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装配式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是一种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结构形式,适用于高烈度地区。在地震作用下,其结构整体性能和构件的抗震性能均表现出较好的性能,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对高烈度地区装配式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工程中所测试的每层楼层的位移均小于施工允许最大楼层位移,证明高烈度地区装配式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关键词:抗剪力墙;装配式建筑;抗震设计
0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高烈度地区的建筑结构安全性和抗震性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装配式建筑因其施工速度快、节能环保等优点,逐渐成为了现代建筑的主流方向。
装配式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是一种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结构形式,适用于高烈度地区。在地震作用下,其结构整体性能和构件的抗震性能均表现出较好的性能,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近年来,框架-剪力墙结构因其优良的抗震性能和广泛的应用范围,逐渐成为高烈度地区建筑结构的首选。
地震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基于此,对高烈度地区装配式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文研究成果不仅可为高烈度地区装配式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还可以为其他类似地区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对于提高我国地震工程的整体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1]。
1 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关键技术设计
1.1 装配式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节点设计
1.1.1 框架加固的原因及流程
高烈度地区的装配式建筑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多种问题,因受原有结构的约束,其加固难度远大于新建筑工程。在装配式建筑中,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连接是其中的关键,框架与剪力墙结构为高烈度地区提供多变的使用区域,但其抗震能力较弱。
通常情况下,结构的承载力是足够的,但强震时,各层轴力、梁内弯矩及整个结构的侧向位移很难控制,由此造成设计截面过大,甚至会产生超筋情况的发生,这对装配式建筑的合理使用与结构的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在高烈度地区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中,必须全面地考虑到不同的情况,并对框架进行加固。其加固的具体工序步骤如图1所示[2]。
1.1.2 框架加固要点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选择外包钢加固法对高烈度地区的装配式建筑的框架进行加固。外包钢加固法是将型钢包裹在钢筋的四个角或两个侧面,对钢筋进行加固。外包钢对装配式建筑的使用面积没有太大的影响,却能极大地改善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刚度。
其加固施工步骤如下:首先,在钢板和原混凝土构件之间填充细石混凝土等粘结材料,形成一个共同工作整体,以确保钢板和被加固的混凝土构件能协同工作,同时保证良好的施工质量。其次,对被加固框架的表面进行相关处理,如除污和打磨,并对钢板进行防护处理,或者直接将钢板包裹在被加固构件的外侧,两者之间不填充粘结材料。最后,对柱子外包角钢(通长、连续),且在穿过各层楼板时不能断开,角钢的下端延伸到基础顶面,并使用环氧砂浆进行锚固[3]。
1.1.3 抗剪连接节点设计方法
抗剪连接节点是高烈度地区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各结构共同工作和协调变形的关键部位[4]。性能良好的连接节点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能够有效抵御横向剪力,二是能够在接合面上抵御“掀起”,这就要求其自身具有一定的刚性与强度。
剪力节点传递由iaXrnEiRwF+Q17gi1mTbZA==一部分框架竖向分布钢筋错位变形引起的弯曲,钢筋框架中的每根钢筋强度的计算公式如式(1):
(1)
式中:d代表钢筋的直径,ƒz为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压强度,β代表钢筋的横截面面积,ƒx代表钢筋的屈服强度。
对于装配式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应在其横向、纵向、竖向及周边设计出可靠的节点连接,并使其贯穿结构,以确保各个构件的有效连接、固定。不允许使用仅依赖构件之间摩擦力的节点连接。本文设计的楼板与钢梁之间节点连接如图2所示[5]。
1.2 框架-剪力墙构件固定
在完成框架-剪力墙结构节点的设计之后,为使其达到抗震要求,需要将框架-剪力墙构件进行固定。做好框架-剪力墙的设计是防止连续倒塌的第一道防线。最大变形梁常用于检验抗倒塌设计是否合理,而其受力性能用于验算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否能够抵抗这个水平力而不发生倒塌。
1.2.1 连梁总剪力需求测算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基底倾覆力矩,由连梁耦合作用形成的拉压力偶tw与组合墙肢的抵抗矩(mc,mp)共同平衡。根据预设的基底总倾覆力矩mo,可以计算出装配式建筑的连梁总剪力需求,其计算公式如下:
(2)
式中:Qbi代表施工建筑中第i层连梁的剪力需求。
1.2.2 每层连梁剪力需求测算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每层连梁剪力需求,由连梁总剪力需求和特定的分布模式确定[6]。本文采用基于层剪力分布系数αi的分布模式,来确定连梁沿框架-剪力墙结构高度的剪力需求分布[7]。这种分布模式考虑各楼层剪力的分布情况,能够更加准确地计算连梁的剪力需求。
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连梁的剪力需求进行精确计算,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每层连梁的剪力需求的计算公式如下:
(3)
式中:αi代表层剪力分布系数。
1.2.3 连梁对墙体的轴力测算
实际地震中框架-剪力墙连梁具有较高强度,因此连梁对墙体的轴力也要适当增大,连梁对墙体的轴力也要按1.1倍来进行计算。具体可以参照装配式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耗能梁段的有关设计条文进行设计。
1.2.4 按剪力屈服实现固定
表1所示为连梁在不同净跨距下的变形特点。分析其变形特点可知,连梁的剪力屈服比弯曲屈服的耗能能力要大,所以框架-剪力墙构件应该按剪力屈服实现固定施工。在剪力墙中嵌入一定深度的连梁框架后,将其进行固定,框架-剪力墙构件的受力性能如图3所示[8]。
2 实例应用分析
2.1 工程概况
该市处于地震板块交界区域,基于此需要进行抗震设计。该工程地上结构共25层,1层层高为4m,其余层高为3.5m,大厦总高度为88m,工程整体使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根据该工程的建筑功能需求,结合抗侧移刚度的需求,在工程外围、电梯井以及楼梯间设置剪力墙,墙体厚度为300~400mm。楼层混凝土强度等级如表2所示。钢筋参数如表3所示。
2.2 施工结果与讨论
根据上述工程概况,使用本文提出的高烈度地区装配式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施工,以检验该装配式建筑抗震性能是否符合施工的抗震需求。
本次测试在Matlab软件中进行模拟测试,在模拟地震情况下,将对该建筑的楼层位移进行测试,其测试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测试结果可以看出,该工程中所测试的每层楼层的位移均小于施工允许最大楼层位移,因此证明高烈度地区装配式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3 结束语
通过本文深入了解高烈度地区装配式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和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表现优于传统结构,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和稳定性。因此,建议在高烈度地区推广和应用装配式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以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
本研究可为高烈度地区装配式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通过采用合理的计算和分析方法,可以准确地评估其抗震性能。针对高烈度地区的地震特点,可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优化设计,应用多种措施来增强建筑的抗震性能。例如,可通过合理安排结构布局,使建筑物的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相一致,以减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此外,还可采用具有优良耗能性能的剪力墙结构,来缓解地震冲击对建筑物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吴健航,粱橐治,王宇生,等.高烈度区下轻型钢框架装配式农村民居建筑体系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6):60-61.
[2] 赵均海,胡壹,张冬芳.装配式复式钢管混凝土框架—梁端连接钢板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20,53(5):78-88.
[3] 侯全胜,李然,田春雨,等.空腔无粗糙面SPCS装配式剪力墙轴压性能研究[J].建筑科学,2023,39(5):134-142+151.
[4] 于金光,赵楚,王小军,等.装配式分块连接钢板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23,56(5):542-552.
[5] 王浩祚,蒋欢军.带新型可更换墙脚部件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55(2):159-165.
[6] 刘杭杭.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分析:以安徽省黄山市某酒店改造工程为例[J].安徽建筑,2023,30(11):180-181.
[7] 张铮,陈培旭,张其林.高强螺栓连接铝合金框架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及数值分析[J].建筑结构,2023,53(21):58-66.
[8] 范瑜,张燕华,习羽翔.游泳馆大跨空间桁架结构抗震性能动力弹塑性分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3,22(1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