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勒海峡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它的一端是今属丹麦的西兰岛,另一端则是位于瑞典南部的斯科讷省。15世纪初,当时统治北欧(丹麦、挪威与瑞典)的波美拉尼亚的埃里克看中了这个地理位置,下令在西兰岛上建造一座城堡,控制通过海峡的所有航船,迫使通过厄勒海峡的船只支付通行费。这座在之后的几个世纪里为丹麦统治者带来可观财富的城堡,因地处丹麦西兰岛的尖端,而被称为克罗根堡,“克罗根”意为“尖角”。
1个多世纪以后,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二世选中了这个墙高壕深、环境优美的古堡,决定利用船只过境带来的滚滚财源将它改建为王宫,改建花去整整11年时间(1574—1585)。宫殿用沙岩石砌成,四周红色砖墙环抱,一色的铜屋顶,雄伟壮观,堪称当时北欧最精美的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的宫殿。弗雷德里克二世十分高兴,将其命名为卡隆堡宫(意即“王冠之宫”)。可惜他命中注定无福消受自己的杰作。卡隆堡宫建成不过3年,弗雷德里克二世就去世了。他的继承者克里斯蒂安四世(1588年至1648年在位)同样很喜爱这座城堡。
在这位丹麦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的统治期间,1629年,由于两名工人的疏忽引发了一场大火。大火吞没了一切,包括大部分珍贵家具、绘画和铜屋顶,唯有宫内的教堂幸免于难,当地人认为这是上帝保佑的结果。克里斯蒂安四世不顾人们的反对,决定用征收的关税重新修建这座宫殿。1637年,卡隆堡宫修建一新,在修复的过程中,建筑师将宫殿的屋顶从原来的圆形螺旋塔顶改为现在的尖塔顶,呈现出巴罗克建筑的风格。可惜十几年后,丹麦在与瑞典的战争中失利,瑞典人进驻卡隆堡宫,从1658年到1660年,在此统治两年,将宫内的珍贵财物洗劫一空。所幸,战后,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四世又一次重新修葺卡隆堡宫。
这次瑞典人的入侵打破了丹麦王室的温柔乡迷梦,也证明这座城堡并非坚不可摧。1688年至1690年间,城堡增设了一条名为“王冠防线”的防线。不久之后,城堡周围又修建了一系列新城墙。城墙建成后,卡隆堡宫一度被认为是欧洲最坚固的堡垒。当然,在火器时代,已经不存在难攻不破的城堡了。再坚固的城墙,也抵挡不住大炮的攻击。或许正是因为这个,丹麦王室在1785年搬离了卡隆堡宫。这里被辟为兵营,重新成为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堡”。城堡的防御得到了显著加强。从海峡上眺望卡隆堡宫,会看到3座塔楼,中间的尖塔名为卡格堡塔,右侧的为王后塔,左侧最高的为号角塔。这3座塔楼及其配备的火炮,不仅居高临下地保卫着城堡,还控制着整个厄勒海峡的航道。卡隆堡宫被改建成军营之后,城堡里的教堂一度改成了体育馆和击剑馆,直到1838 年,教堂才重新进行装修并于1843年完工开放。
而在卡隆堡宫的内部,在弗雷德里克四世统治时期,还特意修筑了地下工事。从国王的卧室、宴会厅等重要的房间都有通到地下工事的秘密暗道,遇有紧急状况时,国王和那些贵族可以直接通过这些暗道来到地下工事,并由此遁逃至他处。这些阴暗潮湿的地下工事还可以容纳成百上千的士兵驻扎,作为城堡守军的屯兵所。为了长期坚守的需要,卡隆堡宫里还设有许多贮藏咸肉、腌鱼的食物储藏库,即便被敌人围困也足够守军支撑相当长的时间。
或许,是为了激励守卫城堡的战士们的斗志,在卡隆堡宫的炮台里还可以看到一座雕像:一位身着戎装、手按剑而寐的战士,他就是著名的“丹麦人霍尔格”。根据斯堪的纳维亚的古代传说,霍尔格是丹麦历史上抵御外敌的一名著名勇士。后来即使国势已经稳定,他仍十分警惕,即便是睡觉也要手扶宝剑,随时准备拔剑卫国。据说,如今扑克牌上的“黑桃J”的人物原型,就是这位“丹麦人霍尔格”。
1923年,丹麦军队就撤离了卡隆堡宫。在经过彻底翻新后,城堡于1938年开始向公众开放,并成为西兰岛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今天的卡隆堡宫是一座四方形的建筑,高3层,濒临大海。城堡大门朝西,即面向内陆,大门装饰是典型的巴洛克风格。城堡中间是一个宽敞的庭院,4个高大的钟楼互相呼应,宝绿色的尖顶直刺天空。在王宫南侧高耸着一个钟楼,塔尖上的金色风标格外醒目。城堡的四翼分别是会客厅、起居室、寝室等。庭院里还有一个精致的小教堂。城堡中有个用于举办各种舞会和庆典的豪华大厅,全长63米,中央有5盏17世纪的枝形吊灯,金碧辉煌,极负盛名,是当年北欧最大的宴会厅,至今仍显出不可一世的奢华之气。
当然,如今卡隆堡宫里的大炮已不再是战争武器——每当丹麦国王的御船经过厄勒海峡时,它们被用来鸣放礼炮。城堡里的陈设也恢复到了几百年前的样子。游客可以在小厅的墙壁上看到7幅珍贵的挂毯,每幅挂毯都有12平方米(长3米,宽4米)大小。由于年代久远,色彩已经黯淡,但在任何角度都可以看到丝毯中的某些部分在闪闪发光,因为它们是用纯金丝编织而成的。据说,弗雷德里克二世在1580年下令制作了这些挂毯,可惜这些价值连城的挂毯,保存下来的只有十几幅,分别收藏在哥本哈根的丹麦国家博物馆和卡隆堡宫。
而对于慕名而来的游客来说,卡隆堡宫的名字则是与英国大文豪威廉·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联系在一起的。现在卡隆堡宫的外墙上就有一座莎士比亚的纪念浮雕像,雕像下的碑文写着:哈姆雷特王子复仇的故事本是丹麦的民间传说,莎士比亚于1601年将其写成剧本,哈姆雷特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故而卡隆堡宫又被称为哈姆雷特堡。
在一个月光暗淡的深夜,阴风阵阵,丹麦先王的鬼魂时隐时现,哈姆雷特王子站在古堡的顶台上倾听鬼魂诉说自己被害的经过,并发誓为父王报仇……凡是看过悲剧《哈姆雷特》的人,无不对卡隆堡宫(剧中称为埃尔西诺堡)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趣的是,莎士比亚终其一生其实都不曾来过丹麦,更不可能亲眼见到过这个城堡。为什么《哈姆雷特》的故事会选中卡隆堡宫呢?或许是因为这座代表了丹麦的海上霸权与王家威严的城堡在当时的欧洲范围内已经威名远扬,抑或是因为卡隆堡宫曾经招待过的一位贵客——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1590年,苏格兰的詹姆斯六世与丹麦公主安妮结婚后,在这座城堡里度了蜜月。1603年,一生未婚的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逝世后,詹姆斯继承英格兰王位,称詹姆斯一世。大约是因为这位来自不列颠岛的国王的关系,自此英国人就把卡隆堡宫视为丹麦的标志,莎士比亚将这里作为《哈姆雷特》故事的发生地也就顺理成章了。
无论是真有其事还是后人的附会,卡隆堡宫的确逐渐被人们称作“哈姆雷特的城堡”。1816年时,为纪念威廉·莎士比亚逝世200周年,卡隆堡宫里首次举行了《哈姆雷特》的演出。到了1937年,《哈姆雷特》开始成为卡隆堡宫的固定表演项目。如今,每年夏天,卡隆堡宫都会演出一系列以《哈姆雷特》为主题的舞台剧。这位丹麦王子俨然成为卡隆堡宫连接古代历史文化与现代人文景观的纽带。
另外,卡隆堡宫对于丹麦人民也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俗语“驶向卡隆堡宫”的意思就是返回祖国丹麦。2000年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卡隆堡宫列为世界遗产。
(责编:李玉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