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面推进数据要素改革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也是赋能能源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为推动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支撑。文章从“数据要素-新质生产力”与“新质生产力-能源行业”两方面出发,分析推进数据要素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结合具体前沿技术案例对能源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进行分析,阐述如何通过新质生产力整合和优化能源行业资源,提高决策效率和运营效能。据此,本文以数据要素改革为切入点,对赋能能源行业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数据要素改革;新质生产力;能源行业;绿色低碳;新型能源体系
中图分类号:F1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10(b)--04
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全球产业链重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先进生产力,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并多次指出要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这一论述明确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数据作为五大生产要素之一,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资源,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中起到重要作用。
能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与数字经济处于深度融合、变革重塑进程中[1]。随着能源行业数字化要求的不断提高,能源产业正逐步进入数字技术和能源产业深度融合的“数字能源”新时代。国家能源集团作为中国能源行业的领军企业,业务覆盖了煤炭、电力、运输、化工等多个领域,并深耕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能源行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其将数据视为关键生产要素,并致力于通过数据治理、数据资产化、服务化及商品化等手段,提升数据质量和价值。数字能源的发展成为提升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所在,也是助力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
“双碳”目标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充分结合将为我国社会经济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做出重要保障[2]。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发展新质生产力将发挥三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二是支撑能源电力科技创新,三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3]。
1 数据要素推动培育新质生产力
第一,数据要素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资源。随着数据应用需求的演变,数据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数据投入生产的方式和规模,使数据成为技术变革中的关键生产要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并做出“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的战略部署。3月11日,国能集团党组会议再次强调,一要坚决落实关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要求,深刻认识和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坚持“两端发力、一个重塑”的发展路径。通过贯彻这一发展路线,真正把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好局、起好步。当前,数据要素正渗透到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以及社会服务管理的各个层面,其广泛渗透不仅极大重塑了人们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还深刻变革了社会治理的模式与手段。然而信息化社会背景下数字技术加快迭代,加速数据要素价值释放以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迫在眉睫,应充分利用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的核心作用,推动数字技术的创新,深化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改革,并加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第二,数据要素奠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基础。新质生产力作为现代先进生产力的典范,是由技术革命、生产要素创新整合和产业结构的深度升级孕育的。核心特征在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升,这不仅是其标志性的成就,还深刻揭示了其本质——一种更高级、更高效的生产力形态。中央文件明确指出,数据是基础性战略资源,是科学决策、精准治理和精细服务必不可少的基础。数据资源的利用水平直接影响传统要素(如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的配置效率,进而深刻影响生产力的发展。此外,在高度数字化、智能化环境中,数据能连结人才、技术、资本和管理等要素,实现最优配置。因此,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价值,有助于推动传统产业的结构重塑,促进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实现传统生产要素价值倍增,并推进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
第三,数据要素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新质生产力由创新主导,具有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的特点,对标新发展理念。数字技术的突破,为生产要素创新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创造了条件。相较其他生产要素,数据的部分特性使它难以参照传统方式进行管理和利用,但其可复制、可共享、无限增长和供给的特性,突破了传统要素供给有限的增长制约,提供了持续增长的可能。释放数据要素潜能,有利于促进优质数据资源共享复用,充分运用数字技术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计算形成新的生产、经营、服务、治理等环节的决策体系,提升产业链协同,另一方面通过加快数据流通,在新的需求或场景中汇聚融合优质数据,实现双赢、多赢的数据价值利用。
第四,数据要素体现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首先,高效交易促进产业链协同。多样化和高效的数据交易模式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了便捷、安全的合作机制。其次,完善确权机制增强创新动力。明确数据产权归属是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的重要前提,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最后,新兴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释放数据潜能。产业结合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通过数据加工、分析、建模等一系列操作揭示更深层的经济关系和生产规律,使决策更加智能精准。在分析复杂问题、预判风险、精益管理、科学决策方面,数据推动产业深度转型,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提升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2 新质生产力赋能能源行业
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与技术的融合是新时代推动我国能源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动力。
2022年,我国发布一系列政策文件,强调加速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发展,推动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这些政策涵盖了绿色低碳发展、技术升级、电源结构协调、数字化智能化运行等方面的优化。
2024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新型储能,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等需求纳入具体工作[4]。2024年5月31日,第七届中国能源产业发展年会暨中国能源报创刊15周年活动中,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刘育权发表主旨演讲,提到以电力物联网、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渐成为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推进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在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新型能源体系,加速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5]。
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新型能源体系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和有机组成部分,其建设离不开科技创新驱动。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推动产业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数字技术构建高效、清洁、经济、安全的数字能源产业,正体现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目标。
2.1 推动数字技术应用,提升能源行业智能化管理
数字能源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能源的生产、传输、交易和消费进行优化,提高资源配置精准性、增强安全保障、推动智能化运营。数字能源不仅促进了能源企业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还实现了管理模式的数字化升级,引领能源行业向智慧化发展。相比传统能源系统,数字能源使能源基础设施各部分更加灵活调节,实现动态平衡。国家能源集团在DCMM国家标准基础上,扩展了工具与平台能力域,形成了171数据管理能力框架,指导集团数据管理工作的开展。该框架涵盖了数据战略规划、数据治理、数据架构等多个方面,为数据要素的有效管理和利用提供了系统化、规范化的指导。以“基石系统”为例,国家能源集团推出的生产运营协同调度系统,即“基石系统”,旨在支撑其迈向世界级能源集团的宏伟蓝图。该系统精心构建了一体化运营管理模式,横跨集团总部与核心子分公司,形成上下联动的两级管理平台。其架构深入基层,覆盖矿山、电厂、铁路、港口、化工厂等生产一线,构建起三层严密的数据管理体系。基石系统集成了六大核心功能模块:数据集成确保信息畅通无阻、在线监视实现运营透明化、运营计划精准指导生产、智能调度优化资源配置、统计分析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应急指挥则确保快速响应突发事件。通过广泛的数据采集与先进的模型算法,基石系统引领了运营模式的深刻变革:从传统的“计划调度”跃升至“实时调度”,管理手段由单纯的“线上化”向智能化全面升级,协同平衡更依赖科学模型而非经验判断。这些转变显著提升了供应链效率,优化了调度决策,细化了绩效预测,增强了风险预警与防控。基石系统的成功部署,加速了集团各层级的数字化进程,为国家能源集团全面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预示着集团在智慧能源领域的新飞跃。
国能集团通过数据治理平台管理数据标准、质量、资产和应用,以“数据资产化、资产服务化”为核心,推动数据tsUAd9e8QOPFVdfoWg4m9g==资源化。以智能电网为例,作为生产与消费的关键环节,智慧电网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优化资源配置,确保电力供应安全、可靠、经济和环保。提供高质量电能,灵活应对电力市场变化,通过智能技术实现可靠、经济、清洁的电力互动,同时探索增值服务。
2.2 加强数字共享,促进能源行业节能技术创新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碳中和的必然选择,其核心在于“发、输、配、用、储”各环节全面依托数字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国家能源集团积极响应国家绿色低碳战略,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绿色转型,致力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国能集团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煤炭生产公司、火力发电公司和风力发电公司,积极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发展。通过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提高能效,减少污染,实现绿色低碳生产。国能集团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建立智能用能服务体系,指导用户采用技术和管理节能策略。通过自主优化和多能协同调度等智能服务,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推动绿色能源消费转型。对于终端用户,集团提供能源托管、碳排放计量和绿电交易等个性化绿色能源解决方案,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推动碳中和目标实现。
通过技术传播和知识共享,实现“数字化减碳”,构建绿色、可持续的能源生态系统,提升产业效益,是未来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方向。
2.3 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能源行业新业态产生
能源低碳技术与数字技术背景下,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非常规油气等技术规模化应用,智慧能源、电动汽车等新模式加速发展,新型储能、氢能等技术有望突破,形成经济新动能。通过数据驱动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模式,国家能源集团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和集约化管理,提升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此外,构建一体化管控平台和协同调度系统,实现了各产业板块的数据资源整合和集中管控,支持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新技术和新业态将为能源行业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和价值创造,推动行业朝可持续和环保方向前进。
3 全面推进数据要素体系改革与发展,助力新质生产力赋能能源行业
未来,随着技术进步与应用场景拓展,数据要素必然持续发挥独一无二的作用,助力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以推动能源行业的更新升级[6]。我国应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价值,持续探索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理论、机制、方法、路径,以数字要素改革与发展有力支撑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培育,助力能源行业进一步绿色化、智能化[7]。
3.1 着重强化数据要素基础制度体系在能源行业中的应用
围绕优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建立高标准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创新数据要素配置方式,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在能源行业,这首先意味着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促进能源数据的开放共享,提高能源行业数据的透明度和可访问性[8]。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可冲出信息孤岛,汇集煤炭、电力、新能源、油气等领域的数据,实现数据资源的快速流通与高效利用。其次,探索多类型、多层次的数据确权授权机制,确保能源数据的合理利用和安全保护。为此,要为不同类型的能源数据制定明确的授权规则,确保数据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进行流通与使用。最后,还需明确数据使用的范围、条件和期限,以及数据使用者的责任和义务,通过法律、技术、管理等多种手段构建全方位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9]。
3.2 以激发数据要素活力为途径为能源企业数字化成长注入动力
大力推动企业数据的开发利用,加快能源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包括产线内数据联动,如通过工业物联网实现设备状态监测预测性维护;工厂内数据协同,优化生产流程和能源消耗;企业内数据共享,提高内部运营效率;企业间数据流通,促进能源市场的信息透明度和交易效率。加强对能源领域数据供应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的培育,促进数据开发利用产业生态的繁荣。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投入、技术合作等方式,促进能源数据服务企业的成长,为能源行业提供更专业、更高效的数据服务。提升能源行业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速度,进一步布局全国一体化能源算力体系,探索能源数据流通设施,打造安全可信的流通环境,为能源数据的跨行业、跨地域流通奠定基础,提高能源资源的配置效率。
3.3 加快培育数据生态在驱动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的作用
通过激发数据要素的潜能,推动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包括培育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能源管理服务等新兴产业。这些产业以数据为核心驱动力,以技术实现能源生产、传输、分配和消费的智能化升级。智能电网通过集成通信网络和信息系统,全面优化各环节信息,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分布式能源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结合储能技术,构建灵活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实现能源就地生产、消纳和余电上网,促进多元化和清洁化利用。
前瞻性地规划未来能源产业,如氢能和储能技术等新技术和新产业。氢能作为清洁、高效的能源载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可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实现深度脱碳。储能技术则通过电池储能、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等手段,解决能源供需不匹配问题,提高系统灵活性和可靠性。数据在推动这些新兴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采集、处理和分析能源数据,优化生产、提高效率、降低能耗和排放,培育能源行业的新质生产力,注入新的活wjZEvssqkiuqklkPHkJ9H0eOdeobdpg9ljlspN8+mDU=力和动力。
3.4 将数据要素与多方联动以引领能源产业绿色智效升级
产业园区和大型公共建筑应重点提升终端能源使用效率。为此,积极推进多能互补的集成供能设施建设,优化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同时,广泛推广智能用能服务,如自主调优与多能协同调度,指导用户采用技术和管理节能策略,实现能源使用优化[10]。此外,鼓励并促进智能化用能服务模式的创新发展,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能源需求。以自主调优系统为例,它能够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能源使用数据,自动调整能源供应和分配策略,以达到最佳的能源使用效果。同时,多能协同调度系统也是智能化用能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根据能源市场的实时价格和用户的能源需求变化,灵活调整不同能源的使用比例和时序,实现能源使用的经济性和环保性的双重优化[11]。这些智能化服务不仅引导用户采取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策略,还促进了能源使用的精细化管理,为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拓展针对终端用户的增值服务,包括能源托管、碳排放计量和绿电交易等,提供个性化能源解决方案,促进绿色转型,实现碳中和目标。能源托管服务帮助用户解决能源管理问题;碳排放计量服务提供减排计划依据;绿电交易服务为用户提供绿色电力渠道。未来相关服务不仅仅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推动能源消费绿色转型,更适应数字化时代需求,为用户提供智能、高效、环保的能源服务。
参考文献
周慧之,曾梦妤,甘露,等.能源数字经济赋能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路径研究[J].数字经济,2023(12):7-11.DOI:10.19609/j.cnki.cn10-1255/f.2023.12.001.
李锦怡.“双碳”背景下数字经济赋能绿色低碳发展的路径研究[J].商展经济,2024(10):66-69.DOI:10.19995/j.cnki.CN10-1617/F7.2024.10.066.
汤奇峰,邵志清,叶雅珍.数据交易中的权利确认和授予体系[J]. 大数据, 2022, 8(3): 40-53
郝伟娜.数据要素确权的现存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J].商展经济,2024(4):130-133.
王元昇.大数据背景下数据确权分析[J].法制博览,2023(35):34-36.
奉国和,肖雅婧.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研究进展[J].图书馆论坛,2024(3): 1-11.
汤洁.数据资产入表: 开启数据要素价值释放0到1的关键一步[J].上海国资,2023(12):56-60.
翟云.中国数字政府建设的理论前沿问题[J].行政管理改革,2022(2): 42-51
韩啸,汤志伟.数字政府创造公共价值的驱动因素与作用机制研究[J].电子政务,2022(2):51-64.
蒋敏娟.地方数字政府建设模式比较: 以广东、浙江、贵州三省为例[J].行政管理改革,2021(6):51-60.
刘银喜,赵淼.公共价值创造: 数字政府治理研究新视角: 理论框架与路径选择[J].电子政务,2022(2):6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