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莫入红尘去,令人心力劳。”可这人活一世,又怎可不入红尘。纵使许多人说自己已看破红尘,可又何尝不是生活在这俗世之中。岁月一路斑驳,红尘涟漪沧桑,我们有璀璨的芳华,也曾落魄于他乡。但于世间沉浮,我们都应有归去的精神,回归精神的原乡。
清代文人李渔写道:“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停。”弄鲜花幽草,看云卷云舒,这就是李渔的精神原乡。而来自西方的诗人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则说:“人,应当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他的精神原乡,则是诗意地栖居,纯粹地生活。
红尘扰扰利名多,而生命常常充满劳绩与困苦。现代人大都是缺乏精神之乡的吧!夜晚的车水马龙,铺天盖地的信息洪流,娱乐至死的潮流……已经淹没了我们最本真的追求。
精神之乡,应当是一个明晰的方向。怎能让红尘蹉跎了梦想,开始的路就不叫作远方,精神的远方应当朝着梦想进发。无论为名、为利、为国、为民,只要心有远方,追寻向往,总归是件好事。有了向往,有了目标,心中才会充满希望、充满激情、充满信念,向着未来前进。
回归精神之乡,应该有克服困苦、玉汝于成的魄力。或许红尘一路上的涟漪并不平和,困难、失意会有如潮水一般打来,但生命的真相便是与困境作斗争,只有经历生命的苦难,才能领悟生活的美好。为此,我们便更要拼尽全力,克服困难,去看看那诗和远方。
“人生如逆旅”,皆是远行人,在人生的三个阶段,我们都浮于红尘,也都不断地在充实我们的精神之乡。年少时,拥有那一份少年的轻狂意气,要注重固守养静,不为红尘所扰;不惑之时,随着岁月的流逝,身心沧桑之感蜂拥而至,生活中的琐事,社会上的压力,都有如牢笼一样,便更要丰润自己的精神之乡,给自己一个栖息、喘息的地方;耳顺之时,人生老矣,看淡红尘,不纠结,少俗虑,随遇而安,一颗初心,安静地慢煮生活。
未来的路还很长,步入社会后便没人会再迁就我们,只能由我们自己去适应;朋友也可能会越走越远,我们会越来越孤独。但在这个火热而又冰冷的红尘中,不变的,是我们对生活的热情。无论沧桑已否,年华在否,我们始终以乐观的心态看待世界,驱散阴霾,努力过幸福的生活,终会归于精神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