犨城人(外一篇)

2024-10-29 00:00:00铁匠
天津文学 2024年9期

犨城人

“犨”,拟声词,指牛喘气的声音。

犨城,一定是当地养殖的黄牛很多很多,富甲一方之地了。可是,犨城在哪里呢?翻开厚厚的史书,我发现它就在今天的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张官营一带。犨城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方城之外”的重要城邑,汉置犨县,属南阳郡。传说,犨城人喜欢养牛,做牛的买卖,也喜欢杀牛、吃牛肉、卖牛皮,更喜欢吹牛。

我想,吹牛一说,有一些调侃的意味,实则,指这个地方民风彪悍、边疆险要罢了。也就是说,犨邑也好,鲁阳邑(今鲁山县)也好,均属春秋时期“五霸”之一的楚国的北方边疆。这还不是重点。我想说的是,一个犨城人和一块古石碑的故事。

准确点说,这个北宋时期的犨城人是个小偷,父母早亡,平日里,他好吃懒做,经常在十里八乡干一些偷鸡摸狗的勾当,官府抓了又放,放了再抓,如此这般,一眨眼就挨到28岁,穷得连老婆都娶不上。忽一日,他转悠到附近一处破庙里,两手抓起供桌上的一把油条就往口袋里塞,然后慌不择路,一边吃一边跑,不料,扑通一声,他一脚踩空,掉进了一口干枯多年的深井之中……

活该这小子走运,昏迷苏醒过来的他感到屁股下边被什么东西硌得生疼,一摸,发现土里凸起的部分似乎是一个盒子的棱角,慌忙一骨碌爬起来,用双手使劲去挖,去抠,还随手摸来一根小树枝当作挖土的工具,吭哧吭哧挖了起来。天快亮的时候,他终于挖出了一个砖头那么大的铁盒子。真是天上掉馅饼了!“我要发财啦!”顿时,他欣喜若狂,心一个劲儿地乱跳。又转念一想,这事儿可不能让第二个人知道啊!

他没有喊叫地面上的人救他,而是拿裤腰带把铁盒子系在肚子上,伸展开两手两脚,斜着身子,在不算小的井壁上找准了四个着力点,时不时地调整全身的姿势,一点一点往上爬。半途中,井壁上的砖头块掉了,砸了他的腰、腿和肩膀,还有本来就干瘪瘪的屁股,钻心地疼,他都没有放弃,继续往上边爬。“发财这件事,决不能告诉第二个人!不然,我就是老母狗生的!”他暗暗发誓。

他回到家以后,偷偷打开那个铁盒子,果然看见了金光闪闪的金银、翡翠、玛瑙,还有几本古书,可惜他没读过书,一个字不认识。他,发财了,在城邑的繁华地段置办了一处宅院,娶了一妻三妾,生了一堆娃娃。他还在自己原来的老宅里,修了一口大大的水井。为了方便打水,从灶屋到井的这一段,他决定用几块古石碑铺路,这样,即使下雨下雪,两脚再也踩不到一点泥巴。

他后来吸大烟,把整个家产都变卖得一干二净,最后落下个妻离子散的下场。再后来,他把老房子扒了,连房子上的几根横梁都卖了,换成了大烟土,死在北边的破庙里,他什么都没留下,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留下。

历史好像一个小孩子,经常把秘密藏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

偶然,我打开一个网站,读到了2023年6月28日的《河南日报》上一段文字:“屈原庙前,有数块古石碑。‘这些古石碑中,有一块最能说明屈原故里就是我们这儿。’付金山说,那块石碑是5年前在屈原庙北边一井台上发现的,当时这块古石碑背朝上伏在地上。村里想在屈原庙前立几块碑,村民设法把这块古石碑翻过来,发现上面刻着很多字,其中有‘屈原之寺久矣不存’等字样……”

忽然就想,那个小偷,他知道屈原吗?

这块古石碑,当年就立于屈原庙里的某一处。古时,大庙遗迹的不远处,有屈原的衣冠冢(至今仍存),还有屈庄村的屈氏后人,就连屈家祠堂,也建在杨孙庄村大柏树那里(遗憾的是,屈家老族谱后被烧掉了,他们打算续家谱)。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一个名字——屈原。可是,屈原果真是河南人吗?

屈原投江之地是汨罗江,这个大家知道。然后,他的出生地却变成一个谜,一说湖北秭归,一说荆州,一说河南西峡,而今,突然又冒出来一个鲁山,甭说你们不相信,连我这个江苏人都不相信。不过冷静下来,查阅有关资料后,我不由得大吃一惊,半天没有言语。

这里,不得不提到另一个犨城人:延笃。

《后汉书》卷六十四《延笃传》记载:“延笃,字叔坚,南阳犨人也……后遭党事禁锢,永康元年(167年),卒于家。乡里图其形于屈原之庙。”延笃是南阳郡犨城人,曾于东汉桓帝时期官至京兆尹,为政主张宽松仁爱,爱惜百姓,颇有政绩,不料,他后遭党锢之祸,以“党人”罪名被禁锢,永康元年死于家中,乡亲们画其像,塑其像,放入屈原庙内。据此,《后汉书·延笃传》中提到的屈原庙就在延笃的家乡犨城,所记载的屈原庙,也就是正史记载的最早的屈原庙。而最早的屈原庙遗迹,已经确定就在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境内。

原来,屈原的先祖系楚武王之子曰瑕者,受封于楚之北疆,屈氏世袭莫敖之职,后世多戍守北部边境犨城,历经数百年。犨城北临滍水,南壤方城,秦置犨县,汉承秦制,皆属南阳郡,故地位于鲁山县张官营镇前城村、后城、紫金城及杨孙庄之周边。所以,屈原出生于此,早年生活于此,甚至后来两次出使齐国以及被放逐汉北,均路过或者有可能寓居于此。这样看来,屈原不就是妥妥的河南人吗?

屈原庙、“三闾大夫”屈原衣冠冢,犨城人用这种古老而传统的拜祭方式,去怀念他们心中敬慕的一位犨城人,不对,是中华古代文化先贤当中的一位伟男人,难道不应该?

今天,我信了,屈原的故里有史可寻,就在中国地图上的鲁山县。

端午节的乡愁

在我国中原地区的鲁山县,有着2000多年过端午节的习俗,一首童谣“五月里,五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槲坠,蘸白糖,车马旱船喜洋洋……”,更是描绘出鲁山人过端午节的喜庆场景。

一提到端午,我们脑子里立刻就会蹦出来“屈原”二字。实际上,早在屈原之前,端午习俗已广为流传,有的地方拜神祭祖和祈福辟邪,有的地方说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而近代学者闻一多先生则认为,端午节是古代南方吴越族的节日。但是在今天的河南省鲁山县,老百姓还是认为纪念屈原的端午节才是真正的端午节,因为屈原就是他们的鲁山老乡。屈原故里,位于鲁山县张官营镇的春秋古城犨邑遗址,是平顶山市文物保护单位,有着正史记载的中国最早的屈原庙,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还曾为鲁山县授牌“中国屈原文化传承基地”。公元前278年,楚国国都被秦攻破,屈原悲愤交加,于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以身殉国。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的鲁阳(今鲁山县)一带的百姓特别哀痛,专门修建了屈原庙,根据专家研究考证,屈原庙是我国北方发现最早的纪念屈原的重要祭奠场所。时至今日,当地村民都自发到庙里敬奉屈原。同时,他们还自发到沙河边凭吊屈原,并将饭团丢进河中敬奉屈原,生怕饿着了这个老乡。后来,鲁山人怕饭团被鱼虾所食,就用槲树的叶子包裹,由此产生了“槲坠”这一美食,也就是我们今天吃的粽子。

吃,是每天早晨,一个人睁开眼睛考虑的第一件大事。鲁山人也不例外,他们把端午节叫“五月耽误儿”,即这个农历五月初五的节气,恰好临近三夏大忙,耽误了老百姓割麦子。说来说去,都是吃货啊。

吃槲坠是鲁山人端午文化的一大特色。槲树生长于河南省西南山区,而槲叶是天然的防腐剂,煮熟的槲坠放在煮时的原液中,不论你存放多长时间也不变质。所以,到了端午节前后,人们成群结队去山区打槲叶,城乡各地集市地摊上也有不少槲叶售卖。包槲坠要选体大、新鲜的槲叶,做槲坠时,首先将两片槲叶的叶柄叠在一起,呈圆柱形,然后放入适量糯米、蜜枣、花生,加食盐、香料、砂糖等佐料,然后卷起来用棉线缠绕,文火煮熟。但要注意,不要将槲坠缠得太紧,不然煮出来以后会有夹生现象,不好吃。选好上等的槲叶子也是关键,早了,叶子嫩,不耐煮;晚了,叶子老,蒸煮后,槲叶与糯米融合的味道都不好,做出的槲坠不好吃。发展到今天,人们一双双巧手上下翻飞间,一只只槲坠就包裹好了,然后上锅蒸煮,起锅掀笼,煮得黏甜,撩拨舌尖,哇,好香啊!这时刻,不论谁都知道,只有槲叶飘香了,这个端午节才算有滋有味。

除了吃槲坠,做香包也是当地很有名的端午习俗。鲁山的香包,也叫香囊、香袋、荷包,由蒜梗、香草、川芎等填充。古人多在端午节时将能散发香味的中药装在特别的囊状布袋中,穿针引线,缝珠挂穗,很快,一个个弥漫着清幽的香气、沁人心脾的香囊就诞生了,人们佩戴在胸前、腰际处,或者挂在床帐、车辇上祛病趋吉、祈福辟邪。同样辟邪的,还有大槽油。大槽油制作技艺是一种古老的楔式榨法取油,用料讲究、工序繁杂。端午节这天,鲁山人用棉花蘸1652a52b1cd9817b33d7e7a324837510上大槽油,在小孩子的鼻孔、耳朵处抹擦,以驱毒辟邪。包槲坠的时候,在米里边滴几滴大槽油,煮出来的槲坠格外香甜。炸油馍用大槽油,可以香飘几里地。大槽油也成了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调味品。或涂抹小儿,或制作食品,大抵都与端午祛避五毒、祭祀怀念屈原有关。传说农历五月初五为f94c97a64a71239efd8e032cff5b6002“恶日”,因此,人们要在大门两边插上艾草。一大早起来,要到河边洗脸,然后在太阳没出来之前舀一盆河水端回家倒入锅内,与艾叶、金银花、大蒜、鸡蛋等一起煮。当天,小一点的孩子呢,要扎五彩线、挂香包,脚上还要穿虎头鞋,做了这样,人们才能驱病除邪。

祭祀屈原,献爵祭奠,自然少不了酒器。鲁山花瓷源自唐代段店窑贡品花浇,在千百年烧制传承过程中,也派生出诸多体现祭祀屈原的艺术作品。鲁山花瓷是中国最早的高温窑变釉瓷,有1400多年历史,它厚润美满、古气盎然,渲染着张力和亢奋,追求奔放和激荡,被视为中华陶瓷的瑰宝。其中,鲁山花瓷酒具作品《屈原问天》以屈原问天为故事背景,突出了人物毕生爱国、忧国忧民的情怀,玉壶光转,只见屈原大夫器宇轩昂,潇洒挺拔,尽显君子风尚。毫无疑问,在鲁山端午文化当中,不仅有着古老的楚风遗存,还有老百姓们扭秧歌、打腰鼓、舞花棍、踩高跷,以及在鼓儿词、泥塑、剪纸、歌谣这些民间艺术形式中,不断注入新时代的元素和时代特征,使端午节更加亲民。

端午节这天,鲁山人把包槲坠、踩高跷、剪纸、曲艺说唱等融入纪念屈原的民俗中,老百姓载歌载舞,艺术家们吟诗作赋,剪纸、泥塑、曲艺、民谣、高跷等艺术形式纷纷登场。

香香的端午节,一缕香香的中国乡愁哟……

铁匠,本名蒋达敏,江苏宜兴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企业作家协会理事,无锡市作家协会会员。其作品散见于《青春》《翠苑》《散文选刊》《作家文摘》《海外文摘》《小说林》《躬耕》《江南晚报》等报刊。

责任编辑:王震海