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建构: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结构化设计

2024-11-02 00:00:00陆益飞
《学习方法报》教学研究 2024年14期

摘要:在本文中,笔者结合新课标背景对逻辑建构问题进行了分析,基于此,提出了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建议,希望进一步促进教学工作的多元化发展,同时为后续数学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数学 跨学科主题学习

近年来,在教学改革的引导下,教师们围绕新课标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进行了分析与审视,希望进一步促进教学工作的多元化发展。在这一问题上,研究资料显示,通过有效结合新课标组织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师可以在讲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积极寻找数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结合的切入点,从而促进教学工作的有机融合,其对于教学工作综合质量的提升与优化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确保教学工作育人价值的进一步发挥。

一、新课标及其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

作为当前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导性内容,新课标有效指明了新时期我国教育工作的任务和使命。在新课标中,充分强调了立德树人教学要求,主张教育教学工作应在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索能力,从而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供助力。[1]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积极做好对于新课标的钻研,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思想,这对于教学工作的多元化发展与学生思维意识的优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结构化设计

(一)做好教学内容分析,精准选取跨学科教学切入点

在新课标理念的引导下,教师需要进一步加快对于教学思想的更新,强化对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关注。[2]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做好对于数学教学内容的分析,结合相关知识点选择一些和其他的学科有关的内容,并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这可以让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建立起联系,对于教学工作的优化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运动与身体变化》一课时,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与设计,教师可以发现,这节课的内容和运动有关,而运动是体育学科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新课标主张将数学教学和体育学科相结合的内容,鼓励学生对体育运动与身体变化的关系进行思考,从而引导其围绕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过程进一步进行思考。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对于数学知识的认识,同时可以帮助其在学习的同时进一步认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运动意识,这一点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搜集教学工作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索环境

在教学工作中,为了实现跨学科主题学习目标,教师应注意做好教学资源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从而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在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知识探索环境。实践表明,通过相关工作的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可以得到充分思维提升,其对于学生探索兴趣的培养具有积极价值。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时,因为美术学科经常会用到几何图形,因此,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与美术教学活动相联系。在授课期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梯形,并利用这些图形进行搭配,创作出相应的美术作品。基于此,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可以得到相应的优化。在此期间,通过积极融入相匹配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放飞想象力,可以进一步提升教学的趣味性。

(三)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依据学情调整教学工作方法

在结合新课标理念组织学生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过程中,为了促进教学工作质量的优化,教师应积极加强对于教学工作的关注并及时进行点评和反思,从而确保教学工作的动态调整。[3]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和网络资源为学生展示相应的立体几何模型。在此期间,教师可以尝试将数学知识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结合学生上机实操的经历,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强化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解与操作能力。在此期间,通过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教师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知识、了解计算机应该如何操作,其有效促进了学生数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步提升,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结语:

综上,在新课标视域下,通过做好对于逻辑建构理念的分析,教师可以有效寻找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尝试进行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结构化设计,其进一步促进教学模式的持续优化,这对于小学教学工作综合质量的提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吕志翔.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时代教育,2023(31):54-56.

[2]吴秀婷.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华夏教师,2023(7):60-62.

[3]丛玮.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的策略[J].下一代,2023(11):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