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乡镇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2024-11-02 00:00:00肖桂红
《学习方法报》教学研究 2024年14期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乡镇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更加深入。小学阶段是学生们成长发育的起步阶段,而乡镇小学作为完善九年义务教育基础教育的重要阵地,在教学改革中尤为重要。但其面临着更多的挑战。本文旨在在新课改背景下探求乡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路径。

一、优化教育形式,更新教学理念

部分乡镇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陈旧,过分注重强调知识的记忆和技巧的训练,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往往忽视了学生们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应在语文教师的教育思想上寻求改变和突破。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乡镇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学习新课改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兴趣需求。同时,针对乡镇青少年儿童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乡镇学生的教学方法,并汲取优秀教师的经验,学习他们的授课技巧。教师要认清新形势下乡镇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性,紧跟时代步伐,为乡村建设、时代发展培养新一代栋梁之材。

二、关注思维发展,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能力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为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新课标在学生能力发展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注重学生们思维的发展,培养其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其核心竞争力,为其之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首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增加课堂吸引力。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教师将学生一同带入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中,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增加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创设新型的学习情境,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对话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可以选取案例教学法,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通过分析案例中的语言现象、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知识和表达技巧。其次,引领学生们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语文素材,进行联想与想象,促进思维发展,在现实生活中感悟语文的魅力。针对学生们的性格特点,教师要以兴趣为基石,以生活为引,使学生增加语言经验,积累语文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三、完善课堂评价体系,进行个性化培养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心智不够成熟,需要教师多加引导,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对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教学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评价反馈是教学方法改革中的重要环节,注重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以便调整教学策略和优化教学过程。通过评价反馈的良性循环,可以不断提高乡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以往的教学方法往往注重知识的教授,老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统一组织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和实际需求。特别是在乡镇小学中,更应该对每一个学生予以关注。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需要掌握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遇到的困难并提供有效的帮助,从而打造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通过这样个性化的培养,可以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教学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型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各种创新教学手段应运而生。近年来乡镇小学教学设施也在逐步完善,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更加普及,所以,乡镇小学教师应紧跟时代节奏,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式,着力将现有的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当中,打造信息化教学课堂,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小学生们往往活泼好动,更容易理解形象且直观的表达,色彩、游戏、画画等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生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在课堂上有表现欲,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也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如何提高乡镇学校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是亟待教育工作者们解决的问题。要深化新课改背景下乡镇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个性化教学,使之更加生动、新颖、有趣。乡镇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更新教学理念,合理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和实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乡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