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启钤(1872—1964),著名爱国人士、现代城市建设拓荒者、实业家、建筑史学家、工艺美术家、文化遗产保护者。本书以朱延琦口述曾祖父朱启钤往事为主体,介绍朱启钤生平的主要功绩,如开北京城市建设管理之先河,创立北京第一家传染病医院,接办中兴煤矿,创立中国营造学社,以及改建前门、中山公园、王府井大街等。书中多有对朱启钤生活点滴的精彩描述,读来饶有趣味,朱启钤对北京城建设的特殊贡献也是口述者着意突出的。同时,书中配有约100张图片,既增加了阅读趣味性,也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
朱延琦
朱启钤曾孙。
《朱启钤与北京》
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 编
朱延琦 口述/浙江摄影出版社
2024.2/78.00元
有关老祖朱启钤对北京城市建设的贡献,至今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是他改建前门大街、中山公园、王府井大街这三个项目。前面说的过于简略,这里着重补充说明一下。
1.关于前门
进入民国以来,老祖对于北京的市政建设的贡献,应该说起步于前三门改造。很难得的是,关于这件事,老祖留下了文稿《修改京师前三门城垣工程呈》,这是北京城建史上的珍贵历史文献。
《修改京师前三门城垣工程呈》作于1914年,后来收录在1936年版的《蠖园文存》,再后来收录在2009年版的《营造论——暨朱启钤纪念文选》——这一版最便于读者查阅。文章篇幅不长,我们不妨在这里浏览一遍。
京师为首善之区,中外人士观瞻所萃,凡百设施,必须整齐宏肃,俾为全国模范。正阳、崇文、宣武三门地方,阛阓繁密毂击肩摩,益以正阳城外京奉、京汉两干路贯达于斯,愈形逼窄,循是不变,于市政交通动多窒碍,殊不足以扩规模而崇体制。启钤任交通总长时,曾于修筑京都环城铁路案内,奉令修改瓮城,疏浚河道及关于土地收用事宜,应由内务部会同步军统领,督饬各该管官厅、营泛协办补助,俾速施工。查修改正阳门工程一案,所有关于拆去瓮城,改用城内外民房、官厅,添辟城门及展修马路,修造暗沟各项办法,曾于上年由内务、交通两部派员,迭次筹商备具议案,提出国务会议议决在案。现奉明令,遵即会同组织改良前三门工程委员会拣派专员,悉心规画,赓续办理,以策进行。兹特就原订各条逐加研究,参酌情形分别修正扩充,妥拟办法,俾期完备。如正阳门瓮城东西月墙分别拆改,于原交点处东西各开二门,即以月墙地址改筑马路,以便出入。另于西城根化石桥附近,添辟城洞一处,加造桥梁以缩短城内外之交通。又瓮城正面箭楼,工筑崇巍,拟仍存留,惟于旧时建筑不合程式者,酌加改良;并另添修马路,安设石级,护以石栏,栏外种植树木,以供众览。又箭楼以内正阳门以外,原有空地,拟将关于交通路线酌量划出外,所余之地一律铺种草皮,杂植花木,环竖石栏,贯以铁练,与箭楼点缀联络一致,并留为将来建造纪念物之地。又正阳门地势低洼,夏令常易积水,拟于新开左右城门之下修砌暗沟,处右华门前石栅栏内起,通至护城河止,藉资宣泄,此关于修改瓮城之工程计划也。复查围绕瓮城东西两面,原设有正阳商场一所,麇集贸易阻碍交通,应即撤去,现已由警察厅协商发价迁移。又正阳门东西城垣附近,内外各官厅及民房,各处勘定之后,认为有碍交通者,按照收用房地暂行章程,一体饬令迁让,以维公益。其瓮城内旧有古庙二座,拟仍保存加以髹饰,停留古迹,此关于收用土地改正道路之大概情形也。至疏浚河道事宜,内务部查京师内外城河道沟渠淤塞已久,业经组织测量队分段实地勘测,如将来勘定河身裁弯取直,势须略向南移,其北岸腾出空地,拟即全行拨归交通部接管,以备扩充东西车站之用。至此次建筑工程及收用土地等项所需经费,交通部查前门东西车站,在两路为全线之首站,在中央系全国之观瞻,现今各路联运来往频繁,与世界交通尤有关系,所有车站设备及附属车站之建筑物,亟应进求完备,未可因仍旧观。此次工程改良以后,平治道路,便利交通,点缀风景,展拓余地,凡所设施莫不直接间接与该两站有关,且获相当之利益,前项经费,拟饬由京奉、京汉两路,各拨银元二十万元列入预算,仍视工程之需要分期支拨,撙节动用。惟此项工程重大,规划必期周详,庶于市政、交通前途多所裨益。启钤等职任所在自当随时会商,督饬承办各员妥慎将事,克期开工,并知照该管官厅、营泛协力辅助,晓谕商民,共维公益,俾成盛举而蒇全工。
民国三年六月二十三日
我觉得这篇呈文用词简明扼要而不失典雅,以不长的篇幅将古都北京须作改良而“未可因仍旧观”的客观原因条分缕析,令人信服;而对于现存古建筑的存留问题,也不失时机地指出其“工筑崇巍”,故此“拟仍存留”。事实上,这篇文章促进了前门改造最佳方案的产生:“瓮城东西月墙分别拆改”,而箭楼等得以完整保留,并成为新北京的标志性建筑。
此文自1914年问世,至今已一百一十个春秋了,仍能启发我们思考:保存文化遗产与时代进步本不矛盾,而应是相得益彰的盛事。
2.关于中央公园(中山公园)
在建中央公园之前,老祖朱启钤先生把他拆千步廊时得到的能再次利用的好料都依次编号、码放整齐,在修中央公园时大部分予以利用。他还要求匠师仿造颐和园的样式修建一个长廊。当时建造的来今雨轩至今仍广受游人喜爱,民国时期的京城名流均以在来今雨轩谈论时局,饮茶,品冬菜包子、藤萝饼为一乐事。
对于修建中央公园这件事,老祖朱启钤先生也作了一篇文章,叫《中央公园记》,文章篇幅也不长,我们不妨像刚才那样浏览一遍。请看:
民国肇兴,与天下更始,中央政府既于西苑辟新华门为敷政布令之地,两阙三殿观光阗溢,而皇城宅中,宫墙障塞,乃开通南北长街、南北池子为两长衢。禁御既除,熙攘弥便,遂不得不亟营公园,为都人士女游息之所。社稷坛位于端门右侧,地望清华,景物巨丽,乃于民国三年十月十日开放为公园,以经营之事委诸董事会。园规取则于清严偕乐,不谬于风雅。因地当九衢之中,名曰中央公园。设园门于天安门之右,绮交脉注,绾毂四达。架长桥于西北隅,俯瞰太液,直趋西华门,俾游三殿及古物陈列所者跬步可达。西拓缭垣,收织女桥御河于园内,南流东注,迤逦以出皇城。撤西南复垣,引渠为池,累土为山,花坞水榭,映带左右,有水木明瑟之胜。更划端门外西庑朝房八楹,略事修葺,增建厅事,榜曰公园董事会,为董事治事之所。设行健会于外坛东门内驰道之南,为公共讲习体育之地。移建礼部习礼亭与内坛南门相值。其东建来今雨轩及投壶亭。西建绘影楼、春明馆,上林春一带廊舍。复建东西长廊,以蔽暑雨。迁圆明园所遗兰亭刻石及青云片、青莲朵、搴芝、绘月诸湖石,分置于林间水次,以供玩赏。其比岁,市民所增筑如公理战胜坊、药言亭、喷水池之属,更不遑枚举矣。北京自明初改建皇城,置社稷坛于阙右,与太庙对。坛制正方,石阶三成,陛各四级;上成用五色土随方筑之,中埋社主。壝垣甃以琉璃,各如其方之色。四面开棂星门,门外北为祭殿,又北为拜殿。西南建神库、神厨。坛门四座。西门外为牲亭。有清因之。此实我国数千年来特重土地人民之表征。今于坛址,务为保存,俾考古者有所征信焉。环坛古柏,井然森列,大都明初筑坛时所树。今围丈八尺者四株,丈五六尺者三株,斯为最巨;丈四尺至盈丈者百二十一株,不盈丈者六百三株,次之;未及五尺者二百四十余株;又已枯者百余株。围径既殊,年纪可度。最巨七柏,皆在坛南,相传为金元古刹所遗。此外合抱槐榆杂生,年浅者尚不在列。夫禁中嘉树,盘礴郁积,几经鼎革,无所毁伤,历数百年,吾人竟获栖息其下,而一旦复睹明社之旧,故国兴亡,益感怀于乔木。继自今封殖之任,不在部寺,而在群众。枯菀之间,实自治精强弱所系。惟愿邦人君子爱护扶持,勿俾后人有生意婆娑之叹,斯尤启钤不能已于言者。启钤于民国三四年间长内部,从政余暇,与僚友经始斯园。园中庶事,决于董事会公议。凡百兴作及经常财用,由董事蠲集,不足则取给于游资及租息,官署所补者盖鲜。岁月骎骎,已逾十稔,董事会诸君砻石以待,谨述缘起及斯坛故实以谂将来,后之览者,庶有可考镜也。
关于这篇文章,我的叔祖父朱海北先生有这样的评述:
北京中山公园(原为中央公园),创建于1914年,已有70年历史。建园的历史人多已渺茫不知,如能一阅《中央公园记》,便可对该园创建始末有所了解。1924年,该园添建长廊时,决定于该园大门内建过厅三间,并在大厅左右两壁各嵌石两方,准备镌刻《中央公园记》供董事会董事题名之用。1925年,《中央公园记》始由先严朱启钤撰文,并由董事孟玉双书写。孟玉双曾亲自将所书底稿附于石面之上进行勾勒,与董事会题名录同时镌刻于大厅两壁嵌石之上(1938年孟玉双病逝,1964年先严病逝)。嗣后公园扩建过厅,石刻拆除,后之与览斯文者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