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保证道路上的行车安全性,该文分析了从直线、圆曲线半径、圆曲线设置频率、纵坡、变坡点、竖曲线半径等方面分析了平面线形和纵断面线形对交通安全的影响。随后,分析了多种不良线形组合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最后,以某二级公路为研究对象,基于运行速度对线形安全性进行评价,研究成果可为道路路线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道路线形;交通安全;平纵指标;安全评价;工程实例
中图分类号 U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8949(2024)19-0060-03
0 引言
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也日益加快。截至2023年年末,公路总里程已突破544.1万公里,伴随而来的交通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公路交通系统由人、环境、车辆、道路等因素组成,且各个因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般情况下,出现交通安全事故后易将责任归咎于人或车辆,不重视道路本身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然而,道路线形(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及其组合)会直接影响驾驶员的视距、心理等,从而引发交通安全事故。因此,进一步研究道路线形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及评价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道路平、纵线形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1.1 平面线形的影响
(1)直线的影响
直线是道路平面线形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要素(尤其是地势平坦开阔的平原地区),具有方向明确、布线简单、距离最短等优势。直线设计的关键是确定长度,不应过长或过短,否则容易引发交通安全事故。
驾驶员在长直线行驶时,会产生以下几个问题[1]:一是直线行驶无须过多思考,且操作简单,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注意力分散等问题。二是出现急于通过直线路段的心理,行车速度会不自觉加快。三是当周边环境单调时,驾驶员行车的参考物少,难以准确评估其与前方车辆的距离,容易引起超速行驶。一旦出现上述问题之一,驾驶员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就无法及时作出正确操作来避让,从而引发交通安全事故。
同时,连接相邻圆曲线之间的直线也不能过短,否则会破坏平面线形的连续性,使驾驶员产生错觉,认为直线也是曲线的一部分,当车辆驶进第2个弯道时仍会按照之前转弯角度行驶,从而导致车辆偏离行驶轨迹,如图1所示:
(2)圆曲线半径的影响
大量工程经验表明,圆曲线半径越小,交通安全事故率越高。驾驶员经过曲线半径较小的路段,其视距会减小。尤其是在晚上行车时,灯光照射范围有限,无法提前看到前方的障碍物或车辆,容易引起碰撞或追尾。同时,车辆在曲线路段行驶时,会受8yPIPvuOPkCzoBZnKDoHcw==到向外的离心力。而离心力与圆曲线半径密切相关,两者之间满足式(1)。当圆曲线半径小于某一临界值(最小半径)时,车辆所受到的离心力会大于轮胎与路面的摩阻力,容易发生侧翻或滑移[2]。
R= V2 127(u+i) (1)
式中,R——圆曲线最小半径(m);V——设计速度(km/h);u——横向力系数;i——超高横坡(%)。
(3)圆曲线设置频率的影响
弯道是道路平面线形的重要组成,弯道过少会使线形过于单调,弯道过多会使线形复杂,驾驶员操作难度大。以小半径圆曲线为例,统计了圆曲线设置频率与交通安全事故率的关系,见表1:
随着圆曲线设置频率的增加,道路沿线的交通安全事故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两者之间基本呈抛物线关系。当1 km内的圆曲线数量在2.5~4.0个时,道路上的行车安全性最好。
1.2 纵断面线形的影响
(1)纵坡的影响
纵坡坡度是指竖曲线切线的倾斜角度,会直接影响道路交通安全。一般情况下,某一路段的纵坡值越大,对应的交通安全事故率高,主要原因在于[3]:一方面,车辆上坡需克服各种阻力,使得货车牵引力不足、速度减小,而上坡阻力对小汽车的影响较小,小汽车和货车之间存在速度差。小汽车驾驶员会着急超车或违法超车,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在下坡时,车辆速度会在自身重力及惯性力的作用下不断增加,驾驶员为了保证安全需频繁制动。对于部分年份较久或性能不佳的汽车,频繁制动容易导致刹车失灵,对交通安全十分不利。
随后,该文统计了某地区多条公路在不同纵坡坡度下的事故率,如图2所示:
图2表明:道路纵坡越大,对应的百万车公里的事故数越多,且事故数变化速率呈先慢后快趋势。当纵坡坡度>5%时,百万车公里的事故数快速增加。为了保证道路上的交通安全,建议该地区道路纵坡不宜大于5%。
(2)变坡点的影响
为了使道路线形与地形适应,需在纵坡变化处设置变坡点。由于《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对最小坡长和最大坡长进行了限制,故需要控制变坡点的频率。
在变坡点相对密集的路段,道路纵面线形呈“驼峰”,线形不连续,容易出现视距不良的问题。同时,驾驶员需频繁切换挡位,以适应坡度变化,容易产生烦躁情绪,且使乘客的舒适度明显下降;在变边坡点少的路段,纵断面线形较单调,驾驶员容易产生疲劳心理。
(3)竖曲线的影响
竖曲线是变坡点处的过渡曲线,包括凸形竖曲线和凹形竖曲线,其半径大小会直接影响行车视距和车辆离心力,从而影响行车安全[4]。
图3(a)车辆在凸形竖曲线形式,如竖曲线半径过小,驾驶员会出现“悬空感”,心理紧张,且视距受限。一旦前方出现障碍物,驾驶员难以及时发现。图3(b)车辆在凹形竖曲线形式(桥梁下方),视距一般能满足行车要求。但是,竖曲线半径过大时,连续降雨天气下路面容易积水,车辆制动距离大幅增加;竖曲线半径过小时,车辆受到的竖向离心力较大,驾驶员会产生“失重感”,不利于交通安全。
2 道路线形组合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结合相关研究成果,道路上的行车安全性不仅取决于各个线形要素,还与不同线形要素之间的组合密切相关。鉴于此,该文针对几种常见不良线形组合开展分析,具体如下[5]:
(1)长直线接小半径曲线
在平原向山岭区过渡的路段,经常会出现长直线和小半径曲线组合。当车辆在长直线行驶一段时间后,驾驶员会产生速度感知误差。此时,驾驶员可能会以较高的速度驶入小半径圆曲线,因受到较大的离心力而侧翻。
(2)多个平曲线连接
一般情况下,多个平曲线连接的线形组合的安全性要优于直线+平曲线路段。但是,平曲线半径较小时会形成连续急转弯,驾驶员要在短时间内多次急打方向盘,使得司乘人员心理产生紧张感,不利于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
(3)长大下坡接缓坡
在长大下坡+缓坡路段,驾驶员开车经过缓坡前(未设置相应交通标志),会产生上坡的错觉,从而作出提速上坡操作;在长大上坡+缓坡路段,驾驶员也会因为坡度变缓产生上坡结束的错觉,从而盲目切换档位。因此,上述错觉及相应的错误操作都可能引起交通安全事故。
(4)竖曲线顶或底部插入小半径平曲线
在凸形竖曲线顶部插入小半径平曲线,视距可能小于规范要求的停车视距,驾驶员容易作出急打方向盘的操作。而在凹形竖曲线底部插入小半径平曲线,车辆会在行驶速度较高时急转弯。
(5)缓和曲线与小半径竖曲线重合
道路平面采用缓和曲线来实现直线和圆曲线的过渡,且缓和曲线多采用回旋线。车辆在缓和曲线上行驶时,横向加速度是动态变化的。同时,车辆在竖曲线行驶时,纵向加速度也随行驶时间而变化。一旦缓和曲线与小半径曲线相重合,横向加速度和纵向加速度会交错变化,车辆动力作用复杂,提高了驾驶难度,可能导致交通安全事故。
3 道路线形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3.1 工程概况
该文研究对象为某省省道公路,其设计速度为40 km/h,设计标准为双向两车道,路线全长55.5 km,起点桩号为K0+000,终点桩号为K55+500,路基横断面宽8.0 m(行车道3.5 m、土路肩0.5 m),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该公路最大直线长度为550 m,最小直线长度为100 m,圆曲线最小半径为150 m,最大纵坡为5.5%,凹形竖曲线和凸形竖曲线半径分别为900 m、1 000 m。经对比,路线指标均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但是,考虑车辆在道路上的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不一致,在路线设计方案确定前基于《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JTG B05—2015)(简称《规范》)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
3.2 线形安全性评价
(1)评价方法
由《规范》可知,可以用同一路段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的差值绝对值|ΔV85|来评价线形安全性。由于该公路属于三级公路,当|ΔV85|<20 km/h时,线形安全性好;当|ΔV85|≥20 km/h时,线形安全性不良。
评价线形安全性的关键是确定各个评价单元的运行速度,即先按曲线半径、纵坡值等将该公路划分为平直路段(15个)、纵坡路段(20个)、平曲线路段(16个)、弯坡组合路段(10个)。随后,以设计速度为初始速度,对各个路段起点和终点的运行速度进行预测。
鉴于篇幅有限,该文只以平曲线路段为例开展分析,其运行速度预测可按表2进行预测:
Vin、Vm、Vout分别为曲线入口、曲线中点、曲线出口的速度(km/h);Rn为所在圆曲线半径(m);Rf为即将驶入的圆曲线半径(m)。如果即将驶入直线,Rf取600 m。
(2)评价结果
利用上述方法,预测了该道路16个平曲线路段的运行速度,并与设计速度进行对比,如图4所示:
图4表明:该道路平曲线路段的运行速度可能大于或小于设计速度,最大运行速度为55 km,最小运行速度为35 km/h,平均运行速度为43.75 km/h。经计算,的最大值为15 km/h、最小值为1.0 km/h、平均值为5.5 km/h,且均小于20 km/h,线形安全性好。
4 结束语
该文主要研究了道路平纵线形及其组合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并基于运行速度评价了道路线形安全性,得到了以下几个结论:(1)直线长度过长或过短、圆曲线半径过小、圆曲线设置频率过少或过多都不利于行车安全。(2)路线纵坡越大、变坡点越多,道路行车安全性越差。同时,线形设计时要严格控制竖曲线最小半径。(3)长直线接小半径曲线、多个平曲线连接、长大坡接缓坡、竖曲线顶或底部插入小半径平曲线、缓和曲线与小半径竖曲线重合等不良线形组合都会影响行车安全。(4)道路线形安全性评价可采用,并尽量将其控制在20 km/h内。
参考文献
[1]祁立婷.公路设计中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与对策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3(17):69-71.
[2]彭翔.基于交通安全的乡村道路设计技术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23(8):45-48+9.
[3]申泽鸿.道路线型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3(6):23-25.
[4]王路.道路线形设计指标选用及安全评价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7.
[5]林声.基于线形设计一致性的公路安全设计理论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收稿日期:2024-07-20
作者简介:张瑞星(1990—),男,本科,工程师,从事道路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