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语文作业质量评价体系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认真研究小学语文作业质量评价的原则与优化思路,对基础型作业、发展型作业、拓展型作业等进行科学评价,以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改进等作用。
关键词:“双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语文作业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25-0083-04
落实“双减”是促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举措。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科学合理的作业质量评价体系,既能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又能全面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为了落实“双减”政策,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在作业设计方面下大力气,站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高度去审视教学质量评价问题,充分发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诊断、激励和改进功能。
一、小学语文作业质量评价的原则与优化思路
评价作为一种思维活动,是建立在一定的准则和价值判断的基础之上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真正形成这种思维,评价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具体而言,小学语文作业综合评价内容主要包含常规性评价内容和指向核心素养的综合性评价内容(如图1)。
(一)评价原则
小学语文作业综合评价内容的构建应遵循五个原则。一是导向性原则。作业评价内容必须为教学质量提升服务,教师要依据“双减”政策,将作业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重点,确保作业有效、适量、适当,同时还要发挥作业的激励和反馈功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二是及时性原则。作业评价内容应与教学质量提升同步,要根据教学改革和学科特点及时更新评价标准,保证评价标准与教学实践同步。三是过程性原则。作业评价内容及体系的构建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要通过评价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四是开放性原则。作业评价内容和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开放系统,应该尽可能地吸收家长、社会各界参与其中,实现评价体系的开放性。五是发展性原则。作业评价内容的构建应该具有开放性,要在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和更新,保证作业评价体系具有较强的发展性,满足不同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
(二)优化思路
1.以课标为导向。在“双减”背景下,对小学语文作业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优化,并不是全盘否定原有的教学评价标准,而是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语文课标》)对原有评价标准进行调整,使其更加符合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完善评价体系。教师应根据“双减”政策要求,对小学语文作业原有的评价标准进行调整,使其更符合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培养。作业质量评价标准不应该只关注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还应该关注学生完成作业后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质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价。
3.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教师既是学生作业的设计者,也是作业质量评价的主导者。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完成作业,还要对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及时发现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升作业质量。
4.努力丰富考核内容。新时代教育教学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在利用考试、作业、测验等传统测评手段的基础上,加入各种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考核内容,将考核内容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从不同维度、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查,从而全面提升小学语文作业质量。
5.注重差异化精准评价。在“双减”背景下,注重差异化精准评价的关键在于实施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策略,优化作业评价体系,以及利用多种手段促进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等差异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分层评价,切实发挥作业的应有作用,最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6.评价主体多元化。在作业质量评价中,除了教师、家长,还可以增加学生自我评价、小组合作评价等。比如,教师可以建立学生自我评价制度,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主动总结自己的作业完成情况,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进而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2]。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质量评价的优化路径
“双减”政策要求教师既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又要设计高质量的作业。那么,如何判断语文作业质量的高低呢?这就需要教师建立科学全面的作业质量评价标准和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机制。
(一)基础型作业评价
基础型作业指的是学生通过学校教师布置的作业能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完成的作业。这类作业主要包含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巩固情况。比如,教师在布置“认识我们的祖国”这一作业时,可以让学生在课上完成一张以祖国为主题的手抄报。手抄报可通过图片或者文字的形式呈现。学生可以将学到的知识以绘画或手抄报的形式进行展示,教师从中判断学生是否理解课文知识。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知识掌握(检查学生是否准确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运用(评估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运用基础技能,如书写、绘画等)、创新与表现(考虑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的创造力和个人特色)等方面设置评价标准,使学生依据评价标准清楚地知道自己手抄报内容是否准确、完整,是否有独特的创意和个人风格等。教师评价基础型作业时,应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肯定,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同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尤其是一些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必要时可以在课堂上展示这些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并找到错误的原因。这样做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更加有效地记忆和巩固知识。
此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一些优秀作品,以提供高标准的示范,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综合评价方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同时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二)发展型作业评价
1.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作业评价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作业包含学生通过倾听、阅读、观赏、加工整合等途径,获得有价值的知识信息,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表现形式多数为语言表达类作业,要求学生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进行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和交流,包括写新闻稿、新闻评论、演讲稿、教学设计等。这些作业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例如,语文学习中涉及的口语交际包括:在口语交际课上,让学生学习相关的词语及句式,让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学会交流沟通。
对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类作业,教师可设置如下评价标准。(1)信息的准确性。检查学生是否准确、完整地采集和整理相关信息。例如,新闻稿是否准确地反映了新闻事件。(2)语言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书面或口头表达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包括语法、词汇和句式的正确性和丰富性。(3)逻辑性与结构性。分析学生作业的逻辑结构是否清晰,信息是否有条理。例如,演讲稿或新闻评论是否有明确的观点支持和合理的论证。(4)创造性与实践性。考查学生在作业中展现出的创造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在评价这类作业时,教师应综合考虑信息准确性、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性与结构性、创造性与实践性。具体评价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同伴评价,让学生通过互评的方式从不同角度获得反馈,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这种综合评价方法既能提升学生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作业中的表现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2.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作业评价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作业是指语文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一些文学作品,通过阅读能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促进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发展,如小说阅读、诗歌写作、童话创作、散文创作等[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布置相应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作业。例如,教师在教学《四季》一课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理解“尖尖”“圆圆”“弯弯”等叠词并迁移运用,模仿使用叠词进行写作,体验这种表达形式的运用乐趣。这样做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文学作品带来的美的感受,进而提升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从实践效果来看,通过作品创作学生既能深刻体会到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又能感受到美并试图创造美。比如,有的学生在阅读《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时,不仅能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还能学习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体验到写作带来的快乐。
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类作业,教师可设置以下四个评价标准。(1)文学理解能力:评估学生对所阅读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在阅读《雪地里的小画家》时,检查学生是否能准确把握作者对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创意表达能力:分析学生在创意写作中的创新性和独特性。例如,学生在诗歌或童话创作中是否展现了独到的见解和表达方式。(3)语言运用能力:考查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语言运用的准确性、丰富性和表现力,包括词汇选择、句式运用等。(4)审美与文化素养:评价学生在创作和阅读中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分析学生是否能从文学作品中感受到美并创造美。
在评价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作业时,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的文学理解能力、创意表达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审美与文化素养,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记录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过程,包括灵感来源、写作步骤和自我反思。这种记录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创作思维过程,从而更好地评价其创作能力和创意水平。在评价时,教师应根据学生事先设定的学习目标进行针对性反馈。例如,对创意写作类作业,可以设定明确的创意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改进措施。这种方法能够使学生的改进方向更加明确,有助于学生提高创作质量。
3.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作业评价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作业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022年版语文课标》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主动记录、整理、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和思考,学习辨析、质疑、提问等方法”[4]。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作业是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进行创造性地解读和再创作,使之成为独立的、有思想深度的作业。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阅读题,而是一种批判性思维训练和创造性表达训练。这种作业旨在训练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分析与论证、阐述与辩论等思维活动,是对文本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与再创作,充分体现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作业的特点(如图2)。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作业的评价要求包括: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提出问题;能独立思考、质疑、解疑;能用正确的观点和逻辑进行论证,做到有理有据。因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作业评价标准应包括五个方面:(1)能结合文本内容及生活实际对文章中蕴含的观点和道理进行辨析,提出问题;(2)能针对不同情境对不同观点用准确、恰当的词语进行解释、说明、论证;(3)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4)有理由支持或反驳对方观点;(5)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文章中蕴含的观点进行补充说明[5]。
(三)拓展型作业评价
拓展型作业是指让学生在运用课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拓展一些课外知识,从而巩固所学知识和形成学科素养的作业类型[6]。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科特点设计拓展型作业,并对拓展型作业的质量进行及时评价。例如,语文教师可以设计《安徒生童话》《三国演义》《西游记》等阅读类作业,通过这些课外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由于写作属于语言文字运用类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练习。例如,在学习《田家四季歌》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如果学生能以此为契机,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出来,将有助于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我会讲故事”“小小演讲家”等作业让学生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对拓展型作业,教师可从四个方面设置评价标准。(1)知识拓展深度:检查学生在阅读拓展作业中对课外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情况。例如,评估学生是否能够从《三国演义》中提炼出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人物特点。(2)语言运用能力: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在仿写作业中,学生是否能够用自己的话准确表达课文内容,并体现出一定的创意。(3)口语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口语表达作业中的表现,如演讲内容的条理性、逻辑性,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自信程度。(4)创意与实践结合:分析学生如何将学到的知识和语言能力运用于实际情境,如在“小小演讲家”作业中展现的创意和实际运用能力。
在评价拓展型作业时,教师除了从知识拓展深度、语言运用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创意与实践结合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还可以定期组织互动式评价活动,让学生展示各自的拓展型作业,并进行班级讨论。这样的互动式评价有助于学生从他人的作品中获得灵感和反馈,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即在完成作业后,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与作业相关的问题或实践活动做进一步的研究,以此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探究能力。由此可见,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可以更全面地支持学生通过拓展型作业获得成长,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核心素养。
实践证明,构建科学合理的作业质量评价体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能够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改进功能。当然,该项工作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要进一步强化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师对作业设计与管理的能力,同时要鼓励家长提升家庭作业I7iLuXbYJY0SO6DxO/fC9Q==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功能,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在作业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只有三方合力,才能使小学语文作业质量评价充分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谭荣.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分析[J].生活教育,2021(14):99-100.
[2]黄河,张雨.基于“四个评价”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研究[J].语文建设,2021(18):59-63.
[3]谢林伯.大数据视域下小学语文差异化评价体系构建:以课后展评作业为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1(11):76-7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9.
[5]刘丹.浅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5):59-60.
[6]沈其琴.构建智慧课堂评价体系初探: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做法[J].空中美语,2021(10):4849-4850.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教育评价改革“‘双减’背景下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改革研究——以鸣凤中心小学为例”(2022ZJY574)的阶段研究成果。
(责编 黎雪娟)
作者简介:农国祥,1975年生,广西龙州人,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