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地上文物的聚集地,山西不仅有硕果仅存的唐宋古刹、星罗棋布的元明寺观,更保存了从晚唐至明清万余尊寺观彩塑。这些彩塑形制随朝代更迭,风格缘时代嬗变,带着斑驳的历史沧桑,蕴含着无尽的古意之美,唐代的雍容大度,宋代的圆融自足,明清的世俗化……在山西留下了一脉相承的香火。
高平铁佛寺创建年代不详,据正殿大门左侧青石门墩侧面所刻题记“记大定(金世宗的年号)七年(1167)七月十一日铸造铁佛,修铁佛寺,嘉靖元年(1522)十一月初八日重修,住持僧人道才,徒德通,法孙圆妙,施主殷子名、牛瑀、赵赟”,以及殿外明万历三年(1575)《重修铁佛寺记》碑刻可知,正殿建于金代,以后历代屡有修葺。对于殿内造像,有观点认为是元末明初塑造,但根据正殿建造年代,也有人认为是金代塑造,后世重装。
铁佛寺之所以叫铁佛寺,是因寺内曾经铸有铁佛。据说铁佛已于1958年大炼钢铁时被化为铁水,无迹可寻。铁佛寺现存正殿、东西厢房及南殿。
正殿中,二十四诸天造像环绕于释迦牟尼佛四周,靠大殿墙壁分两组排立,这些塑像立于青砖台座上,泥塑彩绘,高3米多,一个紧挨着一个,有的面目狰狞,有的神态安详,有的怒目突出,有的青面獠牙,有的头发倒竖,有的脚趾抓地,有的铠甲护身……让人目不暇接,又仿佛被众神包围,一种威慑感和敬畏心油然而生。整堂彩塑布局紧凑,通过不同诸天在神态、色彩、装扮上的不断创新,避免了累赘重复,在差异中营造出一种艺术美和秩序美。
使铁佛寺闻名于世的正是这组环绕佛殿的二十四诸天泥塑造像,其造型奇特、细节繁缛、技艺精湛,迥然有别于同时期其他彩塑的艺术样式,在整个彩塑造像里独树一帜,世所罕见。
“诸天”是佛教用语。在印度文化中,天是神的别名。隋唐时期的僧人吉藏在《金光明经疏》说:“外国呼神名为天。”所以“诸天”亦称“诸神”或“尊天”,在佛教中是对众多护法天神的总称。
佛教传入中国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传说的影响,诸天又与中国的道教、民间鬼神结合。武圣关公被选为佛门的护法伽蓝,隋朝名将韩擒虎和宋朝铁面无私的包青天做了阎罗王。诸天在各大庙宇的大雄宝殿中被装扮成中国古代帝王将相和后妃贵妇的样子。
在中国佛教寺院对诸天的供养中,常见的诸天组合有四大天王、十六诸天、二十诸天、二十四诸天几种类型。寺院造像中常见的诸天来自天台宗的《金光明忏法》,由隋代天台宗智者大师依据《金光明经·鬼神品》等经典制定,但数量和所供天神并未完全确定。
南宋天台宗僧人行霆撰《重编诸天传》,正式确立了二十诸天供养体系。选定的二十诸天为:一大梵天、二帝释天、三多闻天王、四持国天王、五增长天王、六广目天王、七金刚密迹、八大自在天、九散脂大将、十大辩才天、十一大功德天、十二韦驮天神、十三坚牢地神、十四菩提树神、十五鬼子母、十六摩利支天、十七日宫天子、十八月宫天子、十九娑竭龙王、二十阎摩罗王。
明末,僧人弘赞在《斋天科仪》中又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了四位天神:二十一紧那罗、二十二紫微大帝、二十三东岳大帝、二十四雷神。前一位是佛教天龙八部之一的歌神,后三位均为道教神灵,这也反映出当时佛道两教的融合。至此,二十四诸天供养体系确立。
明清时期,二十四诸天成为佛教寺院壁画或塑像中常见的形象,通常列于大雄宝殿中释迦佛的两侧,但诸天排序及形象在不同时期及不同的寺院也不完全一致。在山西大同善化寺、北京大慧寺、北京大觉寺以及山西长治观音堂等寺院的塑像中,及北京法海寺和山西忻州公主寺的壁画中,关于诸天的名称和排序各有歧义,诸天形象变化多端。这缘于不同作者、不同粉本以及不同的形象塑造依据的差异,诚如学者周叔迦先生所言,诸天像“多随意为之,无有定准”。形象的丰富性也为造像师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的多样性,诸天造像往往风格迥异,富于艺术的表现性。
铁佛寺二十四诸天泥塑造像不管是在造型上,还是在排列顺序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二十四诸天造型夸张,怪诞的造型在神像威严的表情里融入狞厉之美,体量高大的神像以俯视的姿势密密麻麻排列在一起,给观者一种扑面而来的压迫感。神像的服饰繁复却不显笨重,尤其是堆叠的花饰图案、翻卷飘飞的冠带,夸张的线条与细节的刻画反而让塑像多了一些灵动和飘逸。
这都得益于雕塑师高超的技艺和对塑像的艺术处理,通过在胎内采用细铁丝进行辅助造型,使之弧度更大、线条更为流畅,看起来更加生动和逼真,富于层次感和空间感。铁佛寺的二十四诸天像,在追求中庸平和的传统审美语境下,以另类的审美构成中国传统雕塑经典的、不可或缺的存在。
在诸天的排列顺序上,铁佛寺的四大天王分立四角,最南端分立崇宁真君关羽、昭惠真君杨戬二天神,这种排列顺序在全国也绝无仅有。
在历史的长河中,铁佛寺隐藏于农家小院,不为外界所知。2016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承办的世界艺术史大会特展“华彩之塑”展览上,造型奇特的铁佛寺二十四诸天一鸣惊人。2024年,游戏《黑神话:悟空》的爆火,更是揭开了铁佛寺的神秘面纱,推开了尘封几百年的艺术宝库之门。如今,铁佛寺仍以精湛的技艺和别致的造型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值得一代代人去守护、去发现、去探索……
(责编:李玉箫)
正殿为释迦殿,木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六架椽,平面长方形,悬山式屋顶,珐华(低温彩釉陶瓷)屋脊,直棂窗。屋脊正中有“释迦宝殿”字样,另一侧有“大明嘉靖”年款。殿内塑释迦牟尼佛,观音、文殊、普贤菩萨,二十四诸天等塑像30余尊。
释迦牟尼佛居于殿内中央,结跏趺坐于高高的须弥座上,脸部及身上的金箔被人刮去,多了些沧桑,却掩盖不了佛的威严。背光悬塑,金碧辉煌,直通菩萨顶,塑有三世佛、十二圆觉菩萨、接引佛、十大明王、大鹏金翅鸟等。文殊、普贤菩萨跣足立于佛像左右两侧,由于常年被雨水侵蚀,今已面目全非,损毁严重。
释迦佛背后是观音菩萨,也只余残身。周围悬塑讲述了西天取经的故事。
崇宁真君(关公),西侧北起第十二尊。此尊造像为中年武将形象,头顶精美发冠,面容肃穆生威,身着铠甲,脚蹬战靴,双脚分开站立,身躯微倾向前,袖袂迎风飘扬,充满动感。
东侧北起第一尊。此尊造像为中年帝王形象,头戴天冠,面相方圆饱满,八字山羊胡垂及胸前,面貌和悦,神情静穆,流露出宽怀静谧之美。胸饰项圈,身着广袖长衫,下身长裙及地,裙裾下露云头履。裙裳质地柔软,表现出布料的华美质感。
在古印度神话中,大梵天是宇宙的创造者,被印度教尊为创造世界万物之神,与毗湿奴、湿婆并称为印度教三大主神。他的坐骑为孔雀(或天鹅)。配偶为智慧女神,故大梵天也常被认为是智慧之神。在佛教中,大梵天居住在色界的初禅天,是色界初禅天的统领者,与梵辅天、梵众天合称色界初禅三天。寺院中,大梵天多与诸天共同供奉于大雄宝殿之中,或与帝释天一起出现,共同侍奉于释迦佛左右。
金刚密迹(又名夜叉王、金刚力士、密迹金刚、金刚手等),东侧北起第五尊。此尊造像呈狰狞忿怒相,锁眉怒目,大嘴阔张,似在呼啸呐喊,上身袒露,腰系战裙,赤脚站立。造像上身微微旋转,头向左扭,右臂斜上举,左臂横于前方,整个身体呈现强烈的动感。
在神话中,金刚密迹本来是印度毗纽天(毗湿奴)的侍从,威力无比,行动敏捷,后来成为佛教的护法神,在众护法神中以“捷疾”著称。常塑于寺院山门内的两侧。
昭惠真君(杨戬),东侧北起第十二尊。此尊造像为青年武士形象,头戴进贤冠,身着战袍,胸前有护甲,战袍腰间有结。昂首挺胸,面目俊朗,相貌堂堂又不失英武,尽显一身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