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024-11-02 00:00:00刁莉
《学习方法报》教学研究 2024年14期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逐渐转变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核心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基本的语言知识和能力,还涉及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情趣、语言应用和文化自信等多个层面。这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不再仅仅是文字的教与学,更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学生个体全面发展与终身学习的基石。因此,探索并实践有效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对于每一位语文教师而言,既是职业挑战,也是教育使命。

一、组织自主探究,培养思维能力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首要任务就是组织自主探究,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探究,顾名思义,是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锻炼和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这种方法的运用尤为重要。以课文《金色的鱼钩》为例,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自主探究。比如:“为什么鱼钩会是金色的?它在文中有什么特殊的象征意义吗?”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使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们会主动地去寻找答案,他们会关注文本中的细节描写、人物的情感变化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等,从而对文本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们可以各抒己见,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思考;在全班交流中,则可以听到更多不同的观点和见解,从而拓宽自己的思路。这样的探究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判断等思维能力,还能够提升他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因此,自主探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二、创设课堂情境,增强审美体验

在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课堂情境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旨在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文字的传授,更应当是情感与美感的交织,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够沉浸在美的氛围中,感受语文的独特魅力。课文《落花生》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教师可以巧妙地创设出一种富有田园风情的课堂情境。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花生田的图片,配合轻柔的音乐,让学生在视觉上先感受到花生的生长环境。接着,通过朗读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那片花生地中,亲手翻土、播种、收获的场景。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花生实物,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触摸,甚至品尝,从而更加直观地感受课文中所描述的花生的质朴与实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更能够在情感的共鸣中体验到语文的美。他们会发现,原来语文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审美的体验。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三、组织交际活动,引导语言应用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际应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丰富多样的交际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各种交际场景,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语境中实践所学语文知识。例如,在学习了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重现课文中的对话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父母对子女不同评价方式的影响,并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恰当的语言与他人进行沟通。这样的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人际交往能力。另外,对于具有一定文言文基础的高年级学生,在学习了《杨氏之子》等文言文课文后,教师可以组织文言文朗诵比赛或是文言文故事会,鼓励学生用文言文进行简短的演讲或故事讲述。这样的活动既能加深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特点的理解,又能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和公众表达能力。通过这些交际活动的实践,学生不仅能将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语言应用能力,还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信、准确地使用语文进行交流沟通,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教育目标。

四、丰富教学内容,培育文化自信

在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培育文化自信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文字的学习,更是文化的传承。因此,我们应当在教学内容中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结合教材内容,巧妙引入相关的历史故事、名人名言等文化资源。比如,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介绍诗人的生平事迹、创作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同时,还可以开展经典诵读、文化讲座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价值,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这种文化自信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更有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因此,在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注重丰富教学内容、培育文化自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已经明确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不仅是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更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的承诺。通过组织自主探究、创设课堂情境、组织交际活动以及丰富教学内容等策略,我们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情趣、语言应用和文化自信,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基础。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继续深化对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的研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中收获成长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