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专业大中小学宪法教育一体化路径探析

2024-10-31 00:00:00孙钰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20期

摘要:随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为思政课在不同学段的连贯性教学贡献了许多新的思路以及新的方案,而宪法教育作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核心,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存在不同学段教学衔接不当、重视程度不高等问题,讨论经管类专业大中小学宪法一体化教学路径,有助于构建系统完整的大中小学一体化宪法教育体系,提升青少年的法治素养,为青少年引领正确的政治意识与价值观,以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关键词:大中小学一体化;宪法;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20.063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如何建设,依赖于青少年未来的发展,因此,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使社会主义法治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有着重要意义。法治教育作为我国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立德树人重要任务的主阵地,而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法,是治理国家的总章程,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教学在法治教育中具有引领性的地位,如何能在课堂上讲好宪法也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而宪法作为思政课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及大学阶段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均有宪法教育的身影,青少年的宪法教育应当是一个持续性的、恰当衔接的过程,促成经管专业大中小学一体化宪法教育,也有助于社会经济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各个学段的宪法教育尚未形成一个整体,仍然存在教学内容过于分散的问题,大中小学宪法一体化教育建设面临以下几个现实困境:

首先,各个学段均存在宪法教育意识相对淡薄的问题。近年来,各个学段的宪法教育更加深入、宪法教育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大家已经充分地认识到了宪法教育对于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宪法教育意识相对淡薄、部分教育浮于表面等现象。在中小学教育中,通常更注重数学、语文等考试科目,导致学生可以用于宪法学习的精力较少;在高等教育中,宪法仅在必修课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占据部分篇幅,引起的重视程度不够。

其次,宪法教学模式单一,缺乏趣味性,学生没有学习热情。长期以来,宪法教学存在课堂上教学形式不够新颖多样、课堂外实践教学缺位的现象,宪法教学在大中小学通常以教师讲授教材为主,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宪法知识显得枯燥乏味,学生难以对宪法学习产生浓厚兴趣,难以主动学习宪法、真正认同宪法。最后,各学段教学内容过于分散,在宪法大中小学一体化教育提出之前,各个学段的宪法教育并未形成一个整体,教师对其他学段的内容并不清楚,存在部分内容相同在不同学段重复学习的问题,导致学生在中学期间和大学期间的宪法课堂上缺少学习热情,影响宪法教学效果。近年来,在教育部的指导和推动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探索出了一体化构建的路径,使思政课堂更加生动、形象、高效,宪法教学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实现大中小学宪法教育的一体化建设。

1以集体备课和培训为基础,将各学段凝聚成整体

实现宪法一体化教育,要解决如何将各个学段的宪法教育整合为一个整体的问题。通过集体备课,使各个学段的宪法教学相互融通、避免教学之间的重复和断层问题。给大中小学的思政课教师提供一个广泛交流的平台,在集体备课中贯彻宪法教学一体化的理念,在集体备课中应当建立共同的教学目标,宪法教育的目标就是让学生“理解宪法、认同宪法、运用宪法”,这个目标是要通过大家的合力共同完成的;将大中小学的宪法课程视作一个整体,进行教学设计。要保证集体备课的“长度、深度、广度”,长度就是要保持集体备课的长期性,合理有规划地定期进行集体备课会议,让集体备课成为习惯;深度就是要对各个学段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要对其他学段的教材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广度就是要保证教师的广泛参与、广泛交流,打破传统集体备课会“骨干参与、代表发言”的模式,轮流发言,汇总问题进行讨论。通过集体备课集中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实现大中小学宪法教学协调一致,教师之间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集中培训,提高教师的政治站位,宪法教学过程中要保证各个学段的教师坚定宪法自信,坚定宪法自信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其次,要通过培训增强宪法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宪法精神,教师首先应当学透宪法,将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权力监督、权力制约、保障人权等宪法中的主要内容学透彻、讲清楚,在教学过程中准确地解释宪法文本以及宪法在近现代的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宪法教育教学规律,准确把握宪法教育作为思政课重要组成部分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定位,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政治素养、有学理支撑、有教学规范、有实践结合。最后,通过培训使教师保持一个广阔的教学视野,中国共产党多次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重大成就,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制度优势,而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包括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全面依法治国等,在宪法中有所体现。我国在革命、建设、改革以及发展中,有许许多多宪法的身影,例如正是宪法的受教育权,实现了人人都受教育;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切实保护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利益。宪法教学中,教师应当活用宪法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实践价值,使宪法教学更具有感染力,使学生对宪法更有认同感。

集体培训应当由各个学段轮流组织,大学教师通常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对宪法相关内容的理解更为透彻;而中小学教师通常具有更高的教学能力,掌握更有效的教学方法,由各个学段分别组织培训,“以己之长、补人之短”,推进各学段的宪法教学融会贯通、更进一步。

2立足教学对象,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宪法教育覆盖大中小学的全体学生,不同学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特点,明确各个阶段的学生宪法教育的目的,评估不同教育水平、不同年龄的学生具备什么样的法律素养,又适用什么样的教学指标,才更有利于宪法教学。对小学生进行宪法教育目的是普及宪法知识,对中学生进行宪法教育的目的是弘扬宪法精神,对大学生进行宪法教育的目的是树立宪法权威,明确教育的目的更有助于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避免教学内容的杂糅、反复、拖沓,才能更好地保证教学效果,使宪法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引导学生养成宪法思维、自觉做宪法的坚定捍卫者。

小学阶段的宪法教育以启蒙为主,通过讲述形象的故事、阅读绘本、观看动画等方式,帮助小学生形成对宪法的感官印象,在小学生心中埋下一颗宪法的种子。因此,小学阶段的宪法教育要基于书本,浅显易懂地讲解宪法知识,并加以引导,例如在升国旗活动中为学生们讲解宪法中有关国旗的规定;通过组织宪法手抄报比赛、宪法朗读比赛等方式激发小学生学习宪法的兴趣,在宪法学习中引导小学生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中学阶段的宪法教育需要掌握更多的宪法理论知识,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更强,有助于他们进一步地了解作为根本法的宪法的性质和内容,可以引入权利、义务、人权等概念,除了教师讲授以外,也应当增加课堂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宪法是什么”,“学习宪法能为我们个人的成长带来什么”“宪法需要我们做些什么”,明确宪法提倡哪些行为、禁止哪些行为,通过学习宪法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珍惜自己的权利,主动履行自己的义务,当权利被侵犯时勇于说“不”。大学阶段的宪法教育要帮助学生将所学的宪法知识转化为对宪法的认同,将所学化为所用,树立宪法思维和宪法意识,在生活中自觉维护宪法权威。大学期间应当学习我国宪法发展的历史,在学习中国宪法与西方宪法的异同,体会我国制度的优越性;立足我国宪法实践进行讲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思辨以及分析能力。大学期间应当设置宪法讲座,为学生更深入、专业地讲解宪法,鼓励学生对宪法的问题和发展进行研究。大学阶段可以采用“课堂+实践”“互联网+”的学习方式,例如让大学生组织参加一些讲宪法的活动,让学生们在课下拍摄宪法相关的短剧,在搜集资料形成剧本以及拍摄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地学习更多的宪法知识,通过互联网平台传播,使学生不仅做宪法的学习者,也成为宪法的传播者。大学阶段鼓励学生们组织、参加宪法相关社团,鼓励学生组织辩论、模拟审判等活动,在活动中加深学生对宪法的理解,在实践中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宪法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学宪法、遵宪法、守宪法、用宪法的热情。

3打造大中小学一体化宪法课堂

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电视授课、网络直播的方式,实现宪法实体课堂与网上课堂相结合,定期开展大中小学“同上一堂宪法课”的活动,2023年,武汉市组织了一场主题为“同上一堂思政课——致敬城市英雄”的思政课,这堂生动的思政课由“英雄根脉”“英雄少年”“平凡英雄”三讲组成,三讲的主讲教师分别为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和大学教师,三位教师共同备课,共同进行教学设计。第一讲以电影《长安三万里》为开端,为同学们展示了武汉这座英雄城市深厚的历史沉淀;第二讲通过读书会的形式为学生们分享了两位院士从小发奋读书、立志用所学报效国家的故事;第三讲将师生串讲与多种形式的舞台表现完美融合,在表演中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述,使学生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英雄观这一条主线通过三堂生动的思政课表现出来。这堂思政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宪法一体化教学中也应当打造这样的一体化课堂,教师共同准备一堂课,能够直击所有学生的“痛点”,找到课堂的侧重点,而基础性的工作可以分工完成,提高了备课的效率,集思广益下教学形式丰富多样,生动形象地呈现了教学内容,更能吸引学生学习,引发学生思考。

除此之外,各学校可以联合打造宪法宣讲团队,组织相关教师深入学习宪法相关知识、精心备课备讲,进行宪法专题教学,深入大中小学进行巡回讲课,将“同上一门宪法课”实现大中小学全覆盖。

4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实现宪法教育中的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

有效的对接社会资源,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进宪法教育的合力,突出综合育人的优势。例如邀请法治人物、人大代表、法律工作者走进宪法课堂,结合他们的工作实际、生活经历,鲜活生动地为学生讲述宪法故事;在宪法日组织学生前往法院参观,让学生们在庄严的环境中进行宪法宣誓,通过宣誓活动,使学生明确宪法所赋予人的权利、义务以及责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从容地面对今后的人生选择。在此基础上建设宪法实践基地,教育部门与司法部门共同规划,根据实际需求,选取合适的场所建设宪法相应教育功能的实践基地,例如上海宪法教育馆,通过组织学生前往实践基地进行教学活动,开展学生社会化、实践化的宪法教育。也为中小学开发适合其年龄的数字资源,对宪法教学起到补充作用,学生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宪法魅力。

5结束语

在不同教育层次实现宪法的一体化教育需要因人制宜,循序渐进。在探索宪法一体化教学时,应当遵循宪法教学规律,将大中小学的宪法课堂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通过教师培训以及集体备课等方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根据不同学段特点,明确相应的教学目的、精心设计适合不同学段的课程。我们要追随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大趋势,深化建设一体化的宪法课堂,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以期青少年未来更好地服务社会,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常城.新时代思政课纵向一体化建设探讨[J].教学与管理,2021,(09):106109.

[2]王易,田雨晴.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23,(03):4854.

[3]胡新峰,陈麒.新时代背景下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38(04):7579.

[4]高巍翔,刘璐.党史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1):5961.

[5]李仙娥,刘跃强.劳动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其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6):6668.

[6]朱蓓,吕宁.过程视角下大中小学一体化劳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4):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