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主题出版的蓬勃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以地域文化叙事为主题的少儿读物。该类题材富含风格化元素,贴近读者的接受心理,具有鲜明的选题特征。而开发地域文化叙事对于推动少儿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推动少儿出版差异化的重要路径。在出版策划实践中,地方出版社应让地域文化元素有效融入当代生活,激活读者文化记忆,以地域性为核心,进一步积聚品牌效应。
关键词:少儿出版;地域文化叙事;出版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主题出版的蓬勃发展,地方出版社积极结合地域特色开展选题策划,打造出了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叙事类少儿读物,代表性作品有杨志军创作的《三江源的扎西德勒》《巴颜喀拉山的孩子》,龙珩、朱彦潼各自创作的展示江南水乡文化的《这里是苏州》《乌篷船和老花镜》,李茂渊创作的反映三星堆文化的绘本《古蜀神鸟》《寻龙三星堆》《谁是虎王》等等,广受读者关注和好评。
地域文化叙事类少儿读物对于推动少儿感知地域历史记忆,形成对民族文化及国家文化的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少儿出版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同质化现象不断凸显的背景下,地域文化叙事在选题上为开拓少儿出版的差异化路径打开了可能的空间。然而,尽管有众多地域文化叙事类少儿读物“叫好又叫座”,但也有相当数量的作品“叫好不叫座”,即得到了专家赞誉甚至斩获了奖项,销售情况却不理想。因此,把握地域文化叙事类少儿读物的特点,并针对性地研究出版策略,为出版行业提供参考,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地域文化叙事类少儿读物的选题特征
在文学史上,地域文化叙事一直是重要的创作主题,它承载着数量庞大的地域性信息,以地域性风格持续吸引读者和评论家的关注。《北史·文苑传序》曾这样区分南北作家的风格:“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1]而精彩的地域文化叙事能够凭借其地域性色彩征服全世界的读者,在少儿文学领域长盛不衰的《骑鹅旅行记》就是典型的例子。综合来看,地域文化叙事类少儿读物的选题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含丰富的风格化元素
从文化地理学的视角出发,地域性的自然风景、城市风貌扎根于深厚的地方历史,蕴藏着与当地居民认知方式、生活习性息息相关的文化因子,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风格化元素。正如英国学者迈克·克朗指出的,地方景观具有“文化记忆库”的作用,其核心是“人与土地的联系”,“文学作品的‘主观性’不是一种缺陷,事实上正是它的‘主观性’言及了地点与空间的社会意义”。[2]因此,优秀的创作者会有意识地选取富有表现力的地域性元素,并将它们构建为具有独特文化风格的地域性世界。以周翔的《荷花镇的早市》为例,在其勾勒出的江南水乡世界中,人们的出行方式、劳作场面,当地的建筑风格、自然风光等处处展现了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格。
(二)天然贴近读者的接受心理
一部作品能否受到读者欢迎,不仅与其美学品质直接相关,也关系到读者的接受心理,特别是差异性的文化心理。从接受美学出发,任何文学文本都有其“召唤结构”,会召唤能与作者共享特定文化惯例的读者填充文本意义。有学者把这些惯例视为“本文的‘保留剧目’(repertoire),它是本文和读者碰面进行交流的‘故土’”。[3]从这个意义上说,地域文化叙事对于本土读者有天然的亲缘性。我国的地域文化叙事中的地域性现实隐含着我国其他地域所共有的现实,其地方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很容易让本土读者在阅读中产生代入感。因此,创作者可以将展示我国地域文化的少儿读物视为中华文化读本,为小读者体验我国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架起一座座桥梁。
(三)有利于塑造阅读的“参与文化”
今天,我们探讨出版问题时已经无法脱离新媒介时代这一基本语境。新媒介时代的飞速发展引发了当代人阅读方式的重大变革:媒介融合越来越排斥作者对于作品意义的最终决定性,形成了信息传播和接受的“参与文化”。美国学者亨利·詹金斯指出:“媒介内容的这种流通——横跨不同的媒体系统、相互竞争的媒体经济体系以及国家边界——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消费者的积极参与完成的。”[4]显然,纸质出版物也面临着融入“参与文化”的要求,其路径除了作者与读者互动,出版社与读者互动,也包括读者在现实中接触、探索作品中的事物,将故事带入生活,产生参与效应。地域文化叙事贴近读者的生活现实,能为其熟悉的事物染上陌生的色彩,也能够使其在熟悉的世界里发现陌生的事物,二者都会激起读者的体验兴趣。
二、地域文化叙事类少儿读物的出版策略
要更好地利用地域文化叙事类少儿读物的选题特征打造精品,使其展现真正的地域性光彩,打开广阔市场,涉及从选题策划到发行推广等系列环节的出版策略。笔者认为,地方出版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打开思路。
(一)扎根当代生活,展示地域文化的风格化特质
地域文化叙事类少儿读物富含丰富的风格化元素,这为图书选题策划带来了潜在优势,但也容易走进误区,即以猎奇的心理选择地域文化标志物,像展示历史遗物一样描述其历史文化内涵。对于成人来说,这类读物或可激发其钻研地域史的兴趣,但对于少儿来说,考虑到他们有限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单调地阐释特定的地域文化元素难免让他们感到枯燥。要有效利用地域文化叙事的风格化元素,地方出版社需将其融入当代生活,展示其与当代生活的相关性,并以少儿视角表现童趣,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少儿读者的阅读兴趣。这并不是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的地方文化元素不宜纳入选题范围,而是说地方出版社应深入探索其与当代生活的联系,以之为核心,将相关地域文化元素编织起来。
(二)打造产品矩阵,激活读者文化记忆
利用地域文化叙事类少儿读物贴近读者接受心理的特点,充分激活读者的文化记忆,推动其形成文化认同,可以使作品深度打动读者,为获得市场认可提供某种“额外”的推力。就此来说,打造产品矩阵是重要策略,即围绕特定地域文化多维开发产品,使产品主题大范围覆盖地域性世界,让地域文化叙事所蕴含的记忆光点连接成记忆之网。当前少儿读物中的地域文化叙事主要从历史遗迹、自然景观、特色民俗及神话传说等层面展开,未来地方出版社策划选题时可以进一步向生活中的普通事物延伸,发掘日常器物、饮食、方言、礼仪、童谣、休闲方式等的地域文化属性。例如,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在出版《在大湾区过传统节日》之后,又推出了《趣说岭南佳果》,描述几种日常水果的自然特性及文化内涵,是将地域文化叙事矩阵化的典型案例。
(三)聚焦品牌延伸,夯实阅读的“参与文化”
要有效利用地域文化叙事为塑造阅读“参与文化”提供的想象空间,地方出版社可以着力推动图书的品牌延伸。品牌延伸是图书巩固市场地位、深化社会影响的重要途径,“图书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有追逐社会影响力最大化或社会效益最优化的诉求。在单本书实现这种目标后,作者、出版商或其他领域的文化商人很有可能继续以此书为基础,开发系列衍生品。”[5]狭义的品牌延伸指围绕图书内容开发文创、影视、游戏等周边产品,从广义上说,它还包括结合现实中的景观、习俗、节庆等推动图书内容与现实链接,扩大品牌影响力。地域文化叙事类少儿读物的品牌延伸应注重探索跨行业合作模式,如协同文旅单位策划“让非遗回到日常生活”系列非遗文化体验活动、“在现实中寻找故事中的足迹”系列文博体验活动、以少儿作品为主题的“儿童绘本文化艺术展”系列文艺活动等等,而地方出版社在具体的选题策划实践中则需结合自身资源和区域文化特色探索品牌延伸的路径。
三、结语
地域文化叙事类少儿读物的选题具有富含风格化元素、天然贴近读者的接受心理、有利于塑造阅读的“参与文化”的鲜明特征,构成了推动少儿出版差异化的重要抓手。地方出版社在开发该类读物时,不宜以猎奇的心理罗列地域文化标志,应扎根当代读者的生活,展示地域文化的风格化特质,打造产品矩阵,激活读者文化记忆,聚焦品牌延伸,夯实阅读的“参与文化”,让地域文化符号成为鲜活可感的地域文化叙事,并让地域文化叙事唤醒、塑造地域文化记忆。如此,地方出版社才能更好地激发读者的深度认同感,带动线下参与,同时推动跨界融合,以地域性为核心实现品牌集聚效应。
参考文献:
[1]张建均.中国古代文学心理学[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7:122.
[2]克朗.文化地理学[M].杨淑华,宋慧敏,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29,56.
[3]姚斯,霍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周宁,金元浦,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370-371.
[4]詹金斯.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M].杜永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31.
[5]杨虎.文化的坚守与运营:畅销书出版营销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156.
(作者单位: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