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将读书作为为学者为学的必要路径。在朱子的哲学中,读书不仅作为求知的手段,更是作为心性修养的功夫而存在,明理修身是《朱子读书法》的价值追求。朱子读书功夫展开为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循序渐进、熟读精思、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六个方面,是为学者读书为学的着手处。面对现代社会的读书方式和追求,朱子的读书观和功夫论为自我反思提供了参考和路径。
读书自古即是为学者进学致知的重要手段,儒家学者尤其重视通过读书以求取知识、增长见闻,实现文明传承。作为一名优秀的学者和教育家,朱子也十分重视读书的作用,他认为读书是为学者获取知识、探求真理的必要手段,为学者要进学求知则不可不读书。但在朱子的思想世界中,读书又不仅仅是作为进学致知的手段而存在,更是为学者塑造理想人格、提升生命修养的修身功夫。朱子在讲学求知的过程中构建起自身的读书论,为读书作为为学者进阶之梯增添了功夫论的色彩,也为世人重新审视读书与生命、生活的联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明理修身:朱子读书观的价值取向
朱子认为读书是为学者为学的必要路径和方法,其教人读书的重要目的就是要为学者致知明理,于书上理会天下事事物物的道理,对这个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形成正确的认识,由此积累日久则为学自能有进。“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而今读书,只是要见得许多道理。”他认为为学之道即在于穷究物理,而穷理之关键又在于读书。明理是朱子人生修养论的重要功夫,是人能否战胜私心、不受物欲蒙蔽从而恪守本心成己成物的关键,在知识分子学为圣贤成就人格的修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朱子认为为学者当格尽天下之物、穷尽天下之理。但由于人的经历有限,人不可能将事事物物都经历一遍,故才要多读书来理会天下之理。书籍是圣人经历的载体,往圣先贤通过书籍将自身经历的事物、道理,记载、流传下来,后世为学者潜心读书、用心理会即如自身经历一般,能够明白透彻。
单纯的知识积累并非朱子读书观的价值取向,规范伦理秩序、提升道德修养、引导人心从善去恶、加强为学者的心性涵养才是朱子的目的。“所谓读书者,只要理会这个道理。治家有治家道理,居官有居官道理,虽然头面不同,然只是一理。”“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有以穷之,则自君臣之大,以至事物之微,莫不知其所以然与其所当然,而亡纤芥之疑。善则从之,恶则去之,而无毫发之累。此为学所以莫先于穷理也。”因此,在朱子的思想世界中,读书不仅是一种客观的学习活动,更是一门心性修养的功夫。读书功夫的落脚处不仅在于书上,更在读书者的身心之中,读书本身成为修身活动的一部分,这也是朱子在对待读书上与他人的重要区别。“人如何不博学得!若不博学,说道修身行己,也猛撞不得……便是学时自不知不觉,其德自修。而今不去讲学,要修身,身如何地修!”(《朱子语类》)朱子认为为学者若是不博学明理,修身便是一句空话,无从下手。而当于书上理会道理时,为学者用心于此则其身自修,其德自进,因为读书理会道理的过程就是一个涤除私意、解除物蔽的过程。
二、读书六法:朱子读书功夫的路径展开
朱子的学生辅广将朱子的读书方法整理成《朱子读书法》一书,后由张洪、齐熙补充修订,辅广原本已不存,但张洪、齐熙本流传至今。在《朱子读书法》中,朱子关于读书的主张被整理成六个部分,从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到循序渐进、熟读精思,再到着紧用力、居敬持志,朱子的读书方法贯彻于身心内外、动静之间。读书也不仅仅是求知的手段,更是修身的功夫,为学者通过读书而致知修身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
(一)虚心涵泳
所谓“虚心涵泳”,即是要人摒去先入为主之见,不以私意揣测、穿凿圣贤之语,也不以圣贤之言比附己意,而应当虚心平和地对待经典,尊重原典。在看的过程中,人要以圣贤之意为己意,潜心书本、反复理会,才能有所得。
朱子认为:“大抵读书须是虚心方得,圣贤说一字是一字,自家只平着心去秤停他,都使不得一毫杜撰,只顺他去。某向来亦杜撰说,只不济事。”读书应当平心和气,细细玩味,朱子对那些不用力于原典、喜欢杜撰穿凿,仅凭己意就对圣贤之言妄下议论的读书风气极为不满。在朱子看来,为学者不潜心学术、用力经典,玩味圣贤之意,反倒多好穿凿新说,并自以为高。这种自以为是的做法既未曾得书中真意,缺乏真知灼见,也于修身无益,没有对自身进步起到丝毫作用,所以他反复强调:“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二)切己体察
朱子讲:“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义理,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为学者读书,须要将圣贤言语体之于身。”所谓“切己体察”,即是说读书功夫不仅要在书上做,更要在人即为学者自身上做。读书明理,于书上理会道理并不是读书功夫的完成,恰是修身开始的过程。在朱子看来,于书上理会的道理不能仅仅停留在书上,更要在事上、在身心上、在日常践履中,为学者要在自身的生活和行为中不断地体会验证所学之理,即所谓“切己体察”。
书中所记乃圣人言语,其中道理人心皆具、合下完备。因此,为学者应将读书作为身内事,而不是当作外在于“我”的事物,将身心都投入进去。在读书的过程中,为学者应将书中道理与己合一,不仅要在书中理会,也要在身心之中、日用常行上践行体验它,如此才是真读、真体会。
(三)循序渐进
朱子认为为学者读书不可随意,当有节次,循序而渐进,做到有始有终、有先有后、有缓有急,如此读书才有路径,不至于无所适从而错乱。朱子所说读书之次序有二:一是“读群书先后缓急之序”,即读书时所选读书目的先后次序,当先读儒学经典再看史书、其他诸子之书,如此才能先立大本、坚定心志,不受其他思想流派学说的影响。而于儒家内部经典之中,所读书目也有先后次序。“学须以《大学》为先,次《论语》,次《孟子》,次《中庸》。《中庸》工夫密,规模大。《论》《孟》《中庸》待《大学》通贯浃洽,无可得看后,方看乃佳。”二是“每书诵读考索之序”,即对待具体的书籍应当如何阅读的方法。他说:“读书之法要当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从容乎句读、文义之间,而体验乎操存、践履之实,然后心静理明,渐见意味。不然,则虽广求博取,日诵五车,亦奚益于学哉?”他认为读书切不可贪多、杂然并进,须是一本一本、一章一章、一段一句地看开去,要做到从容有余、有始有终,不可半途而废;要是有始无终、寻章摘句、匆匆了事,也不可能于书中道理有所理会,亦毫无所得,所以他要求为学者读书要“循序渐进”。
(四)熟读精思
朱子教人读书,要口到、眼到、心到,即读书不能仅仅用眼睛浏览,更应当常常诵读,做到烂熟于心,还要勤于思考、仔细理会,做到读、思结合,如此才能有得。“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朱子认为文本是学问的根本所在,离开了文本则学问无所依据,熟悉文本是为学者做学问的基础,因此他认为读书切不可粗心,只大略地看过去,这样看书无法理会到书中之理,也容易为流学所左右。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为学者还要勤加思考,细细理会,于无疑处有疑,在有疑处无疑,如此才能真正体会圣贤意思,做到豁然贯通。
(五)着紧用力
朱子认为读书并非易事,为学者不可悠游怠惰只当玩闹打过。“人生虚浮,朝不保夕,深可警惧。直当勇猛精进,庶几不虚作一世人也。”为学者应当端正为学态度,时时提撕警醒,坚定自身心志,持之以恒、努力奋进,如此才行。
在朱子看来,读书是为学的路径,是为学者进学求知、明理复性的关键,应当谨慎对待,时时用功,不可一日偏废。朱子对当时慵懒虚浮的学风进行了严厉批评,他认为慵懒怠惰不但于为学无益,而且极易动摇为学者的心志,反不利于其心性修养。因此,为学者需要时时警醒提撕、端正心志、勤奋精进,这非但是于书上做功夫,更是对为学者精神和意志的磨炼。
(六)居敬持志
朱子认为读书最是要静,心若游逸虚晃则容易为外物所惑不能见道理所在。所谓“居敬持志”,就是要人立志学成圣贤,在为学道路上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读书时收敛心神、心志专一,将自身精力都放在书上,用心理会。
居敬持志是朱子功夫修养论的重要主张,他非常重视为学者居敬功夫的涵养,认为这是为学修养的关键。“读书须将心贴在书册上,逐字看得,各有着落,方可商量。须是收拾此心,令专静纯一,日用动静都在,不驰走散乱,方看得文字精审。如此,方是有本领。”读书是修身的路径,为学者做功夫不能只停留在书上,更要在身心上做。居敬持志就是要人在身心上做功夫,读书时凝心聚神,将身心与书融合为一,不受他物的影响,字字句句都读得仔细,如此为学方大有进益。
三、回向生命:《朱子读书法》的现代启示
现代生活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读书的功能也随着时代环境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人们读书也抱有不同的目的。首先,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读书进行知识变现换取生活资料,读书的工具属性得到进一步伸张;其次,读书进一步工具化的同时,“读书无用论”等否定读书价值的论调也甚嚣尘上,这两种看似相悖的观点反映了现代社会生活的拉扯、撕裂。各种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使人应接不暇,工具理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们在追求物质欲望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精神生命的需要,作为一种内向生命体验的读书为现代人所忽视,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读书似乎也不被人所重视。朱子的读书观强调读书作为人生修养功夫的价值和意义,将读书当作身内事看,是认识自己、塑造自己的过程,读书即是体验生命的一种方式。
在朱子的哲学世界中,读书是对自身道理的理会,是体验生活、世界的一种方式,读书并非人身外之事。儒学被称为“为己之学”,就是因为在儒家看来,人之为学并非仅仅只是为了识文断字、增加知识的积累。书中记载的是往圣先贤所亲历之事、所体会之理,是前人对世界和自身探索的成果,因此读书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世界、认识自己、塑造自己的过程。读书非为他物,乃是为了自己成就心性的完满。由自家推阔开去,则世界无不圆满,即所谓“成己成物”。“学问是自家合做底。不知学问,则是欠阙了自家底;知学问,则方无所欠阙。今人把学问来做外面添底事看了。”“盖人生道理合下完具……而今读书,只是要见得许多道理。及理会得了,又皆是自家合下元有底,不是外面旋添得来。”(《朱子语类》)现代人多将读书当作获取知识的手段,一种外在于“我”的求知方式,以通过考试为目标的教育方式尤为其甚,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知识人”缺乏对生命、对生活的感知能力,现代社会出现空心、抑郁的病症不能说与此无关。朱子认为读书就是要人不断理会道理、发明本心,掌握知识不是最终的目的,成全自我、提升生命修养才是读书的追求,因此他要人们在读书的过程中反复体会、玩味圣人之言,结合自身经历、体验,在自身的成长的过程中不断体贴生命。读书不是为学的终点,体贴生命、完善生命才是读书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