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你用这支笔,能够通往梦想大路。”
一支钢笔,笔帽被磨得锈迹斑斑,笔身上有数条划痕,但仍乌黑透亮,而笔尖像是经历过重重苦难,早已歪斜一侧,旧墨洗不掉的斑痕深深烙印着。这是阿公郑重地送我的礼物,在那个落满银杏叶的上学路上。
上小学的时候,都是阿公接我上下学。年龄悬殊的我们没有任何共同语言,整整六年,不管是上学还是放学,我们在路上总是一语不发,各自沉默。
我以为阿公寡言,但他其实是个健谈的人。我某次作业需要做个人物采访,我只在家里随口提了一句,没承想却打开了阿公的话匣子。
1937年,日寇炮火轰炸的年代,阿公出生在浙江衢州的一个贫穷农村家庭。幼时物资虽然匮乏,但他却有乐天顽皮的一面,常常挽起裤腿,蹚入清澈的小河,伸手去抓河里的鱼。老黄牛是他儿时最忠诚的伙伴,犁地耕田,与他昼夜做伴。那天老黄牛走了,失去挚友的他在金黄的麦浪中号啕大哭,而他那年虚岁也不过十岁。
十三岁时,他决意参军,保家卫国,但苦于长期营养不足,视力较差,所以未能如愿。可那份酬壮志以报国的决心一直在他的心中升腾。他勤勉于学,即使寒风凛冽、白雪皑皑,即使颤抖着踏进刺骨的雪里,即使把脚底冻得像鸭蹼一样肿胀通红毫无知觉,他都会最早到教室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也是那年,他收到了一份郑重的礼物,一支锈迹斑斑但仍乌黑透亮的钢笔。他的老师说:“希望你用这支笔,能够通往梦想大路。”
十八岁,他成了全村第一个大学生,挑起一根扁担,远离家乡来到首都学习。毕业之后,他又全身心投入到国家建设的事业中去,转眼就当了十余载的人民公仆。
过了而立之年,正逢改革的春风,祖国需要新的技术,他决定去国外深造,钻研芯片技术。那支旧钢笔又陪伴了他几百个日日夜夜:语言不通,他便一字一句地翻译课本;功底薄弱,他把书本知识一遍又一遍地镌刻在头脑中;眼界狭隘,他便整日泡在实验室中。
再后来,他说服其他留学生联合创立了属于中国的芯片品牌,不断攻坚克难,一次又一次取得技术上的突破,让“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这条路,他一走就走到了古稀之年,走过了那段“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峥嵘岁月。
在那个洒满银杏叶的上学路上,阿公久违地又来送我上早自习。
他从衣兜里把那支锈迹斑斑但仍乌黑透亮的钢笔递到我手里,极为郑重。
我望着他坚毅的目光,似乎看到了那群像阿公一样善良朴实的中国农村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仿佛看到了无数像阿公一样风华正茂的有志青年,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好像看到了千万个像阿公一样奋起直追的砥柱中流,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我紧紧握着这支沉甸甸的钢笔,踏着银杏叶,迈向属于我的梦想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