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如果我们跨越时空去探访二十年后的家乡,会看到家乡哪些“巨变”呢?又该怎样将这“巨变”描绘出来呢?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展开具体的想象。如宜居和谐的生活环境:山上郁郁葱葱,田间五谷飘香,蓝天白云倒映在水中,一座座特色民居浮在水面上。又如科学便捷的劳动生产方式:田间种植管理、收割贮藏全是“机器人农民”的事情,家务被“机器人保姆”包揽。再如方便舒适的交通工具:走亲访友,乘坐共享无人驾驶汽车。
突出发展变化类的想象类作文,同学们极容易犯这样一个错误,即把自己的想象寄托在一个“变”字上。无论多么夸张的想象,只要一声“变”就能在眼前实现了。这样写会把读者带入“神话”或“童话”空间里去,想象不合情理、缺乏真实性。所以,想象要有一定的依据,要建立在一定的科学原理上。比如基于袁隆平爷爷的“禾下乘凉梦”,我们可以想象出“禾稻丛林”;基于磁悬浮列车,我们可以想象出“水上磁悬浮房屋”等。
用文字描绘家乡巨变,不是单纯地写景或者说明,比如先写环境的变化,再写工作的变化,最后写生活的变化。此类分项列举的写法,容易导致行文和结构呆板俗套。要想激起读者的兴趣,加强读者体验感,我们可以用讲述“回乡故事”的方式,把一路所见所闻展示出来。“回乡故事”可以陈述一个事件,比如“返乡探望亲人”或者“回乡开发实践某项科学技术”等。别忘了给“回乡故事”设置一个场景,比如奇特高效的“工作环境”、舒适智能的“生活空间”等。无论是事件还是场景,都要与“家乡”关联起来,还要体现“二十年后”的时空发展变化。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那是我们成长的地方。无论多少年后,我们都对家乡充满了热爱。这份热爱之情或寄情于物、融情于景,或直抒胸臆,我们都要简洁明了地表达出来。
列提纲仍然是本次习作的练习要点。为了让习作中心明确、结构清晰,我们在行文之前,先把想象到的场景或事件做一个梳理,明确自己要写什么,从哪些方面来写,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同时,对于需要重点突出的人物、场景以及叙述顺序,应在提纲中做一些必要的标注提示。以例文《二十年后的家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