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大师

2024-10-31 00:00高昌来
青年文学家 2024年29期

马董今年虽已六十有六,但精神矍铄,活力十足。他白手起家,在酒水行业经营得风生水起,独占鳌头。他没有上过好大学,也没有专门上过什么总裁班,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一是他长期坚持自学自悟,总结了一套自己的管理经验;二是他擅长营销,善于钻研市场和消费者需求,每个营销方案总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三是他善于结交各行各业的朋友,舍得高薪笼络创业人才,与他长期合作,为他开疆拓土。他还常常出席各种重要的论坛,发表演说,被行业赞誉为“管理大师”。

据说,马董在管理上也别出心裁。以前公司没有会议要求,因此马董召集开会有几个特点:时间不固定,想在哪一天召开就在哪一天召开;地点不固定,想在哪儿开就在哪儿开;人员不固定,想和谁开就和谁开。更谈不上做会议纪要,会后有跟踪和督办。新来的董秘上任后,发现了这个管理漏洞,说服马董改进,马董觉得很好,逐渐适应了这种沟通汇报机制,且更加爱上了开会。每次开会,他都对着业绩落后的同志一问到底,问得人面红耳赤。别看你一天耀武扬威的,但在会议室这严肃的气氛里,别想趾高气扬。只要马董想要收拾的,各个副总、部门负责人就像马董的蛔虫,全挑着说马董想说的话发言。开会,真是有意思啊!开始是周会、月会,现在又增加了旬会、半月会。从一月至少四个会,又增加了四个会,要求每个会不能合并,每周至少两会。一次某位副总汇报工作时,照本宣科,结结巴巴。李总看出了端倪,让这位副总把报告放下再汇报,副总就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马董下狠心要治理这个毛病,所有的人汇报工作之前,要把报告手写出来,至少两千字交到办公室,凡是不能按时提交的不能参会,还要接受处罚。从此以后,公司上上下下都成了写字高手,每个人对业务了解更加深入、更加清晰。在手机、电脑、AI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马董却采取最基本的手写要求,践行“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的伟大真理。

马董的记性非常好,每位副总,特别是财务部门汇报来的数据,只要点点头,就算记上了,马董脑子里有一个表格,门儿清呢!当月从1号到当天的数字,他记得很清楚,他还能在脑子里翻出去年今日的销售额。谁也别想糊弄他。董秘可没这么好的记性,她默默地和财务部门沟通,要来日报,根据马董的需求,整理了一份月报。一天,她鼓起勇气把这份月报递交给马董收阅,还在重要数字上做了批注,结尾还做了分析。马董非常高兴,让董秘把今年的数据整理出来。今年的数据出来了,马董又指示董秘把去年的数据整理出来。今年和去年的对比数据出来了,马董兴奋极了,他又让董秘把近五年的数据整理出来。近五年的数据整理出来了,一组壮观的数据图和分析表让马董啧啧称赞,他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开心。紧接着,马董让董秘把各地方的每一天的数据统计出来,再把各地方、各门店的数据整理出来。整整一个月,公司上上下下,无人不在忙着要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一个月又一个月过去了,马董的团队仍然在整理数据。他不喜欢同时了解和分析各类数据,他就喜欢今天看月报,明天看年报,后天看同比,再后天回看五年的数据。当有朋友来参观时,马董在聊天儿间隙叫来一位管理人员,管理人员要一口气报出马董想听的数据。马董看着朋友目瞪口呆的状态,更加喜笑颜开。

一次,马董参加了一场高端会议回来,就问董秘知不知道什么是PPT,董秘谦虚地说略懂一二。马董让她通知下去,马上配置一套投影和会议系统,并鼓励大家从这个周开始,能用PPT汇报工作的就不要手写报告了。开始,大家汇报工作,总要把大量文字放在PPT中,仍然是照本宣科。某天,一位年轻人代替部门负责人汇报工作,使用了柱状图、饼状图,再插入图片,让马董刮目相看,年轻人次日就升了职,专门教大家提升PPT的制作水平。公司管理人员不负领导期望,PPT做得是一个比一个炫。有人使用了动画效果,有人又在动画中加入音效,有人在PPT中链接表格,有人在PPT中链接视频。直到有人视频链接错误,暴露了个人隐私,出了大洋相,这股PPT之风稍有回落。据说,有人为了PPT效果,专门花钱请人制作。

马董“管理大师”的头衔并非浪得虚名,他非常重视思想教育学习,先后参加了“稻盛和夫”学习班和“阳明心学”学习班。他都全程参与了两个学习班的初阶、中阶、高阶再到灵魂考验阶的四天三夜班的课程。从此之后,他时刻亲自践行“传道授业解惑”,他每天组织大家学习,每天下班开始,至少讲到八九点,讲到兴奋过了头,甚至要到十一二点结束,大家只能饿着肚皮苦等。有时,马董外出回来晚了,就晚一些开始,讲到凌晨一两点结束。他每天睡到几点起床就几点上班,但是,除了他,大家必须每天早上八点半按时上班。公司上上下下陷入疲于应付的状态。最可怕的还在后边,他把“批评教育和自我批评教育”的管理方式充分发扬,从月月批到周周批,感觉员工之间互相批得不过瘾,自己也加入批评的队伍中。

“管理大师”视管理为游戏,他把一个又一个管理游戏玩得不爱玩了才算告一段落。除了几位年薪百万的高管,和拿着几十万年薪坚持忍耐的中层管理,基层员工像走马灯似的更换。他从来不去关心和在意一线员工,他难道是想通过一批批培训又离职的员工,去传播他伟大的管理思想?他是不是一直在“管理大师”的梦境之中无法回到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