,最终激发他们的阅读潜能。[2]
(二)拓宽阅读视野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阅读资源,促使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元化、更深入的知识。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积极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导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广泛的阅读。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阅读平台,为学生推荐适合他们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的读物,引导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
例如,在教学鲁迅先生的经典之作《祝福》时,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绘制清晰的思维导图,将这部小说的创作背景和主要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还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小说中人物关系的清晰认识,从而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探索和阅读与之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比如鲁迅的《故乡》《呐喊》以及他所处时代的其他著名作家的文学作品。通过这些丰富的阅读材料,学生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从多个角度和层面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环境,从而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写作风格。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积极借助网络阅读平台,自主挑选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时间也能够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而且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并潜移默化地促使他们提升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如此,学生不仅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可以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为他们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批判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对信息进行独立、深入、客观分析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并形成自己的见解。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批判性阅读,帮助他们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语言、观点和论据,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例如,在教学《拿来主义》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关于“拿来主义”的相关背景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文章的关键词汇和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含义和作者的观点。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关键问题,如“作者为什么要提出‘拿来主义’这个观点?”“‘拿来主义’在当今社会还有哪些适用场景?”等,并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自主思考,最终在活跃的氛围中得到思维的启迪、情感的共鸣。如此,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文章的知识点和语言表达技巧,还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批判性思维。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将会开始关注文章中的逻辑关系和论据的合理性,对作者的观点进行客观评价,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有助于他们在其他学科和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优化评价模式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应注重评价模式的优化,通过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
例如,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头评价外,教师还可以引入电子档案袋评价,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和进步情况。在电子档案袋评价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交阅读笔记、读后感、摘录等多样化的内容,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深度。同时,电子档案袋评价还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反思和总结自己的阅读过程,促使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此外,电子档案袋评价还可以提供更为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教学服务。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电子档案袋,发现每个学生独特的阅读兴趣和优势,从而制订更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体现了教育与时俱进的精神,为高中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高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创新教学方式,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到,信息技术只是工具,不能替代教师的角色。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阅读材料。
参考文献:
[1] 王升美. 用信息技术优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6):693.
[2] 孔江慧. 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 互动软件,2020(6):945-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